餐飲行業回暖勢頭延續 頭部連鎖餐企數字化轉型進行深水區
伴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以及消費市場的持續回暖,全國餐飲消費迎來了強勢恢復。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扭轉了2022年10月以來連續三個月下降的趨勢,在上年同期較高基數基礎上持續恢復。其中,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2%,2022年全年為下降6.3%,餐飲消費已經大幅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海底撈、西貝、呷哺等餐飲龍頭公司均對外表示,旗下大部分門店開始強勢恢復,這也折射出行業加速回暖勢頭明顯。另一方面,此前這些公司曾不斷加大數字化布局,欲通過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搶占行業回暖先機。
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餐飲數字化是餐飲創新、升級迭代以及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必然路徑。目前來看,大型連鎖餐企對門店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數字化升級投入更多,同時管理和經營效率也明顯提升,未來數字化也有望成為中國連鎖餐企的發展趨勢。”
海底撈加碼數字化布局
以火鍋龍頭為例,海底撈的數字化起步較早,在行業里處于領先位置,2011年,其門店就用上了平板電腦點菜,但重點完成了點餐收銀、排號訂餐系統等的數字化。去年7月,海底撈正式上線飛書,在菜品SOP、菜品安全等場景數字化均有落地,這也可以視為其加碼數字化升級的一大動作。
海底撈首席技術官周浩運告訴記者,從菜品到服務,海底撈都沉淀了一套嚴格的標準,每個門店都要嚴格遵守。這套標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顧客的反饋靈活調整。如何將標準的更新及時同步給超過千家門店的一線人員極為重要。
在品控方面,周浩運透露,海底撈每個門店有70-80左右的SKU都需要嚴格標準,相當于是菜品的SOP。過去門店經理會將標準打印張貼出來。不過時效性相對不足,在新舊版本的交替期,可能出現多個版本的菜品標準在門店中流傳。2022年,海底撈引入飛書,把標準沉淀成了可隨時更新的知識庫,并通過飛書機器人,對門店經理及相關標準所屬人員進行提醒,大幅減節約了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菜品質量也是海底撈門店的重中之重,而數字化應用已實現了效率的大幅提升。
“此前產品入庫時一旦發現缺陷,需要聯系供應商,整個反饋流程可能要耗時3-4天。現在,海底撈通過飛書應用引擎搭建了菜品問題提報系統。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最快情況下2小時可閉環處理單個問題。”周浩運說。“和之前相比,整個提報流程節省了40%的人力,同時效率還提高了25%。當產品問題在品控端被快速解決,最終是為顧客帶去了更優質、穩定的服務體驗。”
數字化轉型進行深水區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加碼數字化只是近期多家連鎖餐企的縮影,在行業加速復蘇的道路上,數字化轉型進行深水區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飛書方面告訴記者,在餐飲行業,不僅是海底撈,目前,飛書已與西貝、夸父炸串、滬上阿姨、膳心記等知名餐企達成合作,滲透到了餐飲行業開店、人事、巡檢、客服、費控、招聘培訓等各個流程,助力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提效。例如,虎頭局通過飛書多維表格,4張表便管好了全國88家店鋪的日常運營;夸父炸串通過飛書機器人打造了一站式訂貨、采購流程,一年節省4000多萬的人工成本。
在周浩運看來,疫情加速了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過去幾年,海底撈在做數字化運行的轉型和探索時,更多是圍繞著精細化管理去推動,通過數字化的技術手段,把連鎖門店的業務問題解決并使得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就這是數字化為行業帶來的賦能作用。”
從行業角度而言,數字化有望成為連鎖餐飲企業綜合運營能力的體現之一成為共識。
此前,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餐飲行業數字化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逐步改變了餐飲行業的運營模式,餐飲數字化成為后疫情時代餐飲企業與商戶的求生之道。各大餐飲企業通過供應鏈數字化、SaaS、會員管理、CDP、數字化營銷等解決方案加大數字化升級轉型布局,并希望依托數字化降本增效,搶占行業競爭先機,預測后疫情時代餐飲行業數字化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去年,畢馬威中國發布的《后疫情時代餐飲連鎖企業發展報告》也表示,疫情推動了餐飲業加速向數字化、零售化方向變革轉型,進一步推動了消費升級。未來餐飲行業核心競爭力將聚焦于品牌、供應鏈、產品、選址以及組織這五個方面,在這過程中,數字化成為餐飲行業關鍵核心競爭力及綜合運營能力的集中體現。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