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要點梳理
2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從多個方面進行部署,給農民發出了惠農大禮包!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針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文件提出了以下這些硬舉措,涉及農民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
設立銜接過渡期
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
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
持續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
統籌用好公益崗位,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援助。
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
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幫助其提高內生發展能力,發展產業、參與就業。
對脫貧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
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
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鼓勵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穩定大豆生產,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
打好種業翻身仗
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
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
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
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
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到2025年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
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
農業綠色發展
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
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
支持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
培育高素質農民,組織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設立專門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
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農村創業創新。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村莊規劃工作
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
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
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加大農村地區文化遺產遺跡保護力度。
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
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鄉村公共基礎設施
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有序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
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
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
推進燃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
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研發干旱、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產品,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
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
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
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采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
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
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
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
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
促進農村消費
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
完善農村生活性服務業支持政策,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
推動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適應進城農民剛性需求的住房供給。
鼓勵地方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
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
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
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
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
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
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
推進農村改革
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
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
2021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