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銀川市市場監管局聚焦群眾關切,圍繞重點品種、關鍵環節精準施策,通過明確整治重點、嚴把市場準入、強化協同聯動、規范抽檢工作四大舉措,扎實推進重點食用農產品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
一
靶向整治重點品種,嚴查違法違規行為
專項整治緊密聚焦“7條魚”(黃鱔、牛蛙、泥鰍等)、“3個果”(荔枝、芒果、香蕉)、“2棵菜”(芹菜、豇豆)及“12+2”個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針對其生長、運輸、銷售環節中農藥殘留超標、獸藥使用不規范、保鮮劑濫用等高頻風險,加強日常監管與案件查辦。截至目前,已查辦“12+2”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案件7件,其中2件不予處罰,其余5件正在辦理中,形成有力震懾。
二
構建閉環監管體系,守好市場準入關口
指導寧夏四季鮮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4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分類管控、數字賦能、閉環處置”監管模式。對持有承諾達標合格證或檢驗報告的產品,開辟“綠色通道”實現“即檢即入”;對無合格證明產品,嚴格執行“產地報備—留樣進場—快速檢測—APP送達結果”全流程快檢,合格后方可銷售。今年以來,4家市場累計完成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102150件,檢出陽性樣品7件,下架召回并依法處置不合格農產品11105.50千克,有效阻斷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同時,依托“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督促市場與入場銷售者簽訂質量安全協議書,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推動“市場負責、商戶自律、監管護航”良性機制落地。
三
落實分類準入制度,強化部門協同聯動
依據《寧夏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指導批發市場配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12+2”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分類準入制度,將易檢出藥物清單張貼于市場公告欄、檢測室等關鍵位置,對無法提供低風險生產方式證明的重點產品,實行“批批速測、合格入市”。此外,以食安委名義向農業農村部門發放任務交辦單1份,協助核查處置2起例行監測不合格農產品風險預警函,構建“產銷聯動、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四
規范監督抽檢工作,夯實安全保障基礎
制定印發《2025年銀川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方案》,明確全年計劃委托第三方完成食品抽檢7400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抽檢4500批次,占比達60.8%。目前已完成監督抽檢3732批次,不合格93批次,合格率97.5%,通過科學抽檢、精準防控,切實守護群眾“菜籃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