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自創品牌的時機已經錯過,大部分餐飲創業者會淪為“炮灰” 有色鋁上游資源告急!鋁土礦供需缺口達負千萬噸,受益上市公司梳理重磅消息!庫克減持蘋果股票 套現超3320萬美元兩部門重磅發文!汽車貸款政策
3 月 28 日,在 "2024 中國餐飲產業峰會 " 上,信良記董事長、CEO 李劍發表重磅演講,現場掌聲不斷。李劍以自己 20 多年的創業經歷為藍本進行剖析,洞察了中餐產業化的大趨勢,為餐飲創業者探尋創業方向以及餐企逆勢突圍帶來新思路。
大家好!作為一名深耕行業 29 年的餐飲創業老兵,我從沒離開過餐飲及食品領域,從做員工餐廳到創辦新辣道、信良記,這些年里我不僅做了餐飲品牌,還涉足了供應鏈,目前還在抖音做一些知識分享,為行業賦能。
基于這些年的經歷,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對于餐飲業未來的思考,主題為《中餐產業化黃金時代的機會和挑戰》。
我早前曾提出過中餐(結合上下文判斷," 中餐 " 應指的是中國餐飲)產業化可能會進入黃金 20 年的概念。
這個概念的邏輯主要從兩項關鍵數據推演而來,一是中國餐飲的市場規模,另一個是中國餐飲的連鎖化率。
從規模來看,未來 20 年,中餐的整個市場規模有機會達到 20 萬億。去年全國餐飲市場規模為 5 萬億,按每年復合增長 8% 來計算,十年后就能達到 10 萬億,再過十年,就能達到 20 萬億左右。
來客數的增長邏輯是這樣的:首先,如今大概還有 30% 的農村人口沒有經歷城市化,還沒有進過餐廳,如果未來 10-20 年城市化進程仍在持續,這意味著 " 餐廳 " 的來客數還能增長。其次,已經進入城市的人,不同收入結構帶來的復購的頻次也不一樣,比如我一個月早中晚 90 頓飯中,可能有 60 頓都會下飯館,而我的員工可能只有 20 頓會下飯館,但我相信隨著他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入飯館的頻次,即復購率,是會不斷增加的。
也就是說,在中國這樣一個大餐廳里,無論新增來客數,還是已進城的老客復購數,都有很大的增長機會。當然我們也看到,這些機會主要集中在下沉城市而非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消費者的復購已經很難再往上提升了,所以北上廣深餐飲內卷得很厲害,而在偏下沉市場地區有新增顧客就餐。
客單價會不會增長?也一定會漲。因為 CPI 每年都在增長,糧食、豬肉、蔬菜等原材料價格每年也微漲,餐廳客單價隨物價增長而增長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來客數增長一部分,客單價再增長一部分,我相信這家 " 餐廳 " 整體營業額可以實現 7%-8% 的增長,甚至可能更高。
從連鎖化率方面來看,中餐產業的體量雖然很大,但是集中度卻很低,未來增長空間很大。集中度有多低呢?排第一名的百勝中國,以及排第三名的海底撈,加起來都占不到行業一半的份額。海底撈是國內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市值約 400 億左右,都只能占全行業不到 1% 的份額,這說明餐飲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
中國餐飲的連鎖化率會不會發生改變?參照美國、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它們的連鎖化率在 50% 左右,中國去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連鎖化率突破 20%,20% 到 50% 之間還有 30% 的上漲空間。
當然,中國餐飲的品類很多,不太可能像美國那樣用很少的產品、很少的品牌就完成高度連鎖化,那么我們 " 打個折 ",假設 20 年后中國餐飲連鎖化率達到上限 35%,也就是說,20 萬億的總市場規模里將 35% 會由連鎖企業提供,20 萬億 × 35%=7 萬億,那么很有可能 20 年后連鎖企業創造的營業額將達到 7 萬億。這 7 萬億可能由海底撈、百勝等繼續成長得來,也有可能來自于今天仍籍籍無名的品牌的發力。
屆時,這 7 萬億的市場將容納多少千店連鎖企業?我們再來推演一下,假設一個品牌有 1000 家店,每家店賣 1 萬,這個千店品牌全年就能賣 35 億左右。7 萬億除以 35 億等于 2000,也就是說,年營收 35 億規模的餐飲品牌在 20 年后約有 2000 家。
中國第一個民營企業餐飲企業掛牌至今已經 40 年了,我自己餐飲創業也有 20-30 年,親眼見證了餐飲業發展的大部分歷史。我判斷,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史只是中國餐飲的開篇章節,就像我們上菜一樣,這才剛上了一道涼菜。
中餐產業化現在才開始進入正軌。我觀察到 " 口罩三年 " 是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三年讓大部分餐飲企業重新審視行業應該有的樣子,同時也出清了一些浮躁、夸張的餐飲形式或品牌,奉行長期主義的餐飲人得到了回報。這三年里苦熬過來的餐企反而成長起來了,重拾了信心。這些優秀的企業家將推動餐飲業未來十年、二十年快速進入黃金時代。
基于以上判斷,近幾年我也開始做一些嘗試,比如我做信良記是基于餐飲產業的供應鏈,后面我又做個人 IP 為行業賦能,在賦能的同時我還會做一些投資,希望能夠助力優秀的餐飲企業,成就他們的夢想。
如果我們堅信這樣的中餐產業化的黃金時代能夠到來,它有哪些機會和挑戰?我談談我的看法。
餐飲企業在謀求發展之前,得想清楚各自在大環境中的生態位,生態位共有四種。
第一,進攻者。
現在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品牌力、組織力且還在不斷發展的好品牌,它們一定會是最大紅利的受益者。連鎖店的效率比個體單店高很多,尤其在剛需溫飽類快餐以及休閑類餐飲賽道上,因為這些賽道做的是效率的生意,必須提升獲客的效率、管理的效率、人才的效率、店鋪的效率等。
假如百勝、南城香、海底撈在你的餐廳三公里范圍內開一家店,它們有著更高的效率、更物美價廉、更有品牌力,那么它們就會慢慢攻城略地,蠶食這三公里范圍內 1-2 萬人一日三餐的生意。它們就是進攻者,它們也是未來中國最有機會的連鎖品牌模型,后面我會講這些企業有什么特質。
第二,協助者。
我不看好純直營模式,尤其是品牌還希望在全國擴展。因為我就是做直營過來的,直營擴張之后邊際效率會下降,更好的模式是高質量的加盟,類似于米村拌飯的模式,最近海底撈也開放加盟了。
分享一些我看到的超級加盟商案例。比如海外有一些超級加盟商甚至還是上市公司,某個在中國做披薩餅的品牌在香港上市了,其實它就是一個超級加盟商。
中國也有很多成功的個體加盟商或者超級加盟商。在中國,加盟商群體會越來越成熟,從茶飲開始,慢慢進入到正餐、休閑正餐領域。有些加盟商可能不善于做品牌,也可能覺得做一個單店品牌很累,而他們有錢、有資源、有店鋪、有管理能力、在當地有很好的人脈關系,同時還懂加盟,所以他們選擇 " 抱大腿 ",專門做超級加盟商。
創一個牌子做大做強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困難,說不定那個時機已經錯過了,如果你想做餐飲,說不定可以做超級加盟商、做合伙人,可能你會成為那個城市很多品牌的承接者,你也作為餐飲生態中的協助者分享紅利。
第三,留存者。
留存者是有獨到優勢的專注于小區域發展的企業,它們可能有自己很好的店鋪位置,有獨到的產品,不盲目擴張。未來還是會有一些客人會喜歡這類小而美、有獨到特點的、非連鎖化的品牌。但你必須做出獨到的價值,不能盲目擴張全國開店。
第四,出局者。
大部分餐飲創業者會成為出局者,其實餐飲就是附近三公里的生意,沒有新的增量出現的時候,就要面臨存量競爭。原來在三公里范圍內活得好的,可能一方面因為高手沒有來,另一方面是還有新客人一直在進入。現在新增量沒了,存量的客人只剩下兩三公里范圍內的人,不巧又來了一個 " 高手 ",那么沒有極強護城河、產品能力和效率的餐廳就會被高手搶走至少一頓飯的生意。
我剛剛形容的就是今天內卷下很多企業的感受。也許未來還是會有 1000 萬個餐廳,但是從 1000 萬個老板減少到了只剩 300 萬個老板,這個過程中出局了很多老板。
我們每一個餐飲創業者都要去思考,在新的生態里你是要做堅定的進攻者,還是放棄獨立去 " 抱大腿 ",還是你要建立自己獨特的價值,在某一片小區域里擁有核心競爭力,爭取留存下來。當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但這樣大概率是會被出清淘汰的。
但是,在認知上不夠堅定的,對未來發展趨勢判斷不夠到位,亂做一通的,甚至用過去舊的思維方式繼續做新的餐飲形式創業的,這樣的人想掙錢挺難,尤其是從高線城市開始創業將越來越難,因為這些城市幾乎已經沒有新增消費者了。
現在到北京的大商場看看,頭部商場哪還有非品牌的機會?非品牌的結局就是當 " 炮灰 ",長紅的都是不錯的品牌。這種情況可能十年后會到武漢,二十年后會到潛江甚至縣城,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經濟規律,是歷史的車輪滾滾。
基于上述背景,未來最優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我們的商業模式就三種,直營、加盟,以及中國人獨創的一種合伙式直營模式。我大概看了幾千個樣本,分析不同模式的效率,得出了一些結論。
對于模型簡單一點、用工量不太大的餐飲品類來說,最好的模式就是高質量的加盟,而對于模型稍微復雜一點的以及模型很復雜的中式正餐來說,最好的模式就是發動了員工積極性的合伙制,或者直營式的合伙模式。
直營最大的問題就是激勵不了人性,幾萬名員工如果不能形成 " 我愿意干 " 的想法,只靠內部管理或者一些績效來推動,讓他們覺得 " 你必須干 ",這個模式在企業處于餐飲發展紅利期的時候沒問題,但在當下這個年代很難了,因為沒有紅利期了。現在門店經營很難,如果你還要建立總部,還要想辦法解決供應鏈工廠的問題、信息化的問題,資本市場又不景氣,這意味著你要穿越很多 " 黑洞 "。
所以,最簡單最高效的模式是高質量加盟,復雜一點是直營合伙,直營模式則更適合固守一方的餐企,但選擇直營后千萬別去做全國擴張。
三種模式選擇哪一種,背后的核心邏輯其實是對人性的理解。好的經營模式要能解決 " 我愿干 "" 我能干 "" 我敬畏 "" 我傳承 " 這幾個問題。只要有一種體系能夠把人性這四個維度解決了,大概都是好的商業模式或者組織模式。
連鎖餐飲是一門必須解決組織能力問題的生意,解決了組織問題,基本就解決了餐飲發展的問題。但問題是這個組織太有挑戰了,人多錢少事多,競爭激烈,所以最終贏了的好品牌不一定產品力很好,但基本都組織力極強。
想要打造極強的組織力,我們需要回到組織內的一個個個體欲望上,你想升官發財他也想,你想創業當老板他也想。如果我們脫離了人性,只關注自己的需求,是指揮不了千軍萬馬的。
我們以前對于加盟模式有所垢病,是因為市面上存在很多快招公司,讓大家的感受不太好。隨著茶飲和洋快餐推動了高質量加盟模式,我們現在有必要重新審視加盟這一模式。
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做成高質量的加盟,而不是割韭菜。其實高質量加盟比直營還難,它是更難的直營,而不是說直營干不了了就放加盟,那你絕對做不出高質量加盟的。餐飲創業無外乎在這三個模式里面選一個,好像目前沒有第四個模式了。
商業模式確定了之后,企業家特質就成了第一位要素。或者從根本上來說,對于一家企業而言,企業家就是第一位的。什么事都是事在人為,餐飲也一樣。
優秀創始人的特質是很稀缺的,能夠把這么一個基層的生意做到上千萬、幾十億規模,這對人的整體要求是非常高的。
什么是好的創始人?我有一套看人的方法,基本看 " 上中下 "。
僅有夢想行嗎?餐飲是一門關于人的生意,最接近人性,離心最近的生意就是吃。你只有夢想還不行,如果你是個完全自私自利的人,你是做不了生意的。
所以,創始人在下要有同理心和共情力。他要能共情普通消費者,不能自己做了老板,就不知道吃 18 塊錢拉面的人心態了,他不能自己住上高樓,就不去思考只掙 3000 塊錢員工的狀態了,他必須得有極強的共情力和同理心,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好的模型、好的制度,他才不至于自己掙了點小錢就飄了,就離顧客和員工遠了。
餐飲不是高科技,是每天每人貢獻出來的生意,你只要里離你的員工和顧客遠了,你理解不了他們了,對不起,消費者離開你的成本很低,就是拐個彎兒多走 5 米去隔壁餐廳。很多優秀餐飲企業家都是共情力和同理心非常好的企業家。
中間一層維度叫思維有邏輯、做事用工具。我先說邏輯性,餐飲的邏輯挺復雜的,尤其做連鎖,它需要搭建全面的系統,如果一個老板想也想不清楚,說也說不明白,大概率很難把一個復雜連鎖做好,所以我說邏輯性很重要。
餐飲創始人絕對不要摸著石頭過河。餐飲界有那么多成功者,為什么要耗費自己寶貴的生命,從頭摸索設計、設備、分配怎么搞定?應該用工具人幫我們解決問題,比如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好的供應鏈企業……你為什么不去找這些 " 工具 " 來幫你?如果凡事只想靠自己解決,那你只能做一個很小的生意。
好的企業家一定是善于用工具的,尤其善于用 " 工具人 ",他總是能鏈接到很高效的工具人幫他解決一些問題,他知道只要花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大事兒。
以上關于底層、中層、頂層的理論,是我對優秀創始人的理解。別人問我會投資一家什么樣企業,投資什么樣的創始人,我就看這三點,哪怕現在這位創始人只有兩家店,我都覺得他有機會做到 1000 家店。
連鎖餐企的發展一定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我總結出了 5 個階段:極致的單店 - 萬能的老板 - 系統的組織 - 值錢的公司 - 不老的神通。我經歷了前四個,還沒有經歷不老的神通。
有了這個能力之后,如果餐飲老板本身再有稍微有點江湖氣,舍得給合伙人和員工分點錢,大概率能夠成為萬能的老板,開出 10 個、20 個店,甚至放加盟開出一兩百個店都沒有問題。中國絕大多數餐企都只能達到萬能的老板階段。
第三關考驗的是餐企的系統組織,我過往 30 年里沒有見到太多的企業突破到第三關。因為從萬能的老板實現進階,需要建立一套系統,靠組織去推動餐飲管理,這件事情非常難。海底撈、西貝等有限的企業突破了第三關,但大部分企業還是老板帶著幾個非常能干的下屬在做,而不是迭代到系統來推動管理。
沒有實現系統的組織,企業就不可能值錢,因為這種企業離不開老板,投資人看重的是一家企業的整體發展前景,而不是老板個人的價值。那些已經建立起系統組織的企業,老板所起的作用已經不那么明顯,比如海底撈張總可以休息,肯德基則更不用說,你都不知道它的老總是誰。
至于最后一關 " 不老的神通 ",餐飲是有周期的,10 年一個消費代際,今天的顧客 10 年后老了,不吃火鍋了,新的消費者認為你很 low 怎么辦?1000 個店一起翻新迭代怎么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所以不老的神通,這是連鎖企業未來發展的第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能掙點錢,第二個階段能掙更多錢,但是想突破第三個階段,你真的得有科學方法顛覆變革。如果不進行顛覆變革,大部分企業是不可能走到第四個階段的,最終可能只成為一個周期性的產物,5 年以后企業開始走下坡路,10 年以后可能發展勢頭就很弱了。
以上就是我對于中餐產業化未來 20 年的思考,這些思考也指導我自己的發展,指導我自己的投資,指導我自己對于項目的判斷,現在拿出來給大家共享。能夠在當下的時代還有機會投身到這么大的、還沒有產業化的行業,全球也就是咱們這邊風景獨好了,謝謝!
★
延伸閱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良品鋪子做大店、三只松鼠開社區零食店,休閑食品爭戰線下因尺度過大無人敢演,“過氣”的她趕來救場,卻意外被捧成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