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蘇軾創制的美食1
本文轉自:團結報
□劉琪瑞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不僅在詩詞文賦、琴棋書畫、醫藥、水利諸多領域皆有造詣,他還是有名的“吃貨”,對美食有著獨到的探索和研究,流傳下來幾十種其獨創的美食,體現了詩人高雅的生活品位與豁達的人生態度。
蘇軾屢遭貶謫,他曾在詩中自嘲道:“問我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隨遇而安,盡快適應惡劣環境。他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創制出獨具特色的美食佳品,真正體現了他“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理念。
蘇軾的存世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之作多達1200多篇,各地以“東坡”命名的菜肴有60多種。本文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從中體味詩人的人文情懷。
東坡肉。蘇軾對豬肉情有獨鐘,他被貶到黃州(湖北黃岡)時,開始研制豬肉菜,選取半肥半瘦的豬肉(現在稱“五花肉”),切成方塊,小火慢煨,煨得紅酥油亮,湯質稠濃,味道醇厚,人稱“東坡肉”。蘇軾總結經驗,戲作一首《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并自得其樂地吟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當時市場豬肉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蘇軾的愜意之情油然而起。
后來,蘇軾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刺史,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西湖舊貌換新顏,這條堤壩后被稱為“蘇堤”。當地百姓知道他愛吃豬肉,在過年時自發給他送豬肉拜年。蘇軾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小方塊,燒得紅酥透爛,醇香四溢,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吃。大家吃后贊不絕口,親切地稱之為“東坡肉”。
羊蝎子。蘇軾被貶惠州時,惠州市井寥落,當地一天只殺一只羊,羊肉都被當地達官貴人買走了,蘇軾只好和屠戶商議,用很少的錢買下了他的羊脊骨。回來后,他趁熱剔出來,泡點酒,稍微加點鹽,烤到微焦時品食,這種吃法就是現在的“烤羊蝎子”。在《與子由書》中,蘇軾把這獨家秘方傳授給了弟弟蘇轍,并說:“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意為:這種烤羊羯的吃法太好了,只是惠州那些等著吃羊骨頭的狗不高興。蘇軾調侃自己跟當地的狗爭骨頭啃,真是一副老頑童的樣子。
烤生蠔。蘇軾被貶到海南儋州時,收到當地人送來的生蠔,揀出個頭較大的,置于炭火上烤熟。其余則剖開硬殼,倒出蠔肉與漿汁,加水加酒煮。“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水,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蘇軾將該美食的制作方法寫進《食蠔》中,還囑咐兒子蘇過不要對外人談起,“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為了一道美食而求謫居海南,估計也就蘇軾想得出來。
東坡羹。冬春時節鮮靈靈的薺菜,是蘇軾所鐘愛的野菜,在貶官外放之地,旱情嚴重,種菜不生,蘇軾和鄉鄰們去麥田里挖起了薺菜,他在給弟弟蘇轍的詩中云:“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在給友人信中,蘇軾贊道:“今日食薺極美,天然之珍,雖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厭也。”
蘇軾還作有《東坡羹頌并引》,詳細介紹了“東坡羹”的制作之法:“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涂釜緣及一瓷碗,下菜沸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若無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與粳米半為糝。”此道美食以薺菜為主,加以白菜、大頭菜、蘿卜等菜蔬,摻入米糝、雜豆、生姜煮熟而成,亦菜亦飯,既可飽腹又頤養天年,妙哉美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蒸汽烤鴨加盟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