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5次疫情有3次因冷鏈運輸引起?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不知不覺,疫情也都已經快持續接近2年了。
而這段時間,本土新增疫情又再次撲殺,面對德爾塔變異毒株的侵襲,我們也不得不意識到:疫情尚未結束,自我防控意識也容不得松懈。
而此次疫情主要來源于冷庫公認相關疫情波動,主要集中在科強食品公司、海闊食品公司和莊河大學城。
據悉,這也是大連第三次發生與冷鏈相關的疫情,第一例發生在2020年7月起源于某海峽公司的加工車間;第二例則發生在2020年12月,最初感染者也是進口冷鏈食品的搬卸工。
要知道,大連一直都是我國進口水產品冷鏈集成地,在所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新冠病毒的冷鏈傳播最為突出。
冷鏈食品,的確是有風險
事實上,跟其他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并不怕凍,它能夠在超低溫和凍干條件下穩定存活。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要比不少其他冠狀病毒的冷藏穩定性更強,能夠在4℃條件下存放4天,而同為冠狀病毒的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MERS-CoV)只能存活三天左右。
在這個過程中,病毒雖然不能復制,但它能夠保證自己的生物結構不受破壞,一旦從冰箱里出來解凍,病毒就可能會“喚醒”。
新冠病毒,同樣也能“附”在各種材質表面,并且持續存活較長一段時間。
早在疫情初期,有研究就針對于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新冠病毒(紅色)和非典病毒(藍色)在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不同材質上,都要比非典病毒存活較長。
所以也難怪,為何冷鏈食品經過長時間運輸,病毒依然很穩定。
再加上本身冷鏈食品交易場所,一般都是海鮮加工廠、農貿生鮮食材等,這些場所相對封閉,低溫潮濕,再加上人流密集,也給病毒傳播提供了便利。
冷鏈食品,咱們還能吃嗎?
當前的新冠病毒感染事件都發生在冷鏈產品的流通過程中,例如冷鏈食品的卸下和裝貨處理過程中。
普通居民只要做好防范和消毒工作,食用進口食品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而通過進食或接觸冷鏈食物及其外包裝而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人們應如何采購進口食品呢?
首先,消費者購買進口的冷鏈食品時,需要去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最好不要去無法提供檢驗和檢疫證書、核酸檢測證書、沒有可追溯性信息的市場里購買冷鏈產品。
在購買時還需要仔細閱讀包裝上的各種檢測標志,例如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
其次,大家在去購買的途中一定要戴上口罩,而且不要直接用手觸摸進口食品,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防護。
在購物后需要及時洗手,且洗手前切忌觸摸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
最后,在購買進口食品時,可以用75%的酒精對食品的外包裝進行消毒,然后按照要求將其存放在冰箱中。
在冷鏈食品清洗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水濺出,最后在處理食物過后,應清潔和消毒廚房環境和砧板表面。
到目前為止,尚未能夠發現新冠病毒能夠“食物傳人”
大連三次冷鏈食品感染病例,都是在冷鏈食物包裝袋上檢測出病毒,并不是吃了食物會感染病毒。
新冠病毒只能感染存活的生物體,并不能感染在已死的食材上,更不能將其復制。而海鮮、家禽等也難以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尚未出現在食材內部發現新冠病毒的案例。
再加上即便是包裝袋檢測出有病毒,也得需要一定的量,還有活性方面的各種要求,才能有感染風險。
所以不必過于擔心,雖說咱們是需要時刻堅守防控常態化,但并不必因此拒絕所有的冷凍食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