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生鮮冷鏈的趨勢:社區團購的本質是TOB|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文 | 特約觀察員 鐘賢柏(云冷產業研究院院長、湖南七芒星云鮮冷鏈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 | 楊小彤、崔硯冬
在去年同期,云冷產業研究院對生鮮冷鏈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八個方面的預判,一年過去了,生鮮冷鏈領域風起云涌: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爆發,冷鏈也成為病毒傳播的渠道之一,從三文魚、厄瓜多爾白蝦到牛肉,很多產品都出現過新冠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現象,消毒、賦碼、追溯等名詞成為進口冷鏈的關鍵詞,以進口冷鏈為主要進貨方式的商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因此,復盤2020,研判生鮮冷鏈產業在2021的發展趨勢,對推進后疫情時代生鮮冷鏈產業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復盤2020,展望2021生鮮冷鏈產業發展
國內冷鏈大部分是低溫冷鏈,受國內大眾認知和消費習慣的限制,國內冷鏈目前仍是以加工廠、餐飲企業、食堂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直接流入百姓餐桌的冷鏈商品占比不到10%。在大規模疫情的影響下,餐飲需求降至冰點,團膳市場大幅縮減,加工工廠普遍開工受限,這些都直接導致冷鏈的流通量大大下降,但由于低溫存儲的保質時間較長,低溫冷鏈對養殖企業應對市場突發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非洲豬瘟、新冠疫情對冷鏈產業的影響,在此對2020年生鮮冷鏈產業進行總結和展望:
一、冷鏈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在疫情高壓下,各部委密集出臺相關政策:3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開展首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3月2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做好“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建設工作的通知》;6月1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7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活禽交易進行了限制。相比往年,政府對冷鏈物流建設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可以預見2021年很有可能會是冷鏈產業井噴式發展的一年。
二、豬肉價格保持高位運行、產能持續恢復:
2020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定點監測數據,2020年活豬價格33.91元/公斤,同比增長60.31%;豬肉價格52.38元/公斤,同比增長55.31%;依照十月份全國玉米的平均價格2.54元/公斤計算,豬糧比高達13.3:1,養豬依然處于高盈利狀態。
2017-2020年度生豬產品價格對比
除溫氏、牧原、正邦等傳統豬肉企業大力布局生豬養殖外,現如今不少房企、上市公司也都十分看好豬肉養殖利潤,競相跨行布局生豬養殖。隨著大量百萬級生豬存欄項目陸續投入運營,國內生豬存欄量迅速上升:2020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0650萬頭,比上年末增加9610萬頭,同比增長31.0%,恢復到2017年末的92.1%。能繁母豬存欄達到4161萬頭,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35%,恢復到2017年年末存欄水平的92%以上。
2017-2020年度我國生豬出欄存欄數據比對
2021年是養豬周期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各地養豬企業大肆擴張、生豬存欄膨脹式增長,必然導致出欄增加。2021年與2020年相比,豬價下跌是必然趨勢,據專家預測:生豬價格在2021年上半年將會保持在12元上下,到了下半年很有可能跌破10元,豬價下行,深加工、冷鏈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利好生鮮冷鏈發展。
三、雖有新冠疫情影響,但冷鏈進口量持續大幅增長:
2020年一號文件提出: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加適應國內需求的農產品進口,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專項行動。2020年全年中國總計進口肉類991萬噸,同比增長60.4%!其中進口豬肉總計439萬噸,同比增加108.3%。
2020中國豬肉進口圖
進口量節節攀升,進口冷鏈貨物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事件也頻頻發生,2020年7-11月共計發生44起。從種類來看,檢測呈陽性的進口冷鏈產品種類已經從魚蝦等海產品延伸到了豬肉、牛肉等畜禽肉類產品。各地進口冷鏈銷售進入震蕩期,“封庫”、“暫停銷售”等措施相繼實施,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12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規定:進口冷鏈食品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銷售。
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國內疫情形勢經過不懈努力才有所緩和,且現如今我們對冷鏈傳播病毒規律掌握仍然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采取一些臨時措施可以理解,每次冷鏈貨物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被公開報道之后,都會出現很多質疑國家為什么不停止冷鏈進口的聲音。針對這種觀點,部分專家從國際貿易秩序的角度分析過為什么不能叫停冷鏈進口,今天,云冷產業研究院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冷鏈進口的戰略意義:
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萬畝,糧食總產量1.339萬億斤,我國人均糧食剛剛達到470公斤,與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耗糧食800公斤時糧食需求才基本穩定相比,我國糧食安全處于“高難度、低水平、弱安全,吃飽沒問題、吃好要進口,平時沒問題、戰時有風險”的狀態,因此糧食安全這根弦永遠不能松。此外,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中美博弈帶來的世界貿易格局調整都導致了糧食安全風險急劇上升。貿易戰疊加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糧食危機或有可能成為今后全球最大的危機,我國需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措施。
2020年,國內肉類消費總量約8000萬噸,按禽類2:1、豬肉3:1、牛肉6:1的料肉比測算,需要5.9億畝土地才能滿足這份需求。因此,國內老百姓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是對土地資源的更高需求。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0年中國累計進口糧食14262.1萬噸,同比增加3117.5萬噸,增幅約28%,而進口糧食大部分為玉米、大豆,主要作為飼料來保證中國畜產品養殖需求。2020年進口肉類990萬噸(屠宰后凈肉),按相應品類料肉比、出肉率計算,相當于再造了11000萬畝土地。因此,以進口肉代替進口糧食是確保國內土地滿足主糧供給以及百姓日益增長的肉類消費升級需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戰略。
在冷鏈安全方面,隨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不斷普及,國外定點肉類輸華企業也因為豐厚的出口利潤有足夠動力做好防疫工作,相信進口冷鏈可以在源頭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隨著國內港口冷鏈貨物消毒、內銷追溯等措施的不斷完善,對冷鏈傳播病毒認識的不斷加深,一刀切的現象將不斷減少,進口冷鏈在2021年將延續2020年的勢頭,持續保持高速發展。
四、冷鏈作為應急儲備設施將長期受到重視:
新冠疫情將長期與人類共存已經成為共識,采取冷鏈提升產地存儲、銷地應急儲備、推行冰鮮和冷凍肉類上市等方式,將成為長期策略。
五、冷鏈產業供應鏈向頭部集中效應逐年提升:
2020年餐飲企業行業內部分化加劇,針對餐飲供應鏈的渠道、上游企業將進一步集中,具有營銷、服務思維的冷鏈供應鏈型企業、冷鏈上游企業發展提速。受疫情下消費習慣轉變與消費升級影響,速凍食品消費熱情高漲。以速凍龍頭安井食品為例:其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69.65億元左右,較去年同期增加16.98億元左右,同比增加32.24%左右。預計公司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0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7億元左右,同比增加60.86%左右,同時,股價也從2020年初的53元/股,最高漲至278元/股,截止最新近的2021年2月2日,安井總市值654億元。隨著安井業績飄紅,傳統冷凍食品龍頭三全也同比大幅增長,產業向頭部集中的效應進一步提升。
六、社區團購引爆速凍食品C端需求,社區團購本質是TOB:
在傳統冷鏈發展階段,老百姓對冷鏈的了解,還僅限于水餃湯圓。疫情期間,社區團購平臺以生鮮、無接觸配送為主的模式再一次獲得政府、百姓的認可,成為保障特殊時期生鮮供應的重要力量,其中,冷鏈食品通過社區團購渠道,獲得高速、迸發式的增長,大量冷凍食品直接進入百姓餐桌。趨勢一旦形成便會自我加強,隨著90、00后作為消費主體走上家庭生活決策舞臺,冷鏈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疫情催化,資本助推,社區團購在2020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式發展。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互聯網巨頭派出精兵強將,相繼入局社區團購,開啟了一場“燒錢”大戰。2020年6月15日,滴滴推出“橙心優選”,宣布加入社區團購,CEO程維曾揚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7月,美團優選上線,由美團高級副總裁、原酒旅負責人陳亮負責。8月,拼多多攜“多多買菜”入局,首批補貼金額就接近10億元。9月,阿里巴巴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負責人為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2021年1月1日,京東上線“京喜拼拼”小程序,正式進軍社區團購,由劉強東親自帶隊。隨著巨頭的加入,可以說在當前階段,如此規模的社區團購是獨具中國特色,且只有中國才能完成的完美物流優化升級。社區團購是建立在大量完善的高密度人口的小區,高效完整的物流配送系統,以及已養成的全民電商習慣的基礎上衍生出的迭代產物,已經成為中國生鮮冷鏈零售的新基礎設施,社區團購將成為重要零售渠道,測算遠期市場規模將接近2萬億。
社區團購,和生鮮、冷凍食品,是天生一對,為一日三餐而生。
某社區團購平臺各品類產品銷售占比分析
上圖為某社區團購平臺各品牌產品銷售占比情況,其中屬于生鮮冷鏈類的肉類、蔬菜、水果和速凍食品占比高達19.3%,社區團購成為老百姓生鮮消費的重要渠道。同時,冷凍食品節省了消費者做飯的時間,且速凍食品易于貯藏,符合家庭消費場景:一場疫情讓大部分消費者都習慣了在家做飯,而速凍食品本身就是最佳食材。同時速凍食品具有高頻復購率,按照一個家庭一周做四次飯計算,那么他就要保證一周或者兩周采購一次,因此速凍食品十分適合。更為重要的是,長期服務于餐飲供應鏈冷凍市場行業,速凍食品種類十分豐富,從速凍米面到火鍋食材,甚至口味齊全的半成品,已經囊括了早餐、正餐、甚至夜宵等場景,基本上滿足了我們日常所需,只要稍微更換包裝、烹飪方式,即可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
興盛優選單日速凍食品各品牌市場份額
上圖為2020年12月25日某平臺速凍食品各品牌的份額統計,除思念、雙匯、三全等傳統偏C端的速凍食品品牌外,其余十幾個品牌均為傳統服務B端的品牌。因此,社區團購成為速凍食品C端的新渠道,誕生“安井”等新速凍食品品牌的機會窗口才剛剛開啟。
社區團購既然是一道大風口,就不可能稍縱即逝。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社區團購本質是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支撐下社會供應鏈+物流系統+團長的組合系統,是一種去中心化、重運營的電商模式,正因為去中心化和重運營,滴滴、美團、拼多多等企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殺入,隨著時間的推移,模式不斷迭代,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會成為今天類似于商超的模式,門檻并不高,也不可能被某幾個巨頭所壟斷,更多的企業依然有享受社區團購商業模式紅利的機會。
由于團長角色的存在,單一社區團購企業并未完成產品到達消費者的閉環,在此背景下,社區團購模式更類似于針對團長的B2B產業互聯網平臺,團長即為小B。如此觀點最終被驗證,投資社區團購企業的資本恐怕要失望了,就像螞蟻金服的本質是金融一樣,社區團購平臺本質是TOB,就不能按傳統消費電商的估值模型評估社區團購平臺的價值。
七、傳統批發商蝶變,擁抱變化,批發市場亟待變革:
我們說過,社區團購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本質是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支撐下社會供應鏈+物流系統+團長,而社會供應鏈資源的占有者,恰恰是一大批傳統批發商。在變化面前,有人選擇漠視,有人選擇擁抱,據業內人士觀察,目前社區團購大量生鮮冷鏈的供應商均為傳統生鮮冷鏈批發商,他們具有供應鏈的資源、資金和人才,服務社區團購平臺只是他們對于下游渠道的拓展,具有天然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服務于生鮮冷鏈批發商的生鮮冷鏈批發市場如仍然按照傳統批發設計生鮮流通模式,難免落入規劃完畢即已落后的局面。因此,滿足城市生鮮供應的產業綜合體的定位、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政府和相關企業下一步要面臨的挑戰。
八、社區生鮮農貿、KA商超模式將何去何從:
作為生鮮供應的最后一公里,社區生鮮農貿市場、KA商超一直以來在民生供應的角度受到政府的重視。隨著大量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其影響既波及傳統菜販,改變他們的生意,甚至人生,也影響已經成為巨無霸的永輝、步步高等KA商超企業。甚至吸引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緊接著又迅速出臺“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對互聯網社區團購提出了九點要求進行規范。
還是有人會說,這就是互聯網巨頭俯身去賣菜,沒有任何技術創新可言。 關于創新這件事情,哈佛大學管理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其「創新三部曲」中探討過。和許多人認為不同,他所強調的創新,關鍵不一定不在于技術進步,也不一定在于科學發現,而在于對市場變遷的主動響應。這一點也啟發了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中的論斷: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正如當年超市的出現讓菜市場不斷進化,社區團購的出現對既有生鮮,又有標品的傳統KA商超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要面臨生鮮和標品雙雙被社區團購截胡的局面,專家預計,1/3以上的傳統KA商超有著關門的風險。多年來,農貿市場、KA商超等傳統零售業技術進步比較有限。未來,逐步應用新技術、新方式,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是必然趨勢。社區團購這樣的攪局者,可能會加速傳統零售的自我調整,或者,它就是未來的傳統零售模式。
以上八點是筆者對2020年生鮮冷鏈發展的總結思考,也是對2021發展趨勢的分析,其中很多觀點與多年前筆者在進行云冷1號項目定位時的觀點一致,在與新冠病毒斗爭的一年多時間里,疊加社區團購模式的快速發展,生鮮冷鏈產業的變化,用巨變來描述也不為過,整個生鮮冷鏈生態系統正在發生化學反應,創新已成為生鮮冷鏈發展的核心關鍵詞,唯有創新才能打破舊的枷鎖,唯有創新才能引領未來。
冷鏈在農產品流通、應急儲備方面的作用得到空前的重視,相信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國內冷鏈的發展將引來新高潮。然而,正如淘寶出現時并未有很多人看好,目前的生鮮冷鏈發展,正面臨百年之大變局,前瞻性完成商業模式的設計、進行項目選址規劃和明確領先的運營思路,將是現階段做好生鮮冷鏈項目必須做好的準備!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里分享你的創業體悟、干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系,微信:cuiyandong66;郵箱:guanchayuan@36kr.com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