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爆火的竹筒奶茶,買過一杯就不想再來第二杯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新式的網紅食品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前一陣子,不少商家就在吃草莓的季節推出了造型非常吸睛的“草莓塔”。
色澤艷紅的草莓再加上絲滑細膩的奶油,雖說動輒上百的價格,讓草莓塔被大家冠上了個“冤種塔”的稱號,但它也的確符合大眾的審美,適合被搬到社交平臺上打卡留念。
圖源:小紅書 Dii1最近,隨著旅游市場放開,美食界的一個新晉“網紅”在景區火了起來。
相信這兩天只要你在外旅游的話,就一定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景區的路上,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會有一兩個年輕人手里著捧著一大個翠綠的竹筒,要么是停在路邊拍照打卡,要么咬著吸管痛飲一番。
——沒錯,最近在社交平臺上爆火的,就是這個造型獨特的“竹筒奶茶”。
圖源:小紅書 甜酒在人間打工的日子和“絲襪奶茶里沒有絲襪”不一樣的是,竹筒奶茶還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用竹筒裝的。
用來裝奶茶的每一個竹筒,都是從竹子上面截取下來的。經過清洗和消毒之后,這些天然的容器,似乎也給奶茶帶上了獨屬于竹子味道的清香。
加入奶茶,擠上奶油,再撒點抹茶粉和糖果碎,最后插上吸管和小飾品——一份無論從造型還是味道上都分外“誘人”的竹筒奶茶就制作完畢了。
這里說個有意思的事兒。
其實一開始,身在杭州的我,看著西湖邊到處有人捧著這個竹筒,再加貼在竹身上大大的“杭州”兩個字,還以為這樣的竹筒奶茶是屬于杭州的特色美食;
直到后來,我有機會到其他地方旅游,再看到小紅書的實時推送之后,我才發現——
原來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
大眾點評專門為竹筒奶茶開了個tag事實上,第一家想到用竹筒裝奶茶的,是位于蘇州的一家奶茶店。
早在2022年4月份的時候,他們就推出了“竹筒奶茶”這一產品,不過由于沒有過多的營銷,竹筒奶茶并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而最近,隨著國內開放旅游,該店也在杭州等地開了多家分店,于是造型獨特的竹筒奶茶這才被大家所看見。
當然,隨著竹筒奶茶成為新的網紅食品之后,不少商家也看到了商機,開始紛紛效仿用竹筒裝奶茶。
單單是在杭州,你就會看到西湖邊in77商圈這塊就不下四五家用竹筒裝奶茶的奶茶店。這些新建的竹筒奶茶店大多和最初的那家奶茶店有著相似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混淆不清。
來源:小紅書 哈哈的生活日記不過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不是正版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只要筒上貼著的城市標簽能夠拍照打卡,再加上奶茶味道不難喝,總歸也是差不多的。
不僅僅是南方城市,就連北方的景區都被這帶有江南韻味的竹筒所吸引。
于是在北京、西安這類的北方城市,竹筒奶茶也一躍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網紅食品之一,成為了北方景區里的“江南特色美食”。
隨著竹筒奶茶在互聯網上的熱度快速升溫,在社交平臺上也傳出了不少關于它的負面吐槽。
首先讓大家們感到不滿的,就是:
這些竹筒奶茶每一份都沒有個標準,分量參差不齊。
且不說奶茶本身的味道怎么樣,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
而對于奶茶的“量”來說,由于每個竹筒的大小和容積都不一樣,或許你的這份竹筒奶茶的量特別小,而另一位在你身邊的顧客,份量就有你的兩倍那么大。
“為什么花了同樣的價錢,卻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大部分顧客不滿的原因。
兩杯有著明顯的差距其次,這種以竹木作為食物容器的方式,怎么說都具有一定的衛生隱患。
前陣子就有媒體爆料,一位老人在河邊清洗竹筒,似乎意圖把這些匆匆清洗過的竹筒賣回奶茶店回收利用。
不過隨后蘇州市場監管官方也澄清了,表示老人是拿來自己種植物的。
但大家對于回收竹筒的擔憂并沒消退。
最近,小紅書上又有傳言,說在西湖邊撿竹筒回收給商家能夠日入1000+,而這也更是加重了大家對“二手竹筒”的懷疑。
除此之外,相比于塑料制品,竹子作為容器還面臨著發霉等衛生問題。
北方還好,但尤其是對于江南這邊潮濕的天氣,一不小心竹筒上就會長滿霉菌。即便商家表示竹筒會進行清洗和消毒,但它所引起的食品安全的問題,也是揮之不去的隱患。
當然,對于游客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
似乎全國的竹筒奶茶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本以為只有那里有,結果回到家發現到處都是。”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全國旅游景點的竹筒奶茶,我在本地就能買到,那么我為什么還要花這個冤枉錢大老遠從別的地方買回家?
當然,也不是沒有商家對竹筒奶茶進行二次創新的。
就像成都的商家,就想到了將最近一直熱度很高的“大熊貓”擺上了奶茶。
不得不說,竹筒、竹葉再加上胖墩墩的大熊貓,簡直是毫無違和感,好像竹筒奶茶天生就長這樣。
來源:小紅書 半顆栗子但是,對于大部分既沒有江南底蘊,也沒有熊貓文化的城市來說,竹筒奶茶的“拔地而起”就顯得有些蒼白和脆弱了。
在竹筒奶茶火遍全國的趨勢下,在上海的外灘看見竹筒奶茶的身影似乎也是一件不意外的事情了。
來源:小紅書 小瞿同學不過評論區的大部分人還是覺得,上海這座有著咖啡文化的新興城市,出現竹筒奶茶這樣的網紅食品會顯得很奇怪。
在我看來,在景區里要想一件物品或者食物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那就必須擁有一定的屬于自己所在景點的文化底蘊。
有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同樣在各地景區所批發的手工藝品。
這些手工藝品大多是木質的玩具,像是桃木劍、牛角梳,還有各類手串、仿玉石手鐲,大多屬于粗制濫造。
雖說在客流量大的時候也能賣掉不少吧,但當游客們發現“怎么景點全是一樣的東西”后,重復購買的欲望就低了很多。
反觀紹興近年來的興起的“黃酒奶茶”,在我看來是個還比較特別的“網紅食品”。
自從杭州開通前往紹興的地鐵之后,想要從杭州到紹興旅游就方便了許多。
我前陣子跑到紹興去玩,發現紹興同樣也有著不少同質化的網紅奶茶。不過,其中的“黃酒奶茶”在我看來就新鮮了很多。
商家在奶茶中加入了少許黃酒,同時也在杯子上下了點功夫。除了路標,奶茶蓋還加上了倒置的酒瓶,整杯奶茶看起來非常有紹興的“味道”。
雖然在景區的價格也少不了要付點智商稅,但就這杯只有在當地才能夠嘗到的,具有黃酒香味的奶茶,我想在我下一次來紹興的時候,也會再來上一杯吧。
圖源:小紅書 只昂張 當然如果是開車到紹興旅游的話最好別喝了再說回竹筒奶茶這回事。
在我看來,這次火遍全國的竹筒奶茶,和前陣子火起來的“草莓塔”,又或是小吃街里隨處可見的“黃金薯塔”沒什么區別。
雖說竹筒的造型讓不少人都眼前一亮,但是在竹筒奶茶泛濫到隨處可見之后,這種驚艷感也會隨著時間的消磨而逐漸消失。
如今沒什么人會買的黃金薯塔網絡的力量會讓食物迅速被人熟知,但也會隨著大家的審美疲勞而快速逝去。
至少對于我來說,在圖個新鮮花三十塊拍了張照之后,我想我應該也不會再當冤大頭去嘗試第二次了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