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資訊丨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鏈物流設施納入國家支持之列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導 讀
1、萬頭豬場數字化建設怎么做?進來看指南
2、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鏈物流設施納入國家支持之列
3、浙江省肉類協會生豬養殖分會會員大會暨5月份生豬產銷調查預測座談會在杭州召開
4、浙江第25周生豬價格走勢
5、生豬期貨創新低 均價年內跌超六成 豬企或全面虧損
6、穩住信心 穩住生豬產能
01萬頭豬場數字化建設怎么做?進來看指南
為貫徹落實全省數字化改革要求,進一步推進我省規模豬場數字化建設,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對2020年印發的《浙江省萬頭以上規模豬場數字化建設指南(暫行)》進行了修訂,印發了《浙江省萬頭以上規模豬場數字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以下簡稱《指南》)。
適用范圍:本指南適用于年出欄萬頭以上新建、改建、擴建規模豬場(以下簡稱萬頭以上規模豬場)的數字化建設,其它規模豬場可參照。
建設原則:依據萬頭以上規模豬場的現有基礎條件,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遵循實用性、兼容性、經濟性原則,分級、分類有序實施。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數字化設施裝備、數字化管理平臺、人員配備與制度建設等。
3.1 數字化設施裝備
3.1.1 應用網絡
3.1.1.1 豬場須建設寬帶網絡,生產管理設備與辦公生活網絡宜獨立配置。
3.1.1.2 網絡應覆蓋數字化設施設備使用區域,網絡帶寬應保障場內設施設備的數據穩定傳輸。
3.1.1.3 豬舍內部實現網絡全覆蓋,保障文字、圖像、音頻等數據的穩定傳輸。
3.1.2 生物安全防控
3.1.2.1 配備人員、物資智能消毒設備;有需要的,配備人臉識別門禁。
3.1.2.2 配備車輛智能洗消烘設備;有需要的,配備車輛識別設備。
3.1.2.3 能自動或通過其他設備采集并發送人員和車輛進出、洗消等相關數據。
3.1.3 豬群信息采集
3.1.3.1 能繁母豬應配備可采集并發送豬只個體身份及繁殖等相關數據的智能耳標及識讀設備。
3.1.3.2 商品豬鼓勵配備可采集并發送豬只轉群、免疫、出欄等數據的智能耳標及識讀設備。
3.1.3.3 鼓勵配備具有數量盤點、體溫監測、行為識別等功能的舍內軌道式或其他形式的巡檢設備,自動采集并發送存欄等生產數據。
3.1.4 舍內環境調控
3.1.4.1 豬舍內配備環境監測傳感器,監測溫度、濕度、氨氣等指標,自動采集并發送監測相關數據。
3.1.4.2 豬舍內配備智能環境調控設備,對異常環境指標發出預警,并根據中控管理平臺指令,自動對豬舍內環境調控管理。
3.1.5 智能飼喂與能耗監測
3.1.5.1 豬場宜選用智能料塔、精準飼喂器等,自動或通過其他設備采集并發送用料量、采食量等數據。
3.1.5.2 豬場可選配智能水、電表,采集并發送用水、用電等監測數據。
3.1.6 糞污與環保監測
3.1.6.1 豬場應配備污水液位、污水流量等指標實時監測設備,根據管理需求宜配置氨氣(NH3)、化學需氧量(COD)等監測設備,自動采集并發送相關數據。
3.1.6.2 糞污處理配套設施、污水納管排放或還田利用、糞便(渣)發酵或外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數據應錄入或導入生產管理平臺。
3.1.7 視頻監控
3.1.7.1 豬場場界、場區及舍內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視頻信號接入中控管理平臺。
3.1.7.2 根據管理需求,豬場可選配AI攝像頭、安防報警設備等。
3.2 數字化管理平臺
3.2.1 生產管理平臺
3.2.1.1 實時接收豬只繁殖、免疫、飼喂及水電消耗等數據,并在顯示終端以數字或圖表形式獨立呈現。
3.2.1.2 對配種、妊檢、分娩、斷奶、免疫等全生命周期進行數字化管理,及時處理相關數據,并對異常發出預警提示。
3.2.1.3 不能自動采集的生產等數據應人工錄入或導入生產管理平臺。
3.2.2 中控管理平臺
3.2.2.1 實時接收生物安全防控、舍內環境調控、智能飼喂與能耗監測、視頻監控、糞污與環保監測等設備的相關數據。
3.2.2.2 對接集成生產管理平臺數據,并在終端顯示屏呈現設備運行、生產狀況、環境變化等內容。
3.2.2.3 通過電腦端或移動端,可實時查看豬場生產運行情況,發布工作指令,實現遠程數字化管理。
3.2.3 數據應用
3.2.3.1配備顯示屏,呈現豬場生產數據、生物安全狀態、預警提示等信息,實現場內動態監管。
3.2.3.2 平臺相關接口或協議應符合《浙江省數字畜牧應用系統》養殖場接入規范要求,與浙江省數字畜牧應用系統實現對接,并實時向數字畜牧應用系統推送生豬存欄、補欄、配標、免疫、死亡等數據。
3.3 人員配備與制度建設
3.3.1 數字化技術人員配備
豬場應配備相應信息技術人員,萬頭以上規模豬場至少配備1名、10萬頭以上配備2名以上。
3.3.2 制度建設
豬場應制定生產、管理等數字化應用相關制度,規范操作流程,落實崗位責任,保障數字化設施設備和管理系統正常運行。
4.其他
鼓勵規模豬場在本指南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數字化建設內容。
來源: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02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鏈物流設施納入國家支持之列
為規范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等設施項目。其中服務于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鏈物流設施項目(不含屠宰加工線等生產設施)在列。
根據《辦法》,專項主要用于以下方向項目建設:第一,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重點支持已納入年度建設名單的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內的公共性、基礎性設施補短板項目,包括多式聯運轉運設施項目,高標準公共倉儲設施新建、改擴建及智能化改造項目,保稅倉儲設施項目,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信息化提升項目等。第二,冷鏈物流設施項目,重點支持服務于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鏈物流設施項目(不含屠宰加工線等生產設施),公共冷庫新建、改擴建、智能化改造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第三,需要支持的其他物流基礎設施項目。
同時,《辦法》明確,單個項目支持標準原則上不超過項目核定投資的30%,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均為一次性安排,其他專項已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項目,本專項不再重復安排。
來源:中國農網
03浙江省肉類協會生豬養殖分會會員大會
暨5月份生豬產銷調查預測座談會在杭州召開
6月17日下午,浙江省肉類協會生豬養殖分會會員大會暨5月份生豬產銷調查預測座談會在杭州召開。生豬養殖分會會員代表,協會信息員和分析師代表共計4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中國軍事醫學院獸醫研究所扈榮良教授,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余旭平教授,廣發期貨有限公司朱迪研究員到會授課。 會上,對2020年度優秀信息員和分析師進行了表彰。會議認為,過去的2020年,在“新冠”“非瘟”雙重疫情影響下,全體會員單位齊心協力做好行業信息統計分析工作,涌現了一批優秀信息員和分析師,為我省肉類行業信息統計和市場行情分析提供了第一手素材,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肉類產業政策提供了依據,得到到省級相關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為協會全面履行“三服務”宗旨貢獻了力量。 隨后,中國軍事醫學院獸醫研究所扈榮良教授作題為《我國非洲豬瘟流行趨勢暨疫苗研究概況》的專題講座。扈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非洲豬瘟的變異、流行趨勢作了講解,對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究進展作了說明,對非洲豬瘟的防控舉措和抗病豬選育經驗作了分享,讓大家對目前非洲豬瘟疫情總體情況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會上,廣發期貨有限公司朱迪研究員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對生豬市場行情預判進行了分享。朱迪研究員認為,從供應端、進口、成本、需求等方面來看,短期內市場仍將處于弱勢,后市可能出現反彈修復行情較大,但反彈高度將受制于凍品庫存的壓制。 現場各會員代表、信息員、分析師各抒己見,分析研判行業現狀和未來走勢,并結合企業實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最后,生豬養殖分會會長沈順新做總結發言,沈會長要求,一是生豬養殖分會要在省肉類協會的統籌安排下,做到活動更規范,頻次更合理,形成常態化的服務機制,真正發揮分會的功能和作用;二是要加強與省內屠宰企業的聯系,加強合作,為全省老百姓提供高品質的健康肉;三是在當前豬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全體分會會員要加強信息互通、增強共識、凝聚信心、共克時艱。來源:浙江肉協04浙江第25周生豬價格走勢
據浙江放心肉商情網對全省80家屠宰廠(場)日報監測統計,2021年第25周(6月14日-6月20日),全省生豬屠宰上市量15.19萬頭,生豬平均收購價為16.67元/公斤,豬肉平均批發價為20.71元/公斤。
來源:浙江肉協
05生豬期貨創新低 均價年內跌超六成
豬企或全面虧損
2021年春節過后豬肉價格一路下行,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6月18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2.77元/公斤,較1月4日下跌50.45%,半年跌幅超五成。
“豬肉價再跌下去就不好了,已經比春節那時候每斤至少下降10-11元了,現在玉米、小麥價格不低,肉價一直下降,養豬的都賠錢了,小規模養豬戶又要變少了,明年肉價就又上漲了!”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某菜市場肉店老板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豬肉價格腰斬,對于短期豬價走勢業界依然看跌,上游養豬企業無論是外購育肥或者是自繁自養均處于虧損狀態。
生豬期貨創新低據生意社數據,6月18日生豬均價下跌至13.83元/公斤,較6月1日下跌20.38%,較1月1日大幅下跌60.62%,半年內跌幅已超六成。
在期貨方面,近期生豬期貨連續創新低,6月18日,生豬2109合約跌破1.8萬元/噸關口,再創新低,報收17600元/噸,跌幅為6.26%。
“根據農業農村部預測,今年6月份、7月份,生豬存欄有望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生豬出欄有望在10月份之后逐步恢復到常年水平,意味著2021下半年我國生豬存欄量、出欄量有望繼續小幅回升,豬價仍有下行空間。”中原證券研究所負責人牟國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生豬市場缺乏利好行情的支撐,疊加南方地區進入高溫濕熱天氣將加速生豬出欄,預計6、7月份豬肉價格以偏弱震蕩為主。隨著消費端的逐步回暖,預計2021年Q4豬價有望迎來適度反彈行情。”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處于這輪豬周期的生豬供應增加階段,生豬增加,豬肉供應量增加,供過于求,反映到市場上豬肉價格下跌。豬肉價格下降,生豬價格也將下降,豬肉和生豬的下降價格會影響生豬供應和養殖減少。按照正常規律,2022年春節前后,新的豬周期將啟動,屆時豬肉供應量可能會減少,豬肉價格將會再次上漲。”
豬企或全面虧損牧原股份在近期機構調研中表示,一季度公司的季度商品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6元/kg左右,從4月份開始,隨著產能釋放和在群成績提升,整體的養殖成本有下降趨勢。通過內部管控,將2021年全年度成本目標控制在14元/kg以下。
牧原股份通過自繁自養模式成本遠低于同行業,以6月18日生豬均價13.83元/公斤來說已經在牧原股份的養殖成本之下,這就意味著大小養豬企業均處于虧損狀態。
某豬企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現在養豬企業全面虧損,外購豬仔的養豬企業虧得更多,現在小豬仔銷售量下降,養豬業的寒冬說來就來,提高行業集中度可能受豬周期的影響會小一點。”
應對豬肉價格下降,牧原股份在互動易上表示:“未來公司將不斷優化提升管理,進一步提升育種技術,加強營養管理、疫病控制、環境控制,創新突破,降低生產成本;不斷加大開放引進創新型人才的力度,吸納頂尖人才,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隊伍梯隊,用人才支撐創新發展;繼續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養豬企業要應對豬價下跌還是要從科技創新、提升管理以及提升總體規模和產業鏈整合的角度,以在行業毛利走低的同時來確保盈利總量的穩步增長和賺取產業鏈整合利潤。”
王赤坤說:“當前生豬國際貿易日益活躍,國內豬周期和國際豬周期峰谷稍微不同,為減少豬周期影響,受困豬周期的相關養豬產業經營者可放眼全球市場,做好國內外豬周期調節或通過相關產業衍生的期貨交易進行對沖,減少豬周期對生產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
來源:證券日報網 作者:肖艷青
06穩住信心 穩住生豬產能
從2019年到今年前4個月,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國生豬生產處于持續恢復的良好勢頭,生豬產品價格也由峰值逐步回落。進入5月份以來,幾方因素疊加,生豬價格接連下跌,豬糧比已跌破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養殖戶大部分虧損,紛紛拋售又加劇了價格下挫,已有部分養戶準備淘汰能繁母豬,急盼國家啟動收儲減少進口,行業存在焦慮不穩情緒。同時,個別省份又開始出現“限養”苗頭。此時正值生豬產能即將恢復至常年水平的關鍵期,穩住信心、穩住生豬產能,防止來之不易的生產恢復向好局面發生逆轉是當務之急。
近期價格連續下挫導致養殖戶虧損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生豬產品價格相對較好,養殖壓欄情況嚴重,很多養殖戶將豬養到300斤甚至400斤,出欄活豬重量普遍比以前提升十個百分點以上,間接增加了一成以上豬肉市場供應量;二是為穩定市場供給,生豬產品進口增加;三是非洲豬瘟發生以來,飼料、防疫、因種豬質量下降導致生產效率降低等養殖各方面剛性成本居高不下。供應增加的同時,夏季已至消費卻進入淡季,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供給。三增一降,價格就下來了,導致養殖戶大面積虧損。
產業的穩定發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利。我們對價格要有正確認識,豬肉價格并不是越低越好。我國生豬基礎產能穩在哪里?在一個個養戶,一座座豬場,一項項科技攻關,如果養殖戶沒有合理利潤甚至不能保本,剛剛恢復上來的供給形勢很快就會逆轉,一旦供應不足價格就會上漲,消費者就會受到影響。
信心泄下去容易提起來難,養殖戶們還請稍安勿躁,國家既會保障老百姓碗里不缺肉,也會考慮穩定生豬產能避免價格大起大落,防范豬價周期性的大幅波動已經納入決策者考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保障糧、棉、油、糖、肉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
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后,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等多個部委打破常規,創造性開展工作,建立部門會商機制,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制定發布政策和調整各項工作部署,加快生產,穩住價格,保障了城鄉居民豬肉消費基本需要。
多部門協同作戰的經驗已經機制化,穩定產業發展的做法也在不斷推出。近日,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生豬產品信息平臺在農業農村部官網正式上線。不僅顯示有關生豬產品生產、價格、消費、進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季度和月度數據分析,同時還匯集近幾年多部門出臺的生豬產業發展相關重要政策。及時讓養殖戶、養殖企業了解到更為客觀的市場信息,以便指導生產主體合理調整產能,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平抑市場價格波動。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當價格過低時,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為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
政府這只手會做好越來越充足完善的托底準備,但前提是要在市場調節作用失靈的情況下才能強行干預,否則干擾市場發揮作用對產業長期健康發展不利。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口豬肉環比下降5.6%,這是對國內豬肉供需形勢變化的調節反應。
產能增加非一日之功,產能消化也不會一下子到位,國家啟動收儲也需要一定條件,低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養殖戶要穩定心態,有戰略定力和耐心,想方設法節本增效、渡過難關。繼續防控好非洲豬瘟疫情,密切關注市場形勢變化,把握出欄節奏,避免過度壓欄或集中拋售。在養殖成本管控方面再挖潛力,在行業調整期,加大“以質換量”力度,淘汰低產母豬,提高豬種質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
同時,地方政府在關鍵時刻更要牢記主體責任,將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盡可能穩定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主體長久發展的信心,穩住本區域生豬產能,不能看到產能已經上來就松勁,不能朝令夕改,雪上加霜去產能。在提振消費方面,可以通過給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券等鼓勵生豬產品消費,有助于穩住豬肉價格。
利用好市場調節功能,同時發揮宏觀調控的兜底保障作用,最終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是多方共贏的發展目標,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來源:國外畜牧學豬與禽
--END--
聲明:
1、本資訊轉載的作品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資訊內容系轉載,若有侵犯,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1、穩產保供的目標是將全國豬肉年產量穩定在5500萬噸
2、東部區六省市簽署協議,推進非瘟等重大動物疫病聯防聯控
3、東部區生豬調運新規:嚴格限制屠宰用生豬跨大區調運
4、5部門聯合發布生豬產品全產業鏈數據
5、5月下旬豬市困境或得以解圍?
6、西南6省將開展非洲豬瘟聯防聯控
7、《非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試行)》答記者問
8、研究建立生豬全產業鏈信息權威發布制度
9、豬價下跌空間有限,將會階段性反彈
掃碼關注我們微信號:zjmeat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