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中國冷鏈物流網

冷鏈物流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研究

時間:2024-10-05 04:07:35來源:admin01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十四五”時期,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仍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在疫情防控、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等領域,迫切需要培養大量創新型的冷鏈物流技術技能人才,應對雙循環格局下的新消費場景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一、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情況

(一)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狀況

從行業發展規模看,相對于規模龐大的航空物流、工業物流等主要物流模式,冷鏈物流現有規模較小,但是冷鏈物流的重要性卻毫不遜色。在疫情的影響下,進口冷鏈食品需求依舊快速增長,國家食品冷鏈流通追溯平臺加速構建,冷鏈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政策、資金和基建紅利逐步釋放,冷庫、冷藏車市場逆勢上揚。據中物聯冷鏈委和鏈庫數據平臺顯示,2020年全國冷鏈市場規模達到3740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國冷庫總量達到7080萬噸,折合1.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1%,全國冷藏車保有量達到28.67萬輛,同比增長33.54%。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以及一系列促進消費升級、擴大國內市場的政策實施,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從行業發展重點看,冷鏈新基建和食品安全是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聚焦的主要領域。2020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冷鏈物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和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分別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地冷鏈體系、加強冷鏈物流監管等角度發文促進行業發展。冷鏈新基建成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批17家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評選公布,省市區縣各級冷鏈物流基地也在快速構建當中。新冠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系的全面構建,該體系基本實現從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可在線上排查、精準管控、現場處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從行業發展水平看,冷鏈物流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服務范圍正逐步轉型變化。一方面,隨著生鮮電商、新零售、新餐飲等業態的爆發,京東物流、蘇寧物流、華商國際、順豐冷運等具有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開始出現。另一方面,企業業務類型逐漸交叉,更多企業開始謀求轉型。在我國,目前主要存在七種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包括倉儲型、運輸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平臺型。隨著企業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各大企業逐步從單一模式開始向供應鏈型、綜合型模式轉型。

從技術發展方向看,冷鏈物流技術逐步走向智能化、數字化和低碳化。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不斷影響和改變冷鏈物流行業,賦予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技術創新的新機遇,已步入智慧冷鏈物流時代,冷鏈物流行業呈現智能化、平臺化、專業化和資源共享化。例如,順豐冷運已擁有定制化包裝、高蓄能冷媒溫控技術,倉儲溫度、濕度異常預警監測系統。材料學科在冷鏈物流裝備上的應用也有所成效,如利用新材料的相變潛熱來儲能的蓄冷技術應用等。

從行業發展布局看,我國區域間冷鏈物流均衡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地區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分布不均衡、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跨省全程冷鏈配送載設備偏少等。以冷庫保有量為例,50%以上的冷庫集中分布在華東和華中地區,而作為我國瓜果等生鮮品主要原產地的西北地區,冷庫保有量僅占全國的4.5%。

(二)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課題組結合行業布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76家冷鏈物流企業的問卷調研和25家典型企業的訪談調研,覆蓋了大、中、小等各類型企業。其中,中型企業占52.6%,大型企業占36.8%,其余10.6%是初創的小微企業。

1

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員從業崗位

按照生產與流通環節看,冷鏈物流行業的技術技能崗位群主要包括冷鏈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冷鏈運營、冷藏庫管理、冷鏈運輸、質量控制、物流信息管理及流程優化等崗位。按照工作性質又可分為一線操作、市場營銷、技術研發和行政管理等崗位。根據企業調研的結果,76家企業共有員工19260人,其中,一線操作人員有6811人,占35.4%;營銷人員有5533人,占28.6%;研發人員有3379人,占17.5%;管理人員有3537人,占18.5%。由此可見,基層作業人員(包括一線的營銷人員和操作人員數量)占所有人員的比例最高,達到了63.5%,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基本持平,各占18%左右。

2

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員從業規模和學歷結構

項目組對76家冷鏈物流行業典型企業調研發現,從學歷層次上看,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占比為27%,約為5200人;高職畢業生占比為41.6%,約為8013人;中職畢業生占比為18%,約為3467人;初中、高中畢業生占比為13.4%,約為2580人,見表1。

根據大部分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反饋,初中、高中和中職畢業生錄用人數逐年下降,高職、本科及以上畢業生錄用人數呈上升趨勢。這說明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專業背景,高職畢業生將成為冷鏈物流行業的主力軍。

從專業背景看,冷鏈物流從業人員具有本專業教育背景的比例整體較低,相當一部分是從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管理甚至工科領域跨界轉行,尚未獲得相關的技能等級或技術職稱。同時,冷鏈物流作業涉及產地認證、質量追溯、田頭集貨、產地預冷、冷藏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設施運維等方面,作業強度較大。因此,對于從業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51.5%的從業人員處于31~40歲的職業黃金期,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提升技術技能的空間和需求都很大。可見,現有員工的專業背景極為欠缺,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專業人才質量亟待提高。

從企業對不同學歷員工的崗位勝任力評價(5分制)看,在一線操作崗位上,高職畢業生的勝任力最強,達到3.73,其次是初中、高中畢業生。初中、高中和中職畢業生的一線操作和市場營銷崗位的勝任力都超過3.0,高于其各崗位勝任力的平均值。在市場營銷、技術研發和管理崗位,本科及以上的勝任力相對較強,顯著高于其他學歷層次的勝任力。因此,職院校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操作能力,夯實現有優勢,同時補齊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不足。

3

未來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情況

后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20年全國冷鏈市場規模達到3740億元,同比增長10.3%。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統計,2018年既懂冷鏈物流行業理論基礎又具備實操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不足2000人。76家典型企業未來三年計劃招聘人員共計10004人,其中,研發人員1762人,占17.6%;營銷人員2501人,占25%;管理人員1984人,占19.8%;生產人員3757人,占37.6%,見表2。

截至2020年,天眼查網站搜索“冷鏈”關鍵詞,共有207個品牌,涉及全國冷鏈行業成員企業數約1900家,故推斷行業未來三年招聘總需求為25.01萬人左右。參照典型企業人才需求年增長率,行業未來三年人才需求依次約為50020人、75030人和125050人。按學歷比例構成推算,未來三年,中職人才需求預測約為9004人、13505人和22509人,高職學歷人才需求預測約為20808人、31213人和52021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需求預測約為13505人、20258人和33763人,見表3。

4

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崗位能力素質新要求

(1)冷鏈物流行業崗位新變化。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崗位設置與調整,也會對相關崗位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工業4.0和智能制造2050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和物流設備的智能化升級,一線操作崗位呈現工藝技術與信息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的交叉融合、生產技術與管理知識疊加的新變化,提出了工藝、設備、跨專業技術復合發展的新要求;大數據的應用使得企業管理結構扁平化,不僅要求掌握相應崗位的技術技能,而且對冷鏈物流的供應鏈安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調研結果表明,80.4%的企業增加了冷鏈物流信息專員、冷鏈物流信息管理及流程優化專員和冷鏈質量控制運營助理等初中級崗位,通過充分發揮新員工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加快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同時,企業重視培養員工供應鏈管理能力。特別是后疫情時代,確保從生產、采購、分選中心、加工過程、前置倉、巡檢和分揀等各環節不斷鏈。

(2)對能力素質新要求。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上手快,可塑性強,是冷鏈物流企業的主要技術技能人才資源。但目前冷鏈物流一線工作的作業強度較大,因此對于從業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導致冷鏈物流行業人才培養難度較大、穩定性較差。調研結果表明,企業對冷鏈物流人才專業能力的新要求包括冷鏈倉儲作業與管理、冷鏈運輸調度、冷加工、冷包裝、物流營銷、客戶服務、冷鏈運營管理等技能,尤其是結合制冷和物流的交叉技術運用能力。同時,大部分冷鏈物流從業人員面臨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升瓶頸,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管理人才缺口很大,培養現代冷鏈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提高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

除了對專業知識和實操業務能力的強化和培養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企業認為,現有冷鏈物流從業人員最應該提高吃苦耐勞、人際交往、解決問題、崗位責任意識等方面職業素養。對核心能力的調研發現,除外語應用外,企業普遍認同冷鏈物流行業從業人員應該具備其余七類核心能力,依次為解決問題、與人合作、自我提高、信息處理、交流表達、數字運算和革新創新能力。特別是在面對企業錯綜復雜的真實場景時,從業人員靈活應對處理問題的能力,帶領團隊協作分工能力,信息收集匯整能力等。企業也希望員工能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自我提高,適應企業和行業的高速發展需要。

二、職業院校冷鏈物流類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情況

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和歷年增補專業,冷鏈物流類相關專業涉及中職“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物流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高職“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物流管理”兩個專業。課題組對黑龍江、河南、山東、江蘇、湖北和四川等省份的16所中高職院校進行了人才培養情況調查,并重點選取了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合肥市經貿旅游學校三所辦學較早、產業發展基礎好、畢業生規模較大、校企合作有特色的代表性院校開展了重點調研。

(一)冷鏈物流行業專業布點情況

2019年,全國開辦冷鏈物流專業的中、高職院校只有16所,其中高職15所。從專業設置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山東(占比25%)、河南(占比19%)、四川(占比13%)等農業生產大省,全國還有24個省市沒有開設冷鏈物流專業。因此,從全國范圍上來看,院校開設數量較少,且區域分布不均勻。

(二)冷鏈物流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與就業情況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近三年,高職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專業點數、招生數、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逐年遞增。雖然2018年招生人數略有下降,但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一倍多,見表4。

中職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2019年開始招生,2020年在校生540人。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點數布局有所微調,但無論招生數還是畢業生數,都處在較高水平,每年為物流行業輸送6萬余名畢業生。

調查發現,2017年全國開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三所院校的畢業生173人,就業率84.6%,對口率59.6%;2018年,共有6所院校的畢業生89人,就業率89.5%,對口率63.3%;2019年,共有16所院校的畢業生180人,就業率91.8%,對口率65.1%。畢業生逐年增加,就業率也比較高,近三年平均就業率達88.6%,但是對口率卻偏低,基本維持在60%左右。畢業生轉行的主要原因包括冷鏈物流相關崗位的工作地點偏遠、低溫工作環境較差、薪資待遇低和工作壓力大等。

三、冷鏈物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匹配分析

(一)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

1

專業設置基本符合行業相關職業崗位群要求

從專業設置看,目前,高職開設的兩個相關專業,分別為物流管理和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中職也開設兩個相關專業分別為物流服務與管理和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從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崗位要求來看,基本上以高職層次的員工為主,以中職和本科層次的員工為輔,中職層次的學生就業崗位主要層級是助理崗,高職層次的學生既有助理崗又有部分中級崗,本科層次的學生既有中級崗又有高級崗。本科層次的員工需求比例僅次于高職層次,達到27%,明顯高于中職層次18%的需求率,職業本科層次的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迫在眉睫。同時,冷鏈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多領域、多專業的交叉融合,企業更傾向院校培養具備復雜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本科層次學生,既懂冷鏈物流專業知識與技能,又懂數據收集與處理、智能控制技術和生產與質量管理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中高職冷鏈物流人才培養主要面向運輸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等行業的道路貨物運輸、低溫倉儲等職業群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國家教學標準培養目標緊跟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等新技術發展,符合新一代冷鏈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特征,能夠滿足冷鏈物流行業新變化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直接對接助理和中級層次人才新崗位。

2

專業培養規模與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相比存在較大缺口

根據課題組調研數據,2017—2019年,全國高職層次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院校的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中職層次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從2019年開始招生,2020年在校生人數達到540人。未來三年,冷鏈物流行業對各崗位群人才的需求量約為250100人,供需缺口巨大。從表4看,若加上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能夠滿足冷鏈物流行業的需求。但是,在專業目錄中,物流管理專業包括生產物流管理、商貿物流管理、倉儲與配送和電子商務物流四個專業方向,并未單獨列舉冷鏈物流方向,可供畢業生選擇的行業范圍很廣。因此,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流向不宜直接劃歸到冷鏈物流行業,由此分析,現有中高職專業培養規模仍供不應求。

3

專業布點與各省市行業發展布局結構不相適應

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存在明顯的產銷兩端集聚特征,即冷庫集中分布在大消費地、農畜產品產地以及進口國外食品的主要港口區。黑龍江、河南、山東和江蘇等糧食主產區,以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無論在職位需求集中度還是數量等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以2019年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分布為例,上榜企業最多的是上海,有21家,占比21%,其次是北京,有12家,占比為12%,其余是河南、廣東、山東和江蘇等省份,見表5。

而在專業布局方面,2019年全國范圍內開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四川和黑龍江等農業生產大省,其余24個省市并沒有開設冷鏈物流專業,特別是北上廣深。在一定程度上,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帶的區域一體化建設,一、二線城市可以通過臨近省份的人才流動與人力資源共享,彌補當地專業布局的不足。但是,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規模缺口巨大,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并不能完全消除結構性問題。可以看出,農業主產區的專業布局和產業較為吻合,而一、二線城市吻合度不高。

(二)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匹配分析

1

專業培養定位與目標崗位需求基本匹配

無論是冷鏈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還是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均立足立德樹人的育人根本,以培養德技雙修、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工匠精神、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掌握行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目標。中職定位為培養能從事冷鏈物流企業基層崗位作業與班組管理、冷藏庫作業與班組管理、冷鏈運輸作業、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定位為培養能夠從事冷鏈運輸調度、冷鏈配送、冷鏈倉儲、冷鏈項目運營、冷鏈設備維護、冷鏈市場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達到國家教學標準的要求,其中,能力又包括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兩方面。冷鏈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出發點、過程與質量,基本能滿足目標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

2

課程設置和教學設施不能完全滿足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需求

院校調研顯示,部分高職院校是在物流管理專業下設置冷鏈物流方向,其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素質和能力是以物流管理的傳統職業能力來培養,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專業拓展課程也都是物流管理的傳統課程。但是,冷鏈物流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學科,既涵蓋物流理論與工程,也包括制冷與低溫工程、食品安全和品質管理、信息技術等知識與技能,對專業師資、實訓環境等教育資源要求較高,而各院校又缺少或者沒有相關配套資源。約有25%的院校反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規模和質量都無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現有實訓基地的設備陳舊,而新購設備價格又過于昂貴;部分冷鏈物流環節只能依靠虛擬仿真軟件實現,無法在真實實訓室開展,實訓效果較差。這就造成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特點不突出,專業邊界模糊,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與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相近,導致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佳,與市場需求脫節。特別是畢業生的實操能力與企業上崗要求相差較大,需再培訓后上崗,加大了企業人員技能培訓成本。

3

教師配比不足,專業能力亟待加強

冷鏈物流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轉型發展趨勢,對現有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的蓬勃發展也給教師招聘帶來一定的挑戰。在調研的高職院校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配比在5人以內的占比94%,僅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一所院校的師資配比達到5~10人,可見本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同時,目前高職院校的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大多由其他相近專業培養,以管理學科的專業研究生為主,大部分教師缺乏必備的制冷與低溫工程、食品安全和品質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此外,現有師資能力提升的路徑大多局限于院校和行業舉辦的會議與培訓,一線冷鏈物流企業從時間成本和知識產權的角度考慮,很少愿意對高職院校教師進行深層次的培訓,從而限制了專業教師職業能力的提高。

4

職業素養與從業要求仍有差距,職業認同感亟待提高

企業對中高職院校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整體較為滿意,認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可塑性強,自身定位較清晰。但冷鏈物流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從產地冷加工到冷鏈裝卸、搬運、冷庫管理等一線崗位,工作強度大且從業初期待遇一般,導致畢業生職業認同感偏低,初次入職一年內的離職率較高、流動性較大,甚至有畢業生直接放棄所學專業,選擇非對口就業。調研發現,大多數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了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但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冷鏈物流行業文化,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信,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基礎上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尚未找到好的教學方法。現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普遍缺少對職業道德、職業行為和職業意識等系統性的設計。另外,除七類核心能力外,敬業務實、吃苦耐勞、責任紀律、服務服從、主動進取和忠誠感恩等職業素養也較為欠缺,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職業院校冷鏈物流類專業設置的建議與對策

1

堅持立德樹人,實現行業文化和工匠精神相融合

一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成職業院校學生核心能力的人才培養標準,將行業使命、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持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二是把冷鏈物流行業人鑄就的“敬業務實、精益求精、執著專注、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不斷提高學生服務國家與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三是加強學生勞動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不斷提高學生對行業的熱愛、對專業的認可度、對企業的忠誠度等職業素養。

2

擴大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優化專業布局結構

根據冷鏈物流行業未來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每年約5~12.5萬人的缺口,應適當加大中高職院校冷鏈物流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尤其是高職層次規模,支持西北和中部果蔬產區增設冷鏈物流類專業,鼓勵一、二線城市冷鏈物流企業與院校聯合培養。職業院校主要服務于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畢業生也主要在當地就業,建議院校依托其所在地區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確定招生規模。中西部地區以兩個班100人以內試點為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區域的高校可以擴大招生規模至四個班200人左右。如果開展單考單招,建議從中職的物流類專業中招生,保證學生物流專業基礎技能水平。同時,職業院校應積極探索與本科院校合作,以50~100人開展試點,在職業本科層次培養冷鏈物流技術管理專業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的層次,滿足企業對具備復雜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本科層次學生的需求。各院校在確定招生規模時,要形成前瞻性思維,充分考慮本地2~3年后冷鏈物流產業的動態發展趨勢,對招生規模進行動態增減。同時,不能一味新增冷鏈物流類專業,可以依托物流管理專業的轉型,在傳統專業上繼續深化技術應用能力,拓展設置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方向,多方位提高冷鏈物流人才供給的數量。

3

對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實時更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在人才培養質量匹配分析中,課程設置和教學設施不能完全滿足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需求,建議高職冷鏈物流技術管理專業課程應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智慧冷藏運輸、智慧冷鏈倉儲與配送、智慧快遞與無人驛站和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學習,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分模塊、分階段提升大數據挖掘分析方面的技能培養。同時,建議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開發垂直細分領域的深化課程,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可選擇性,比如果蔬冷鏈、水產品冷鏈、肉類冷鏈等,進一步提高職業能力的精準性,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基礎。鑒于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建議開發并使用活頁式教材和課程資源庫,及時對課程教學內容做出靈活調整和更新,以保障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需求,既突出學生最新職業技能的培養,又保證學生掌握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

4

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冷鏈物流類專業是近幾年新開設的專業,在教師隊伍中,融合冷鏈和物流兩個領域的師資非常稀缺。中高職院校的現有專業教師缺少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足夠的實踐技能水平,一般是從其他專業調轉過來,比如,物流管理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在現有知識體系下實現轉型需要較長的時間。職業院校需要為新專業教師創造條件,通過參加技術培訓、考取技能認證、校企聯合培養、下企業鍛煉、開展技術服務等方式,加強內部“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同時,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構建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專業骨干教師為核心、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5

深化產教融合,搭建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

冷鏈物流實訓基地具有投資大、供應鏈復雜、涉及行業崗位群多、單一組織使用效率低的特點,實訓基地建設非常適合建立區域共享型、各專業聯動實訓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在政府引導下,職業院校依托行業企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校際、學校與行業企業的互補與合作,建立集教學、生產、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社會服務等為一體的開放式、合作型的實訓基地,實現區域內企業和職業院校共享共建。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年第2期,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引用本文請標注: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研究——以冷鏈物流行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78-84+96.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冷鏈物流校園行2016走進吉林大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關推薦
  • 聚焦年輕群體的“興趣消費”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鏈專列啟運 特色水果“走
  • 餐飲冷鏈的特點有哪些?餐飲冷鏈物流服務規范
  • 靜寧縣威戎新區鄉村振興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
  • 深圳冷庫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庫倉庫出租信
  • 江蘇銀寶集團舉行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專家評審
  • 2023冷庫論壇:綠色節能成趨勢,冷倉布局正回歸
  • 投資15億元 麻陽智慧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項目
返回頂部
?
<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啪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