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營燒不動了?餐飲品牌放開加盟搶市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作者:葉心冉,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4月7日,和府撈面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正式宣布開放加盟。據介紹,和府撈面的統包合作費69.8萬元,包含設計、裝修、標配設備。合作方式是托管式,和府撈面可以提供整店運營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經營管理支持、選址支持、市場推廣支持等。加盟店鋪的要求是80~100㎡,回本周期大約在12~18個月,具體看門店情況。
和府撈面加盟申請頁面顯示,加盟者的投資預算有50萬以內、50萬~100萬、100萬~200萬三個選項。
據悉,截至2023年12月,和府撈面共有超過600家直營門店,品牌會員超過2500萬人。
對于為何在此時放開加盟以及不同投資預算加盟門店的差異,截至發稿,和府撈面未回應更進一步的采訪。
連鎖經營產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和府撈面前期開放加盟的速度不會太快。開放加盟考驗的是品牌對加盟門店的支持能力和管控能力。和府撈面采用托管模式,意味著是法律上的加盟、管理上的直營。
2023年12月,和府撈面曾舉行“進化”品牌戰略發布會,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當時提出,和府撈面將開啟“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團戰略。一方面,積極開拓多線市場,計劃深入2000多個縣級單位,攜手5000多名戰略合伙人,實現品牌價值共享。另一方面,以香港為橋頭堡,走出國門,去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探索全球市場的可能性。
此后,市面上一直流傳和府撈面預備赴港上市的消息。早在2022年年初,絕味食品也曾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參股的和府撈面擬實施境外上市計劃。
不過,近期,和府撈面對上市傳聞予以了否認。和府撈面在4月2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網傳的“和府撈面計劃最早于今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1億至2億美元”屬謠言,公司從未正式啟動赴港上市計劃。
此前,絕味食品的公告曾透露,和府撈面2020年至2022年累計虧損超7億元。在聲明中,和府撈面表示,2023年,和府撈面收入同比增長48%,實現三年疫情后首次扭虧為盈。
最近半年以來,放開加盟的餐飲連鎖品牌越來越多。3月4日,海底撈宣布推出加盟特許經營模式,以多元經營模式進一步推動海底撈餐廳網絡的擴張步伐。今年2月,九毛九宣布旗下太二酸菜魚、山外面·貴州酸湯火鍋將引進加盟及合作模式。
與和府撈面同屬于面食賽道的陳香貴去年11月開放了加盟。彼時,陳香貴給出的投資預算有50萬~80萬、80萬~120萬、120萬~150萬、150萬以上的選項。目前,“陳香貴合伙人申請”小程序上提供的選項變更為了100萬~150萬、150萬~300萬、300萬~500萬、500萬以上。小程序上的內容顯示,陳香貴品牌在2021年12月直營門店達200家,2024年計劃全國擴張超過500家店。
連鎖餐飲品牌老鄉雞在去年11月也放開了加盟,并加速在南昌、鄭州、寧波、南通、無錫、常州等多個城市進行布局。
開店數量、客單價、翻臺率是影響連鎖餐飲企業營收的幾大關鍵指標。對于以直營為主的連鎖餐飲品牌來說,開店意味著重成本投入。
有專注餐飲投資的業內人士表示,前些年,備受資本青睞的新崛起的餐飲品牌幾乎都是直營模式,依靠品牌效應、資本燒錢,實現快速擴店,搶占市場份額。但在疫情影響下,開店的投資回報周期拉長,資本投入變得理性,對品牌來說,直營式擴張變得壓力巨大。放開加盟則是使品牌以更加輕盈的方式進行擴張。
文志宏指出,從當下餐飲品牌紛紛放開加盟可以發現,一種是主動型,企業主動放開加盟,謀求更快速的擴張,一種是被動型,原本堅持直營,但因競爭對手快速發展,搶占份額,也開始轉向加盟。
不過,從更加長遠的角度,文志宏表示,雖然自營和加盟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弊端,但一個連鎖企業如果要謀求更大規模的發展,最終都是要走上規范的連鎖加盟的方式。
餐飲品牌紛紛從直營走向加盟,經營模式的轉變不僅反映了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也預示著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的再度開啟。對品牌來說,更加多維、系統的考驗已經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作者:葉心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