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領鮮-深度解析國內冷鏈物流行業當前發展機遇與未來趨勢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的發展還僅僅停留在運輸與冷藏環節,運用先進信息技術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還明顯不足,技術裝備相對落后;冷鏈物流的成本相對比較昂貴,主要是由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庫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組成,其中運輸成本與倉儲成本所占比例較大,存在監控不到位、行業標準不統一等諸多問題。比如:運輸過程中關掉制冷機以節省成本;搬運裝車過程中操作不到位導致溫度過高。
1、冷鏈運輸率低
由于國內普遍缺乏冷鏈意識,消費者對生鮮品是否需要冷鏈保鮮尚沒有嚴格要求,同時我國冷庫分布區域性不均衡也導致大量產品的冷鏈環節出現“斷鏈”現象。導致我國初級農產品冷鏈運輸率一直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國外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運輸率遠遠高于國內;并且,發達國家冷鏈斷鏈比例低于國內。
另外,我國冷凍食品年人均消費量也比較低。這是由于中國居民對于冷凍食品依賴性較弱以及冷鏈食品供給端尚未產業化、規模化所致。
2、我國冷庫分布不均
根據中冷聯盟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冷庫容量為4600萬噸,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域性特點,我國冷庫分布不均勻。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域性特點,我國冷庫分布不均勻,華東地區冷庫容量高于中西部地區,其中山東、廣東、上海發展速度較快,冷庫容量居前列;而我國果蔬產地的內陸各省市市場冷庫容量仍舊偏低,造成冷鏈物流在生產源頭缺乏預冷,產生源頭“斷鏈”。
局部供需的不匹配和冷鏈運輸能力不足導致企業倉儲能力未充分發揮,與人口、經濟發展并不匹配,這也決定了冷鏈物流未來成長的空間依然較大。
3、行業集中度低,利潤率低
從競爭格局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處于較早期階段,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目前看來,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是我國冷鏈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未來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損耗率是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1、城鎮化進程推動
我國城鎮化道路起步較晚,尚處初級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中,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3.1億城市居民,屆時中國城市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城鎮化率將達70%。城市居民無法實現農產品等食品的自產自銷,進一步帶動了肉禽蛋、水產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節蔬菜水果的消費總量;城鎮化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規模化、集中化、區域化生產,因此加大了食品消費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方式實現由產地向城市輸送的需求。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標準化的冷鏈供應產品需求將不斷增加,并推動冷鏈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2、生鮮電商的崛起
近年來,生鮮電商備受資本和市場青睞,不斷涌出,生鮮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由于生鮮電商產品冷鏈運輸比例遠高于初級農產品整體平均水平,這將是帶動總體冷鏈率上升的關鍵因素,生鮮電商需求也將支撐冷鏈物流市場的增長下限。
第三方冷鏈物流適合缺乏大規模投資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規模電商。早期生鮮電商多采用自建冷鏈物流保證服務質量,但生鮮電商目前正處于擴展業務版圖的早期階段,自建物流投資未必能始終跟上,因此成本低、社會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務質量,成功樹立品牌,將得到更多生鮮電商的青睞。
以電商為主體的生鮮食品配送、自提業務,雖然面臨著單客消費低、生鮮商品標準化低(品質、重量)等問題,但對于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快的白領階層有較大吸引力,將帶動著冷鏈物流設備的發展,尤其以運輸及配送環節的冷鏈設備廠商。食品配送對時效性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由分銷網點向消費者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還處于藍海市場階段,以輕型冷藏設備、生鮮自提設備為代表的冷鏈終端,是解決需求多樣化、配送個性化、食品品質保證的最后一道環節。
3、無人零售的普及
未來,無人零售店將逐步替代傳統便利店,同時,由于成本降低和便利性的提升,無人零售店的鋪設規模可能遠超傳統便利店的數量。
保守預計未來十年,無人零售店新增20萬家,參考占地15平米的繽果盒子10萬元造價,無人零售店的投資額將達200億元。假設每個無人零售店配置5-10臺商用冷鏈產品設施,無人零售店對于商用冷鏈終端設施的新增需求就可達到100-200萬臺;如果每臺冷鏈產品設施單價5,000元,則無人零售店對應的冷鏈產業鏈規模將達到50-100億元。
4、政策支持
近年來,冷鏈物流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頻繁出臺,政策面的支持是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邏輯之一。政府層面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開始從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提出了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完善。
政策支持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降低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支撐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建設全程冷鏈物流和覆蓋農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新《食品安全法》倒逼完善冷鏈體系。食品腐爛變質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生產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產業過程都中,離不開現代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強有力的保證,食品冷鏈是食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過程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在食品運輸中應用。
我國冷鏈物流產業鏈發展趨勢深度剖析
冷鏈物流涵蓋冷凍加工,冷藏貯藏,冷鏈運輸和冷鏈銷售全過程,從制冷設備制造、冷庫建設,向后延伸至預冷、運輸、儲藏、分銷、配送、消費展示等環節,涉及冷藏車、冷庫、商業冷柜等多種設備,其成本較普通物流要高出40%~60%。
冷鏈物流主要包括食品與醫藥兩個重要對象,其中食品比重超過90%。產業鏈條可以劃分為上游的冷鏈設備制造商和冷鏈技術供應商,農產品、醫藥等生產企業以及中下游的倉儲環節和流通環節。其中,倉儲和運輸的要求較高,大大增加了冷鏈物流的成本,但也降低了產品的損耗率,國內企業主要采用的冷鏈技術也集中在貯藏和冷藏階段,而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以進行全面溫控。
根據冷鏈物流不同階段,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項技術:源頭采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貯藏階段采用自動冷庫技術;冷藏運輸采用冷藏車、鐵路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冷鏈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
1、 倉儲:以冷庫建設為核心
冷庫是冷鏈行業的基礎,是全程冷鏈環節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裝置,在倉儲、加工、運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投資在冷鏈建設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但國內供需有效銜接不足,基礎設備短板明顯。
從使用功能來看,存儲性冷庫建設多適合長時間、大容量的儲存,不適合短時間暫存,存取不便捷;與冷鏈物流相適應的流通性冷庫建設少,難以滿足在大中型城市、交通樞紐、人口眾多和商品集中的地區食品流通供應的連續性需求。因此,流通性、溫度控制精確、節能高效的冷藏庫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2、運輸:冷藏車為主要載體
作為冷鏈基礎設施,冷藏車發展預期將加速。冷庫在發達地區建設逐漸飽和,但是冷藏車整體體量依然較小。
冷藏車作為冷鏈運輸環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產銷量逐年增加。雖然冷藏車產量逐年增加,但是總的保有量依舊不高,冷藏車這個細分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總之,隨著中國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趨于升級,用戶對于冷鏈流通商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中國的冷鏈物流行業雖然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標準水平。
隨著新零售的深入發展,消費者們對冷鏈流通物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冷鏈物流也愈加專業與細分:無論是在專業倉儲或者是運輸的各環節、第三方冷鏈服務,供應鏈服務以及其他附加服務等都在不斷使行業快速發展并趨向成熟。
總之,未來幾年,國內的冷鏈物流行業仍然會以一個較快的速度發展,整個行業仍存在一定的競爭機會。
來源中冷聯盟官微
長
按
關
注
匯領鮮北站冷鏈物流基地
招商熱線:0991-3876667
招商地址:烏市經開區北站一路93號(導航搜索“匯領鮮”即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