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告別讀者 綠皮報刊亭里散落多少記憶
文/閆琴雯
“老板,新一期的雜志還沒有到嗎?”
綠色頂子的鐵皮報刊亭,一般會坐落在學校周邊的不遠處,老板坐在用雜志報紙圍起來的格子中間,織著好像永遠也織不完的一團子毛線,收音機里動不動就會響起來電流聲,刺刺拉拉的聲響一斷一續掩蓋不住小盒子里面發出溫柔的,電臺播報的聲音。
滿滿當當的報刊亭里,全是寶藏,總有你喜歡的文字風格。圖片來自網絡
《桃之夭夭》疑受到疫情影響,從雙月刊變月刊,再到休刊,未來將不會出現在報刊亭,在今年的十一月中旬,敲下了告別的文案。長長的一段文字里面都是不舍,一眼掃過去,還沒細看內容,情感就噴涌出來,是滂沱的大雨、是停滯半晌的呼吸、是陰郁的天氣……
無紙化的洪流里,“紙媒的守墓人”或許也是很多雜志人最后的的執著和堅持。《桃之夭夭》的粉絲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桃夭”,這本“古言”雜志在時代面前落幕時,最牽腸掛肚的大抵就是把它當做青春的他們了,那些為連載故事等待良久的激動情緒,最終不能繼續,它說了“再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句再見是“再也不見”。
《桃之夭夭》跟下一個青春作別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遺憾的,或許是想到了在未來的青春里,連自己那個年代的影子都看不到了。說不定有本雜志,只能被緊鎖在書柜的最里層,覆蓋上一層細細的灰塵,里面的記憶被喊成故事,成為絕版的內容。
明年伊始,雜志《意林小小姐》也將休刊,曾經報刊亭里的那些常客,有的也從半月見,變成了一月見甚至更久,這些以青春作為分界線的雜志,帶著好幾代人的回憶,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沙漏漏過的時間里面。最戲劇化的情節,或許是這些曾經以紙質版文字傳播故事的雜志,連最后的謝幕,也是在碎片化的平臺上被自己的讀者熟知。
《意林小小姐》在今年十月份宣布休刊消息 圖片來自網絡
買一本雜志一開始要五塊錢,這是學生時代的一件大事了,畢竟這要抵抗好久的零食誘惑,才能包攬下當月全系列自己喜歡看的雜志,然后小心翼翼地撕開塑封,有時候還會為了集齊“周邊”買雜志,有一段文字的書簽、有喜歡的作者簽名的明信片、有當季封皮的筆記本……然后,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自己喜歡的文,一鼓作氣看完,還得紅著眼睛翻好幾遍,在依依不舍的情況下,在整個班里傳閱。
青春雜志的風格迥異,受不同類型的讀者青睞。圖片來自網絡
《愛格》《紫色年華》《男生女生》里細膩的情感故事賺了多少人的眼淚,喜歡的故事情節都熟稔于心,都能夠成為學習之余,女生之間“茶話會”的核心內容,還會給每本雜志的故事走向做總結,認真地告誡剛“種草”的同學,“喜歡大團圓結局的不建議看《愛格》”。《哲思》《萌芽》《青年文摘》則是“作文寶典”,從來不缺勵志故事和精彩好文,摘抄本里的句子,被用在了自己作文的格子紙里面,暗戳戳地讓自己的作文精彩起來……
青春雜志是一代人的回憶 圖片來自網絡
從創刊時間算起,有些雜志離現在的我們已經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用一本雜志做“結繩記事”里的一個“結”,稍微回頭看一眼,你穿著校服的樣子,距離現在也已經跨越了如此漫長的光陰,當這些日子被喊成歲月的時候,不僅僅是曾經看雜志的那幫孩子長大了,紙媒也被信息洪流裹挾著,發生很多變化,前路未知。當然,青春會更迭!只是后來,報刊亭不再是以前那個報刊亭,雜志更不是以前那些雜志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