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項目 | 以“便利店+餐飲”模式扎根長三角,「逸刻」希望打造年輕的數字化便利店
文 | 董柴玲
從一線城市到四、五線下沉市場,近年來便利店的門店數和覆蓋率不斷提高,模式也在加速迭代升級。
在實體零售業態中,便利店行業呈現逆勢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25.3萬家,全國便利店銷售額達3492億元,同比增長17.7%,在實體零售領域中保持強勁增長。
36氪最近接觸到的便利店品牌「逸刻」,成立于2018年11月,以“便利店+餐飲”模式切入市場。目前逸刻已開出近200家門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同時進入杭州、蘇州等長三角城市,計劃明年新開上百家門店。
逸刻便利店,圖源受訪者
逸刻創始人兼CEO趙陳斌告訴36氪,在便利店行業發展重鎮上海,市場并未飽和。根據“2022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上海便利店數量領先全國,但飽和度卻不是最高的,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東莞、長沙、太原、中山和廈門。此外,目前上海為每388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而韓國、日本均為每1000多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可見上海市場還有挖掘的潛力。
逸刻主打“便利店+餐飲”路線,餐飲業態面積高于其他便利店品牌,有的門店甚至達到50%以上。門店主要提供中式熱餐、快餐、關東煮、炸品以及咖啡、烘焙等,還有現制的煎餅果子、面條,此外還有新鮮水果和現切水果,滿足一日三餐、下午茶和夜宵需求。包括餐飲和日常用品等常規商品在內,單店涵蓋SKU在2000個以上。
逸刻便利店,圖源受訪者
逸刻的門店分為社區型和CBD型門店。其中社區店面積在180-300平方米,輻射中高檔社區和學校周邊。圍繞周邊家庭住戶的需求,逸刻在覆蓋家庭日常需求的基礎上,增加熟食、鹵味等便于外帶的特色商品,同時部分門店還有生鮮產品,提供上門自配送服務。
CBD店是逸刻的主要店型,面積在80-120平方米,主要分布于產業園區、商業樓宇和交通沿線附近。CBD店以常規商品和自營的中式熱餐、咖啡、快餐等為主,滿足年輕白領“正餐+下午茶”的高頻次剛需。
從消費者結構來看,逸刻7成以上的客群為年輕白領,80后和90后的消費者約占80%。趙陳斌表示,逸刻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源源不斷打造爆款。
針對當下年輕人對國貨興趣愈發濃烈的趨勢,逸刻推出了“阿拉用點心”國潮系列新品,以經典上海老點心為基礎,創新改良推出拿破侖、哈斗、麻薯球等12款商品,以年輕、潮流的方式詮釋本土美食文化。逸刻還創新打造了網紅產品現制煎餅果子,每年在門店的銷量超過100萬份。
隨著精品咖啡走入便利店,逸刻也推出了自有咖啡品牌。趙陳斌表示,逸焙咖啡精選云南高海拔地區優質咖啡豆,目前推出數十款經典風味,全部來自逸刻自研,平均每兩周會推出新品。除了經典美式、拿鐵,還有便利店難得一見的澳白,季節限定的海鹽焦糖拿鐵、桂花拿鐵等花式咖啡,做到高品質且價格親民。
逸刻推出的“逸焙?咖啡”,圖源受訪者
趙陳斌表示,逸刻的目標并非只做簡單的“商品搬運工”,而是成為自研生產型零售商。逸刻相繼推出旗下早餐品牌“逸小兔”、自有熟食便當品牌“逸匠”、自有咖啡烘焙品牌“逸焙?咖啡”“逸焙?烘焙”,形成全品類品牌戰略布局。目前“逸焙?咖啡”的菜單100%為自研,“逸焙?烘焙”、“逸匠”覆蓋的烘焙、鮮食品類,自研產品數量也超過70%。
除了打造便利店,逸刻還拓展了無人零售項目“流星柜”,作為常規便利店的業態補充。自2021年底推出后,“流星柜”已在上海地區投放約100臺,不僅能像常規的自動販賣機一樣提供標品的食品、飲料等,還可提供部分鮮食滿足年輕白領的需求。
逸刻流星柜,圖源受訪者
作為便利店新玩家,逸刻十分看重數字化創新能力。相比傳統便利店半路轉型,逸刻從創立便依托數字化,不斷擴展便利店的消費場景,形成“門店+流動餐車+流星柜+線上”的全渠道布局。
在供應鏈的搭建上,逸刻此前在上海金山投建了大型工廠,于2019年7月正式投產,采用集中央廚房+鮮食工廠為一體的模式,每日最大產能為15萬份冷餐膳食、50噸中央廚房產品,可供應便當、壽司、飯團、面條類等產品。目前,逸刻大部分自有品牌商品均由該工廠生產配送。
研發方面,逸刻在總部和工廠設立了兩支團隊。其中總部團隊負責0~1的工作,主要是依據消費者需求,構建出符合大家口味偏好的樣品。工廠團隊負責1~100的工作,把樣品轉換成能大規模生產、同時幾乎完美復制口味的成品。
團隊方面,品牌創始人兼CEO趙陳斌從事商業零售領域十余年,先后服務于上海通用等世界500強企業、零售巨頭百聯集團,擔任董事會秘書及戰略規劃負責人等,具備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運營相結合的發展理念和操盤經驗。逸刻的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便利店、新零售業態領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2022中國餐飲十大投融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