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奶茶爆火!一條小巷6家店,是潮流密碼還是“買櫝還珠”?
要說這個春天最頂流的茶飲甜品是誰,那必須是竹筒奶茶了。
打開各大社交平臺,入眼皆是手捧竹筒奶茶的打卡照,小紅書上竹筒奶茶的相關筆記短時間內已超1萬篇,抖音#竹筒奶茶話題播放量達1.3億次,大眾點評更新了全國熱點新詞條,#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熱度瞬間超過200萬,還在不斷上升中。
原本司空見慣的竹筒被貼上書法體的地域標簽后,立刻成為了大家爭相打卡拍照的時髦單品,已經從始發地蘇州一路走紅全國。
一個個小小的竹筒,為何會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01
蘇州茶飲品牌“茶色煙雨”被認為是竹筒奶茶的源頭,這家成立于2019年、定位蘇州特色茶飲的品牌早在2022年4月便推出了竹筒奶茶產品。但在這個概念火了之后,一大批類似品牌紛至沓來。
各個品牌相似的名字、相似的包裝讓消費者難以分辨,小紅書里也有不少人說自己買到“盜版”了。
但是,對更多消費者來說,買到的是哪家品牌的竹筒奶茶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那個貼著城市標簽的竹筒,可以拍照打卡。
至于竹筒是哪家的,人們并不在乎。
02
在商家必爭之地的上海,竹筒奶茶也成為了多個旅游景點的香餑餑,從古鎮到外灘,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在上海朱家角古鎮,竹筒奶茶的濃度頗高。從西井街走到北大街,10多分鐘左右的路程就能邂逅6家鋪子。
這個味道嘛,雖然和預期的有些差距,不過,大家都是沖著竹筒來買的,所以也就忽略不計了。在江南水鄉的背景下拍一張捧著竹筒奶茶的照片,還是老有感覺的。
在放生橋邊的一家竹筒奶茶鋪子前,剛品嘗了一口招牌單品的李小姐說道。這句點評,也道出了不少顧客的心聲。
漫步在朱家角古鎮,隔三岔五就可以看到手捧竹筒奶茶的游客在小橋流水邊拗造型、拍照片。
光是在西井街就有好幾家售賣竹筒奶茶的鋪子,在每個鋪子的柜臺上,都清一色地用疊羅漢的方式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若干個竹筒,一抹抹綠色很襯當下春意盎然的氛圍。即便這幾家鋪子相隔不遠,也絲毫不影響它們的好生意。
正在等待叫號的張小姐告訴說,來之前就在多個社交軟件上刷到過各個地方的竹筒奶茶,感覺顏值很高,差別不大,所以這次過來也沒有貨比三家,在遇見的第一家鋪子就點了一杯,好像只有捧著竹筒奶茶逛古鎮才最對味兒。
03
除了朱家角古鎮,在南翔古鎮、七寶古鎮、新場古鎮、楓涇古鎮也都有出售竹筒奶茶的鋪子,看來,這幾乎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標配”。
但好看不好喝,也成了竹筒奶茶的一大問題。以西井街上的這幾家鋪子為例,雖然品牌各異,但口味雷同,這也大大影響了復購率。
陪同在張小姐身邊的白女士就沒有購買,她告訴記者,之前在北京旅行的時候買過一次:
現在許多奶茶品牌都會提供半糖、無糖的選項,但是我當時在南鑼鼓巷買的那家,并沒有這樣的服務,可能是因為在旅游景點的關系吧。我后來覺得實在太甜不得不把奶茶倒了,然后把竹筒帶回家當花瓶用,有點買櫝還珠的意思,所以也就不會選擇第二次購買了,畢竟30元左右的價格,還是有很多其他選擇的。
雖然在口味上的確雷同得有點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記者發現,商家還是在其他細節花費了不少心思。比如有的利用外擺立了一個路牌,形成一個小小的景觀;有的則將貼在竹筒上的地域名字改成帶有“竹”字諧音的祝福語,非常討喜……
總之,怎么好拍怎么來。
這也難怪打開小紅書、大眾點評網,雖然對于竹筒奶茶的評價很多都在說它的外形遠勝于口味,甚至直接吐槽它的味道一般,性價比一般,但依舊影響不了它的超高人氣。
而在東井街的一家鋪子,商家還特地設計了一塊牌子,上面是一份竹筒使用攻略:當筆筒;種花、插花;搖骰子;竹筒飯……也是將售后服務進行到底了,而且還特別標注了溫馨提示:一個竹筒只出品一次,請把竹筒帶回家。
其實有這樣的溫馨提示,也非空穴來風,竹筒的衛生問題一直飽受爭議,畢竟竹筒奶茶不像竹筒飯那樣是將食材和竹筒一起蒸煮的,所以竹筒如何消毒,消毒后如何保持干凈,用過后如何防止被二次使用,都是商家需要面對的問題。
04
奶茶界憑借出奇包裝破圈走紅的案例數不勝數,而像竹筒奶茶這樣可以風靡全國的卻并不多見。隨著這股竹筒奶茶熱度的不斷攀升,竹筒咖啡、竹筒刨冰、竹筒奶凍、竹筒小面也紛紛登場。
究其原因,還是與中國人自古對于竹子的偏愛不無關系,無論是審美上的認同還是精神上的連接,換句話說,這股熱消費正是抓住了國潮這一流量密碼。
近些年來,隨著國風崛起,大家都在尋找東方美學的當代表達。在奶茶界,不少商家紛紛涉足中式茶飲:生而為茶、須盡歡、忍掌柜……不斷推陳出新,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然而,它們的火爆程度卻遠遠沒有竹筒奶茶來得如此迅猛。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記者注意到,從點單到出餐,竹筒奶茶的整個流程不會超過2分鐘:裝奶茶、擠奶油、灑果干、插吸管,完工。這種可以快速復制的模式,將品類熱度不斷推高。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沒有靈魂的拷貝,內容上沒有精進,再美的竹筒也只是一個空洞的外殼。這也是為何它雖紅,卻不斷有爭議的原因。除了品控之外,如何形成差異化,真正說好故事,也是避免曇花一現的必修課。
文字:青年報記者 楊力佳
圖片:青年報記者 楊力佳(除署名外)
部分內容綜合自:界面新聞、半熟財經
編輯:魏文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