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讓“就業的春風”吹拂每個角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狠抓穩就業部署落實,推動就業逐月回升、形勢總體平穩。各地區各部門還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牢抓實就業工作,確保實現全年就業目標。
就業問題是一個民生問題,也是一個發展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主旋律。解決就業問題根本上要靠發展,要聚精會神抓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既要打出就業“組合拳”,拿出更多務實舉措,也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唯有做大發展蛋糕,才能讓就業“蓄水池”更充盈。各地要緊扣全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千方百計謀發展,從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到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從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到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等。唯有激蕩發展的源頭活水,持續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韌性,才能增加更多就業崗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
各地區各部門在保持原有穩崗就業政策基礎上,要結合實際,針對就業形勢出臺更接地氣的促就業政策。從宏觀政策落實,到紓困穩崗擴崗,從創業帶動就業,到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與人才培養培訓等,各地區各部門要把就業優先政策落實到位,不能讓就業政策束之高閣,不能讓各類政策打折轉彎,不能讓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同時,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優化調整階段性穩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增強市場吸納就業能力。要切實增強政策活性,為實現更充分的高質量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就業形勢嚴峻。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既要在面上發勁使力,也要在點上重點發力,要針對重點群體的就業拿出務實舉措。針對高校畢業生,高校要切實發揮主體責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好就業渠道;政府部門要助企紓困,保障其就業崗位供給能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小企業要推出更多適合大學畢業生的崗位;家庭要及時做好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疏導,轉變就業觀念。
直面就業困難,才能實現破題破局。從殘疾人員到大齡就業人員,從長期失業者到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從農村貧困戶勞動者到低學歷和低技能勞動者等,各地區各部門要敢于啃“硬骨頭”,讓更多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充分就業。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退役軍人就業服務,穩住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兜牢困難群體就業底線,加強靈活就業權益保障。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保就業、穩就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目的的體現,也是經濟工作的底線所在。從這個角度而言,促進就業不是哪個地區和部門的事情,而是要調動和激發各方面的動力活力,要匯聚方方面面的就業合力。從學校,到政府,從就業部門,到企業,從社會組織,到家庭,要充分調動各方面支持就業的積極性,形成穩就業的強大合力。
民生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各地區各部門要把促就業放在首要位置,抓早抓實,抓出實效,要增強就業動力活力,注重就業政策支撐,做好重點群體就業,持續匯聚就業合力,讓就業的活水汩汩而流。(李萍)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