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奶茶“商業奇跡”怎樣煉成?實體店沒生意線上銷量卻一片叫好
圖片/晨報記者 張佳琪 制圖/張繼
短短半年時間,一個名為“CoCo&Lucky”的奶茶品牌,在上海連開十幾家門店,并創造了“每家門店月均銷量均超過3000件、位列外賣平臺商圈熱銷榜前三位”的“商業奇跡”。與線上“奇跡”相對應的,是業內對該品牌的質疑——“CoCo都可”質疑注冊商標與其相似,以及簡陋的硬件設施,其門店大多隱藏在街角、美食城,飲品質量常被詬病。
然而,“CoCo&Lucky”的品牌管理者韓老板卻說,他不怕被指山寨,更不怕實體店線下沒生意,因為只要成本足夠低,他就有辦法利用營銷手段,搶占線上的外賣市場。“11塊一杯奶茶,8.5塊錢給外賣平臺,我不會虧,畢竟我們每杯奶茶的成本只有3塊到4塊錢,‘CoCo都可’拿什么和我競爭?”
在外賣圈里,韓老板的故事并不新鮮,因為相似的故事甚至早已被寫成營銷“教案”。
一杯“不對味”的奶茶
連續幾個月,小安和一杯“不對味”的奶茶較上了勁兒。作為一個日常靠奶茶“續命”的年輕人,小安很習慣于打開外賣APP,在忙碌或閑暇的午后,給自己買一杯奶茶提神。她喜歡的奶茶品牌很多,談起奶茶相關的話題頭頭是道。
“那杯奶茶,我第一口就喝出不對來了,絕對不是正經的‘CoCo都可’。”小安回憶,2020年11月的一天,她在外賣APP上選購了一杯“CoCo”家的奶茶。這杯奶茶,成了小安后來的一個“心病”。
小安說,從外觀上講,她所買到的奶茶,與她記憶中“CoCo都可”奶茶包裝近乎一模一樣,橙色系杯身上點綴著字母“CoCo”的圖案,吸管、外包裝袋也都印著“CoCo”字母圖案。但是,小安就是覺得喝到的奶茶“不對味”:“珍珠不對、甜度不對、茶的味道也不對。”
較真的小安拿著這杯奶茶,與同事在“CoCo都可”線下門店打包的奶茶對比,誰都沒看出區別,“外包裝上近乎一模一樣”。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區別,就是小安購買奶茶的這家店鋪全名叫做“CoCo&Lucky”,并不是尋常的“CoCo都可”。
“CoCo&Lucky”內不僅銷售諸如“奶茶三兄弟”、“鮮百香雙響炮”等“CoCo都可”知名飲品,店鋪的設計也仿佛是“CoCo都可”的孿生兄弟。
“但是,味道是不對的。”小安最終在“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找到了一則打假聲明,該聲明稱:“近期,我們在美團外賣、美團點評及餓了么等網絡服務平臺內發現有經營者使用與‘CoCo都可’品牌注冊商標相似的標識。為避免廣大消費者產生誤解或混淆,我們在此聲明,該等經營者與我們沒有任何合作關系,該等經營者銷售之商品與‘CoCo都可’品牌沒有任何關系。”小安注意到,“CoCo&Lu cky” 位列“該等經營者”之列。
一家奇怪的小店
“你能想象嗎?這家店的外賣月銷量有4000多杯,在浦東新區奶茶銷量榜上排第二。”小安說,在后來幾個月里,她每次搜奶茶,這家名為“CoCo&Lu cky奶茶(陸家嘴店)”都會出現在她的APP頁面上,附帶著驚人的銷量和極高的排名。
小安不是唯一陷入困惑的人。在外賣APP上,“CoCo&Lu cky奶茶(陸家嘴店)” 的評論區異常熱鬧。2401條評論(2月2日數據)中,有2047條是好評。不少人將“CoCo&Lu cky”與“CoCo都可”混為一談。
當然,也有人像小安一樣喝出了區別。在這家店的233條差評中,80%以上的原因都是因為發現自己買到的不是“CoCo都可”。
不過,這與該店在大眾點評上的口碑卻是天差地別。在大眾點評上,“CoCo&Lu cky奶茶(陸家嘴店)”只有不到10條評論,近乎都是差評。
“我后來才發現,這家店有個特別奇怪的地方,就是它特別在意線上的口碑,但完全不在意線下生意。”小安說。
在幾個月的觀察過程中,小安發現,在外賣評論區里消費者放出的照片中,時不時會出現一個心形便利貼。小安又點了一次奶茶外賣,也拿到了這張便利貼。原來,便利貼上寫著:“麻煩您給小店一點點鼓勵!來個帶圖帶文字好評哦!截圖返現3元紅包,掃下方二維碼……”
在好奇心驅使下,小安還曾到訪過該店位于棲霞路上的門店。她發現,與這家店在外賣平臺上塑造的形象相比,線下門店鋪堪稱簡陋。店面的窗口很小,且被一塊布擋得嚴嚴實實,柜臺上的“CoCo”裝飾已經壞掉了一半,看上去很破敗。然而,蕭條的外表依然擋不住小店門前絡繹不絕的外賣員,小安觀察發現,幾乎沒有人上門點奶茶,但一口氣取走十幾杯奶茶的外賣員比比皆是。老板告訴小安,他們暫時做不了線下生意,因為外賣訂單已經“爆單”了。
一個矛盾的品牌
火熱的線上生意與冷清的實體店,精心打造的線上口碑與一塌糊涂的線下評價……“CoCo&Lucky”陸家嘴店帶給小安的矛盾感,在幾乎所有“CoCo&Lucky”品牌門店都可以找到。
截至2021年2月,根據外賣平臺數據,這個在2020年6月才首次開店的品牌,在上海地區已有約15家門店,幾乎每家門店都在外賣平臺上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與此同時,幾乎每家“Co-Co&Lucky”的實體店都有狹小、冷清、簡陋的特質,讓顧客看起來毫無吸引力。陸家嘴店在經營時用布簾遮擋了外界的視線,城隍廟店地處商城偏僻部位,店面附近很少有客流經過。位于蒙古路上的大悅城店,實際處于一座主營外賣生意的美食城中,整座商場都鮮少有堂食客流,外賣小哥是這座美食城的主要活動者。
“坦白說,我們不是CoCo。”城隍廟店營業員說。
與“不走心”的裝潢相得益彰的,是這些商家面對與“CoCo都可”關系時的坦誠,部分“CoCo&Lucky”線下門店甚至沒有選擇將店面設計成接近“CoCo都可”的橙色系。而與這些門店在線上經營時的表現大相徑庭的,是其在外賣APP上,“CoCo&Lucky”不僅使用了與“CoCo都可”難以區分的外賣包裝,線上門店的設計、頭像以及招牌飲品,都與“CoCo都可”非常相似。
一位精明的“數學家”
對于品牌的矛盾和爭議,“Co-Co&Lucky”的運營者韓老板不以為然且頗為自得。在漂亮銷售數據的支持下,無論有多少爭議,都無法掩蓋“CoCo&Lucky”在外賣銷量上的成功。
“‘CoCo&Lucky’這個商標是我自己的,我拿下了代理權,再說我們和‘CoCo都可’也不像啊,它叫‘CoCo都可’,我們叫‘Co-Co&Lucky’,是完全區別開了的。‘CoCo都可’才有多少品種,我們有200多個品種,我們里面的東西也不一樣。”韓老板說。
在暗訪記者表達了加盟意愿后,韓老板向記者打保票,說“Co-Co&Lu cky”絕對是合法經營,經得起工商部門的查驗。
“你逆向思維一下,現在我們生意這么好,如果我們侵權的話,人家不把我們打擊掉了。”在韓老板看來,“CoCo&Lucky”在外賣領域的成功,與其說是因為這個品牌與“CoCo都可”的相似性,不如說是因為“CoCo&Lucky”本就是為線上生意而生的。“我和‘CoCo都可’、‘一點點’是一起競爭的。但他們沒法(和我)競爭。因為他們是線下生意好,但我做的是線上。”韓老板說。
這幾乎是一道顯而易見的數學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小安一樣,是高敏感奶茶消費者。在那些分不清或者不在意奶茶品牌的人群中,“CoCo&Lucky”在線上近乎立于不敗之地。
“那些花幾十萬加盟‘CoCo都可’或‘一點點’的,他們沒必要和我競爭,因為(和我競爭)沒有利潤的。品牌奶茶供應的茶葉一包6000塊,我的茶葉一包1800塊。他們加盟費幾十萬元,我的加盟費才58000元。我給你們(加盟商)留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來操作。”韓老板口中的“操作”,是指利用這些多出來的利潤,參與至外賣平臺的營銷活動中,從而增加線上客流。這是這道數學題的核心。
“以美團APP為例,每個訂單固定要支付給平臺方4塊到5塊錢。但我們參與平臺上的營銷活動,免配送費活動,每單支付3塊錢,門店新客活動,每單支付1塊錢。這意味著,一個訂單至少要貼出8塊到9塊錢。等于說,一大杯11塊錢的珍珠奶茶,我只能拿到2塊錢左右。如果客戶再疊加使用紅包,一個紅包我們再貼4塊到6塊錢,這一單相當于倒貼錢。”韓老板說。
這些費用,還不包括韓老板為提高線上門店排名,每天為每家店投入外賣APP中的200元推廣費,以及為了獲得帶圖好評,每個訂單所承諾給客戶的3元好評返現。韓老板說,即使每個訂單至少要減掉約9塊錢,他仍能保證門店是盈利的,因為“CoCo&Lucky” 的奶茶成本被壓縮至極低,平均每杯只有3元到4元錢。
此外,在韓老板看來,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足夠精明,只要銷量好,他總能從那些不夠精明的消費者身上賺到錢。
成熟已久的套路
降低成本、提高投入、擴大銷量……
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投入、擴大銷量……這個將十幾家“CoCo&Lucky”門店推至外賣熱銷榜前三的“數學公式”,其實并非韓老板原創。相反,在外賣經營者的圈子里,這其實是一個成熟已久的套路。它甚至被外賣運營專家總結成經驗,并不斷以授課的形式傳播。
在2016年8月美團大學餐飲學院發布的《商家必讀:提升外賣排名,你最想了解的》一文中,作者“美團外賣商戶通”指明,提升外賣排名的基本原則有三:“買的好、評價好、有優惠”。其中,“有優惠”一項被解釋為:“有活動的商家是有排名加分的。活動力度越大,參與門檻低(起送價、配送費)的商家排名越有優勢。”
即使站在消費者的視角,這種“優勢”也很好解讀。外賣APP上,“滿減優惠”“減配送費”“會員商家”“吃貨聯盟”等選項,會被單獨列在顯眼處,作為篩選條件提供給消費者。而商家在外賣APP中的推廣投入,則可以轉化為位置優勢,出現在消費者搜索的前幾位。記者隨機在外賣APP測試后發現,左下角標注有“廣告”字樣的商家,可占到前12位商家中的30%至40%。
除了這些外,商家還可以通過付費,獲得外賣APP上的帶圖推薦位、彈窗位等優勢位置。
在外賣運營專家眼中,銷量的提高,完全可以通過加大運營投入的方式完成。外賣運營專家“莫老師”在其《外賣運營12大技巧,26天月銷9999+》一文中,介紹了的一個月銷過萬的鹵面店案例。與“CoCo&Lucky”一樣,為了提升下單量,這家鹵面店參與了大額滿減活動、下單減配送費活動、門店新客立減1元活動,并長期進行付費推廣。
此外,這家店維持高投入運營的方式,也與”CoCo&Lucky類似,即盡可能壓縮成本。
“劣幣驅逐良幣”
線上銷量和線下口碑倒掛
并非沒有人對于這套“線上高運營、線下低成本”的法則提出過質疑。有網友直指,這會帶來“劣幣驅逐良幣”,因為商家為了花重金營銷,只能拼命壓榨商品本身的成本。
在《外賣運營12大技巧,26天月銷9999+》一文的評論區里,就有一個名為“大雨”的網友表達了不認同的觀點:“所有的東西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說的好像所有的東西不要本錢一樣,一個月做了二十萬營業額的路過,累死人也才賺了一萬塊錢,還不如打工,把員工也累的半死,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持續性的長久發展,顧客也不是傻子,包裝服務再好,性價比才是決定性的優勢,產品也是重中之重。”
不過,至少在“CoCo&Lucky”的發展過程中,這個以壓低成本為前提的招數被證明是可行的。甚至,“CoCo&Lucky”品牌本身也出現了挑戰者,一家名為“COCO QUQU茶飲”的奶茶店,在使用一份與“CoCo&Lucky”幾乎相同的飲品目錄的同時,卻將門店開在了地下商場的角落里。
目前,這家店已是淮海路/陜西南路奶茶回頭率榜的榜單冠軍,將該商圈其他奶茶遠遠甩在身后。
餐飲品牌線上銷量和線下口碑的倒掛,也并非只發生在“CoCo&Lucky”一家。2月5日,在五角場/大學區商圈中,位居奶茶熱銷榜第五位的“貢茶手抓餅小吃”在外賣平臺上的銷售數據為月銷量2883件,評分為4.7分,而該店大眾點評上的評分僅為3.67分,評論只有7條。
在外賣平臺這場數學游戲中,最痛苦的,莫過于那些不擅長做“數學題”的餐飲經營者們。在進入外賣行業18天后,魯先生選擇了退場。因為他發現,無論他如何計算,在他經營的項目中,這道題都近乎無解。
“我經營的是鹵肉飯項目,這家店轉讓給我之前,曾經邀請我到那里觀摩了3天。我發現這家店銷量特別好,外賣騎手接連不斷,于是選擇接盤。根據上一任老板展示的數據,這家店在我接收前一個月的銷售額為4.2萬元。但是,我接手后才發現,原來這家店的上任店主,在那一個月投入了近2萬塊錢購買外賣平臺的推廣服務,我接手后,推廣服務一停,銷量立刻就沒有了。我算了一筆賬,減去推廣費和食材、人工、租金成本,上一任店主其實是虧損的。”
作者:張益維
來源: 周到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