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廠除了串串,還有什么?
關于成都“鋼管廠”,不管是不是成都人,都有所耳聞,畢竟鋼管廠的小郡肝,已經火到國外去了。
而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串串還不是它的代名詞,那時的鋼管廠,是老成都國營企業的傳奇。
地圖上的鋼管廠,由一個廠區和五個福利區組成。以水碾河、雙橋子、萬年場大片區為中心,將鋼一區到鋼五區包容,而鋼六區的根據地則位于東三環的十陵。
01
『鋼管廠:老成都生活的縮影』
有一種驕傲,叫我是廠里的
上世紀50年代末期,隨著420廠的悄然萌芽,這座亞洲最大的無縫鋼管企業也開始在成都東門動工。
國營單位的榮光、福利豐厚的大廠,為鋼管廠烙上一個個令人眼紅的標簽。
那時,車間里叮叮咚咚軋鋼的聲音就沒有斷過;那時,為了運送鋼材,鋼管廠還有一條自己專用的鐵路線。
在那個年代,鋼管廠僅僅一個工人就能拿200多,當時口號是“嫁人就嫁鋼管廠的”。一個工人的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
窺一眼鋼管廠,就能知曉一個社會。
那時房子是單位分配制,只要是單位的人,就有住房。人情淳樸溫暖,家長間幾乎都認識。
逢年過節都是“發”,發水果、米糧等各種福利。到了節假日,每個自行車后面的福利,就是讓人羨慕的風景。
為了流通方便,鋼管廠甚至有了自己內部的“流通貨幣”,
鋼管廠有全套教育體系,如果你出生在鋼管廠,可以在那里從幼兒園讀到大學;在鋼管廠的醫院里,職工看病全免費。
鋼管廠還有自己的文藝演出團隊,那個時候叫宣傳隊,豐富了廠里的娛樂生活。
對于很多人來說,廠區就是全世界。
那時的鋼管廠,常讓人忍不住朝里打望,究竟是誰才能住在這里?這個地標,充滿著神秘與神氣。
每一處地標都是青春
星光球場,是孩子們的樂園,每到傍晚,都有一堆小孩拿著冰棍跑來跑去,踢球,做游戲,歡聲笑語響徹整個廠。
勝利影劇院,是當時附近唯一的影院,見證了無數年輕男女第一次約會。
好比現在成都每一所大學附近都有一條美食街,一區生活富足得開辟了自己的“春熙路”。食堂、小餐館、小賣部在這里集合,一到下班就車水馬龍。
宿舍區,就像一道道神秘的關卡,男生想要去探訪女朋友,要先與值班室阿姨斗智斗勇,于是這道門也衍生了好多浪漫故事。
02
『“老市井”樣本:煙火氣息尚存』
在不可逆轉的時代浪潮里,成都的工廠們,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鋼管廠拆的拆,搬的搬,曾經的鋼管廠人重新創業就業,散落到成都的東西南北和各行各業。
2006年,隨著攀成鋼的最后一根煙囪倒下,鋼管廠的故事留在了老成都人的回憶。
而鋼管廠在成都躋身新一線城市的幾年,以飛快的速度被高樓大廈包圍。
現在的鋼管廠雖然不復當年的鋼鐵帝國,但是60年代老成都的悠閑慢生活都完好的被保存了下來。
下樓就能吃個早飯,走兩步就能買菜,轉個彎就能理發,熟人間的絮叨,是鋼管廠居民獨有的自在。
露天茶館里街坊鄰居里扯著“東家長,西家短”,約上三五街坊搓一搓“棚棚麻將”,屬于一天的愜意又過去了。
時光易逝,總會一些痕跡記錄著鋼管廠曾經的輝煌。
永興一店雜貨鋪,幾十年來都賣著生活所需的各種雜物;賣布的老鋪子,縫縫補補幾十年;在兒時夢想搬空的雜貨店里依然能找到幾毛錢一包的小零食。
植物叢中掩映的門球場、樹蔭下的乒乓球臺,似乎還留存著60年前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
在這里,能夠發現許多已經近乎絕版的物事:修鞋、補衣服、磨刀、剃頭等老手藝;老式的三輪自行車;晾衣繩上隨風輕輕搖動的五顏六色的衣物……都帶著那個年代的印跡。
這里的美食生意,做的越來越紅火。
早飯點上一碗番茄煎蛋面;臨到晚飯點前,稱上一袋子丁鹵肉,回去就上二兩小酒;再到夜深,點上一大盆老字號缽缽雞,入味爽辣,香味沁人心脾,佐上一口隔壁的冰粉,堪稱圓滿。
資格的好吃嘴兒都知道,這里有最地道的成都味道。
在這里,新與舊就像一條涇渭分明的河流,一面通向高樓大廈,一面通向人間煙火。
當然,關于鋼管廠美食,最傳奇的故事還是關于小郡肝串串的。
“為了補貼家用、養育兒女,鋼管廠五區職工顧大姐從1987年開始,每天下班后,在春熙路天橋下擺起了小攤賣串串。”
聽起來多少有些勵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車工,從路邊攤開始,硬生生把一個本地美食做到了享譽全國的連鎖品牌。現在的人提到串串,就會想到鋼管廠這三個字。
鋼管廠串串的logo,還帶著當年工業文化的風格,它的火爆,將鋼管廠再度帶回到大眾的視野。那段輝煌的鋼管廠歷史又被擺到了成都人茶余飯后的談資上。
青蔥歲月早已逝去,鋼管廠,在有的人眼里啊,他是成長的記憶;在有的人眼里,他是回家的坐標。
有人重生、有人釋懷,這里早又重開心扉,敞開懷抱,繼續上演市井本來。
- THE END -
MORE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