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耐心釣魚者”罕見同框!朱少醒歸江董承非黃勇黨開宇最新交流,探討“實在”的機會
“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大家都會找到很多自己的思維習慣來自于在交大的學習。”申萬菱信董事長陳曉升的這句話,點名了這是一場緣起交大的優秀投資人之間的重磅對話。
在3月18日舉行的《聚·交:共話投資之美》上海交大校友會金融投資分會與創業創投聯合會2023年會上,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朱少醒、信璞投資創始合伙人歸江、常春藤資產創始合伙人黃勇、睿郡資產管理合伙人董承非以及易同投資合伙人黨開宇參與了“金融市場投資展望”的圓桌討論。
五位在二級市場極富聲名的投資管理人非常罕見地云集在一起。彼此的熟稔,讓主持人的提問顯得很是“量身定制”。
從業18年之久,朱少醒依舊專注于“翻石頭”,他說“在我全部的投資生涯中,基本上都是以自下而上為主,這一點基本上變化不大。”
“價值投資是活的,是不斷迭代不斷生長的”這句話歸江曾多次說過,他很強調作為價值投資者與時俱進是非常重要的,而迭代最終是看在應用層面能不能形成規模經濟,形成自我現金流的循環。
對黃勇而言,客戶粘性依然是他最看重的商業模式特性,他笑道“把我們摁在地上摩擦的生意就是好生意,這是我多年來最大的感悟”。
談到市場一些熱點,朱少醒直言除了長期具有競爭力的領域以外,當下供應鏈自主可控也值得大家花時間去關注;董承非傾向于多去人少高貝塔的地方做配置;黨開宇則在“中特估”中看到一些實在的機會。
在討論的最后,大家都被問到Chat GPT投資機會的把握。
就像主持人陳曉升總結的,“真正優秀的投資者都是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再來下手。因為他們都是去有魚的地方去釣魚,而且他們釣魚很有耐心。”
我們把這場對話中最重點的部分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朱少醒:供應鏈自主可控值得關注
今天的五位嘉賓有一個共同點,幾乎每一位都擔任過他們所在機構的研究總監。
我們先從少醒總開始。我印象很深的是少醒總有一個關鍵詞“翻石頭”,就是不斷的自下而上尋找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這個“翻石頭”可能在不同的時候方法會不一樣,去哪里翻也是一個問題,那么,站在當下去“翻石頭”,你會去更關注哪些領域?
“翻石頭”是我自己對個人投資風格比較直白的表述。(更準確講)在我全部的投資生涯中,基本上是以自下而上為主,這一點基本上變化不大。
自下而上為主,就意味著尋找標的的時候,要花大量比較辛苦的工作去找全部符合標準的標的。
從當下市場判斷,除了長期具有競爭力的領域以外,現在還有一個細分的領域是值得大家花時間去關注的,簡單的說就是供應鏈自主可控。
大家知道,在過去的一年里,國際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制造業安全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相關涉及到的領域也會出現大量的標的,但這些標并沒有非常清晰的行業特征,它會散布在整個(制造業環節),還有一點是中國(在這方面)的專利比例較低。
第二,這幾年其實是我們自身(制造業)的戰略升遷,技術積累也到了一定程度。
根據過去多年傳統的投資經驗,可以看到中國的制造業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它在全球的競爭力就會爆發,對國際競爭對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這也意味著相應的公司在未來一年都會獲得比較大的發展機會。
我覺得這個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值得花點時間去分析。
歸江:價值投資的與時俱進非常重要
歸江總是長期從管理社保基金出名,一直堅持深度的價值投資,從你的角度來看,當下的價值投資跟5年前、10年前的價值投資是不是有一些變化?
比如說現在價值投資關注的重點和2021年地產泡沫破裂之前有什么變化?
歸江 以機械為例,我們早年是看制造業,比如家電、汽車這些比較粗放的東西,分析的是比較大的機械制造業。
我學的是液壓專業,機床加工經常會導致漏油,到現在這個液壓機防漏油技術(在某些方面上)還沒有突破,但更難的就來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包括家電企業、汽車迭代等等,它們最后會變得越來越精細。
作為價值投資者,就有兩個(關注的重點)。
一個是生長迭代,一個是要有自由現金流。
因為最終投資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養老。
最終整個社會到老齡化的時候,能不能遞延通脹后的購買力?這是最重要的本質,所以自由現金流的問題很重要。
同樣,我們還要看剛才說的技術迭代,以及破壞。
作為權益市場的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要看到,從技術創新到破壞到構建現金流的這個階段是怎么逐步迭代過來的。
以蘋果為例,雖然它是新技術,但是它能夠把利潤、分紅大量的返還給投資人,這種窗口期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地方。
而且,作為一個家庭投資,比如我七八十歲退休,這50年會面臨很多的技術迭代,也許第一代我們跟不上它,但第二代、第三代我們可以。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與時俱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家庭投資人的自我迭代,這和作為一個機械工程師是一樣的道理,需要持續的迭代。
追問一下,你說要關注迭代,你現在更關注,或者更聚焦的是什么?
歸江 還是要看應用層,科技科學最終要回到人間,回到現實的生活和應用。
這里面迭代到最終,是看在應用層面能不能形成規模經濟,形成自我現金流的循環。
當然,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沒有一個大量的、穩定的現金流平臺,去搞創新也做不大。
到現在競爭這么激烈,在疊加中美沖突的時候,可能國家競爭、國家信用的速度也會成為一個新的迭代方向。
所以我更關注的可能是技術創新在社會組織、社會生態層面,怎么形成可持續的振興。
黃勇:客戶粘性是重要的商業特性
黃勇總長期從事對沖基金,對自下而上選擇投資標的非常有感觸。在選擇標的的過程中,討論比較多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而商業模式也會牽涉到現金流。
在你自下而上去選擇商業模式的過程中,你最看重的特性是什么?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是你認為最有投資價值的?
黃勇 我是2005年開始看海外。
在我們的內部討論里,我一直跟我們的同事講,過去我們很幸運,正好碰到了中國最黃金的互聯網時代,所以這個時候看商業模式就特別重要。
巴菲特對于商業模式有很多總結,比如提價能力、網絡效應等等,但我自己這么多年最看重的一個商業模式特性是客戶粘性。
所以,我早期騰訊買了很多年,最重要的就是因為QQ,以及后來的微信。
微信這樣一個APP做出來很容易,但想要顛覆它是很難的,因為你所有的客戶關系、家庭關系、同學關系基本都在微信的體系里。
一旦你進入了微信的體系,客戶是沒有辦法去更換這樣一個系統的。
包括很多的消費品公司,比如白酒,很多人一旦喝慣了某一種香型的白酒以后,不太會換。
這就是客戶粘性,而且你會重復的去購買。
但這樣的客戶在制造業的公司里相對難找一點。
2018年以后,因為中美之間的競爭,我們看到了中國制造業立國的決心。
所以我們也會通過這樣一個商業模式的特性去看制造業,還是希望在制造業里,能夠找到相對客戶有粘性的(企業)。
比如說,我們在某些半導體材料里就能看到很強的客戶粘性,因為對客戶來講,要去替換某一種材料,它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不僅有成本問題,最主要的是客戶信任以及認證的問題。
普通的中國制造業被替換的成本是很低的。比如新能源領域里面很多公司,客戶都是比價,而比價是沒有粘性的,最后當周期過去的時候,利潤率就會垮掉。
在軟件方面,比如金融行業里,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萬德,一旦用了它以后,很難換掉。
把我們摁在地上摩擦的生意就是好生意,這是我多年的感悟。
我以前談消費互聯網多一點,現在要適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所以制造業也得把我們原來的東西移植過來一點。
董承非:往人少高貝塔的地方多配一些
接下來這位學長的投資風格是比較均衡的,均衡的特點可能跟他學數學是有關系的。
請承非跟我們分享一下,從均衡的角度,你會考慮在配置當中可以加配什么?減配什么?
董承非我看組合的時候,基本上是從資產屬性的角度來考慮。
有的資產是高波動,攻擊性比較強,有的是低波動,穩定一點。
不同的行業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表現,大體上會呈現出它們的風險特征。我在配置的時候,會根據不同的市場階段對風格進行進一步的加強。
比如市場處在一個比較弱的環境下,我會把一些高貝塔資產降下來,更加穩定;當我們判斷市場可能需要進攻的時候,我們會選擇一些高貝塔的板塊進攻一下。
基本上是一個根據市場的判斷和自己的理解去動態加加減減的過程。
那么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你覺得市場的貝塔多一點還是少一點?
董承非 過去兩年,其實十幾萬億的大類資金配置是非常不均衡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會開句玩笑說,只要主力沒有人,行業和板塊似乎表現都不錯。
像今年這種市場環境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反而是十幾年沒人看到的運營商,借著東風突然起來了。表現出更多的資金效應。
從現在來看,結構性機會多一些,倉位的輕重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配置的方向。
我傾向于認為往人少高貝塔的地方多配一些,整體應該是一種進攻的態勢。
黨開宇:從“中特估”中看到實在的機會
的確,今年結構性的機會肯定更多一些,而且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問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估值體系。
想問下開宇學姐,認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怎么運行?如何看待央企的重估值?會根據自身的策略做調整嗎?
黨開宇我主要從兩個角度出發。
首先,這是治理結構在改善的或者試圖改善的標志。
“中特估”其實就是一個雙方努力,互相增進了解和信任,然后一起把估值提上來的一個過程。
像移動運營商已經打了一個很好的模板,他背后做了很多投資者喜歡的事,比如提高分紅,降低資本開支。從這個角度看,肯定是一件大好事,而且大概率也能做成。
因為確實能從很多央國企的行動上看到這樣的跡象,他們是有潛力做出這樣的事情,而且估值確實太低了。
以今年基本面壓力最大的銀行為例,可能過去大家都覺得銀行肯定不行,估值從1倍到0.7倍PB,再到0.4倍PB,利潤一直在增長。
今年利潤真有可能下滑,但即便0.4倍PB,我們會看到其實一些大央行也會慢慢的往0.5倍PB或者更高的方向去爬。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比較看好這個事情往后的持續進展。
其次,從行業結構上來看,比如茅臺、格力、招行這些都是很優秀的央國企,他們過去做的好是因為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利益真實一致。
所以盡管大家都覺得消費品誰干都一樣,只要把規模做大就是純利潤。
但有一些重資產的行業并不是這樣,它們干了一些民營資本不愿意干的臟活累活。
并不是說要給臟活累活更高的估值,這也不科學。
但是它確實可以改變一下,比如運營商以前講要提速降費,現在還會慢慢提速,但不降費,這樣財務的邊際改善就很大。
所以,過去干臟活累活最多的那些行業、公司,未來的空間彈性還會更大一些。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