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預制菜"不是叮咚買菜扭虧的核心

2月13日,曾4年燒掉120億的叮咚買菜終于發布了一份讓生鮮電商行業看到曙光的財報。因為在剛過去的2022年四季度,叮咚買菜以凈利潤4990萬元首次實現了單季GAAP凈利潤為正,真正做到了全面盈利。
這一全面盈利,無論是對叮咚買菜還是整個生鮮行業,都可以說是意義非凡。畢竟,這些年破產、倒閉的生鮮電商平臺不在少數,而作為前置倉模式代表之一的叮咚買菜,更是受到了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從誕生時被貼上光環,到近幾年不斷被質疑,叮咚買菜不僅贏得了“淘汰賽”,還熬到了盈利,也是實屬不易。
不過,艱難盈利后的叮咚買菜并不沒有進行其主業上的復盤及優化,而是高調加碼去年開拓的新賽道——預制菜。
2月23日,叮咚買菜在“2023食品生鮮行業供應商生態峰會”上正式宣布,將正式步入“大健康預制菜2.0”時代,并開出了目標規模50億元的預制菜訂單,面向全行業招募“預制菜合伙人”,幫助預制菜產業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健康發展。
其實,四季度財報發布后,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在電話會議中就曾表示,2023年的業務重點排在首位的仍是預制菜。這無疑給外界傳遞出了一種預制菜才是叮咚買菜的“未來”的信息。當然,這也不排除叮咚買菜有點蹭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的預制菜熱度的意思。但蹭熱度也好,真發力也罷。在《零售圈》看來,當下,預制菜并不是叮咚的“菜”。
01
扭虧不在預制菜
眾所周知,成立這六年叮咚買菜的虧損已成常態,但其扭虧的決心也是有目共睹。2021年,為了在衰退中實現“自救”,叮咚買菜還開拓了新賽道:預制菜。
20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上線預制菜。2022年2月,叮咚買菜成立預制菜事業部,將預制菜上升至公司一級部門。之后,通過預制菜研發、定向種植、“本地鮮”品類供應等方式,正式切入預制菜市場。
資料顯示,目前預制菜的銷售額已占到叮咚買菜GMV的14.9%,共有40多家工廠為叮咚買菜生產預制菜,其中包括7家自營工廠,并陸續推出蔡長青、叮咚好食光、叮咚大滿冠、叮咚王牌菜等多個預制菜自有品牌。
雖然,叮咚的預制菜發展似乎還不錯,但事實上叮咚買菜2022年四季度的扭虧與預制菜關系并不大。因為叮咚買菜2022年四季度之所以能夠實現扭虧,主要歸結為四個字“降本增效”。
“降本”方面,自2022年5月,叮咚買菜在滁州、宣城、中山、珠海、天津、唐山、廈門等城市關閉了業務,開始聚焦于諸如上海等更可能實現盈利的城市。數據顯示,在2021年9月底,叮咚買菜曾共在37個城市鋪設了前置倉,而截至目前,叮咚買菜APP上可選城市已減少為27個。
營銷費用上,2022年叮咚買菜的全年營銷費用為9110萬元,與2021年相比減少了15億元,同比下降了74.5%。此外,財報顯示,2022年四季度,叮咚買菜履約成本為14.94億元,同比下降了16%;履約費用率從上年同期的32.6%下降至24.1%。
“增效”方面,據叮咚買菜首席戰略官俞樂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四季度叮咚買菜單個新下單用戶的獲客成本較上一年同期優化47.7%,較三季度優化26.1%。而且,叮咚買菜也曾表示,在上市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叮咚買菜的一線配送人效提升25%以上,一線倉內人效提升40%以上。
此外,叮咚買菜四季度的好業績也離不開疫情的“助力”,至于預制菜,只能說助力并不是很大。
02
實力配不上野心
雖然,預制菜對叮咚買菜的扭虧貢獻不大,但這并沒有妨礙預制菜在叮咚買菜內部的地位。目前,在叮咚買菜APP內,預制菜的入口仍是唯一一個動圖圖標,這說明平臺在有意對其進行流量上的傾斜。再結合叮咚買菜在財報發布后的一些舉動看,很明顯,預制菜已變成了叮咚買菜未來發展的重點業務。
不過,在《零售圈》看來,剛剛實現扭虧的叮咚買菜,此時重倉投入競爭激烈的預制菜并非明智之舉,也可以說就叮咚買菜當下的實力而言,其并不能匹配它跨界擴張的野心。而想要憑借生鮮電商積累下來的經驗,在預制菜賽道上做出成績,這其中的難度不亞于再造一個叮咚買菜。
預制菜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中葉的美國,在我國則出現于90年代末,至今不過20余年。近些年,隨著冷鏈技術的發展,外賣行業的勃興、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加劇下,預制菜再次回歸到了人們的視野。今年2月,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還被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了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預制菜滲透率已經超過60%,而國內滲透率僅為10%—15%。對照日本,可見我國的預制菜發展還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正因為此,近年來有許多企業涌入了這一賽道。除了商超、餐飲以及食品加工企業外,不少傳統企業也開始跨界布局預制菜,如家電企業格力,地產企業碧桂園以及瓶裝水廠家農夫山泉等。
不僅如此,這兩年全國有不少地方政府如廣東、山東、河南等省份也將預制菜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加碼預制菜產業發展。此外,據了解,目前國內與預制菜相關的企業有6.8萬家,其中超過一半成立于近5年。
可見,當下的預制菜市場競爭是多么地激烈,而這對才剛扭虧的叮咚買菜而言,選擇此時重倉預制菜,無異于自己給自己增加困難和挑戰。
另外,就目前來看,預制菜賽道更熱鬧的是在B端市場,而叮咚買菜的主要市場是在C端。如果叮咚買菜未來要想在預制菜賽道取得成績,那么重新組建團隊、不斷投入研發、持續進行推廣都是比不可少的手段,而這些對于這幾年不斷在壓縮市場成本的叮咚買菜是否會產生新的“負擔”!
所以,從更現實的角度看,顯然,當下的預制菜賽道并不適合艱難扭虧后的叮咚買菜去奮力拼搏。
03
核心仍是供應鏈
事實上,此次叮咚買菜盈利,除了“降本增效”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外,其在供應鏈方面的開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對于供應鏈,曾有業內人士認為生鮮電商的毛利率需要達到30%~35%之間才能盈虧平衡,提升毛利率的關鍵在于產業鏈、供應鏈的控制力,生鮮電商只有把商品做好,后邊的戰略、模式、故事才能成立,供應鏈是零售行業的命脈,商品的原動力。
而在“供應鏈”這一環中,自建供應鏈是提升效率、節約成本的有效途徑,將生鮮加工、中央廚房等功能與商品流轉功能相結合,這樣一體化的供應鏈中心效率將遠遠高于分布式作業。
同時,自建供應鏈還可以加強對上游采購、加工環節的掌控及保證商品質量,還可以優化物流配送流程,提高門店運營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當供應鏈變得成熟之后,孵化自有品牌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公開資料顯示,叮咚買菜的供應鏈布局大概分為三類:外部采購、產地直采和自建。其中,基地直采和自建供應鏈項目是叮咚買菜改造供應鏈端的重點項目。除了和第三方種植基地合作,叮咚買菜也加重了自建種植與養殖基地的占比。據悉,2020年叮咚買菜推出了其自有供應鏈項目,叮咚谷雨。
據梁昌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介紹,目前,叮咚谷雨已創造出日日鮮、叮咚大滿冠、拳擊蝦、黑鉆世家等諸多品牌,銷售額已經占叮咚買菜GMV的11.4%。其中,2022年12月份,有80個單品的月銷售額超過了100萬元。
可見,在叮咚買菜自有供應鏈的加持和賦能下,叮咚買菜的自有品牌也得到了不錯發展。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零售業的自有商品銷售為1%左右,而歐洲零售業的自有商品銷售則高達30%-40%。所以,未來在自有供應鏈的加持和賦能下,叮咚買菜可以更多的選擇在自有品牌上發力。同時,這也就要求在“產、供、銷”中,叮咚買菜對“供”這一環節則要付出更多的投入。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