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餐飲供應鏈TOP50出爐:李錦記、塞尚、美好食品等上榜
近日,餐飲大數據研究機構NCBD(餐寶典)正式發布“2023中國餐飲供應鏈TOP50”榜單,蜀海、塞尚乳業、美好食品、李錦記等企業上榜。
據悉,此次評選針對數千家餐飲供應鏈企業,基于企業綜合實力(公司市值/估值、年產值、注冊資本)、所服務客戶的知名度、客戶數量、產品競爭力、創新性、媒體傳播等指標,通過桌面研究、深度訪談、專家調研評審等方法,結合分析師評價,進行初審、復審,最終確定上榜名單。
上榜企業中,調味料類最多,共11家;水產和烘焙緊隨其后,分別是6家和5家。具體榜單如下:
一、上榜企業分布
50家上榜企業共可以分成11個類別,如下圖所示:
每個類別的企業名單如下:
(1)調味料類(11家):寶立食品、天味食品、川海晨洋、頤海國際、聯合利華、日辰股份、圣恩、味遠紅芳、美鑫食品、李錦記、漫味龍廚;
(2)飲品類(4家):田野股份、佳禾食品、德馨食品、鮮活飲品;
(3)烘焙類(5家):立高食品、海融科技、南僑食品、怡斯寶特、新迪嘉禾;
(4)水產類(6家):國聯水產、亞洲漁港、三珍食品、信良記、惠發食品、鼎味泰;
(5)凍品類(4家):千味央廚、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凍品在線;
(6)食材供應類(4家):蜀海供應鏈、彩食鮮、望家歡、樂禾食品;
(7)調理品預制菜類(4家):梅林正廣和、蓋世食品、吉食道、美好食品;
(8)米面糧油類(3家):益海嘉里、中糧集團、嘉吉糧油;
(9)肉類(3家):龍大美食、圣農食品、泰森食品;
(10)乳制品類(2家):塞尚乳業、蒙牛;
(11)其他(4家):南王科技、恒鑫生活、雀巢專業餐飲、雪榕生物。
總體來看,本次上榜的企業和上年度相比,變化不大。其中最多的仍是調味料企業,占比超過20%,數量與去年一致;飲品、烘焙、凍品類則分別比去年少了2家、1家、1家;水產、米面糧油、肉類、乳制品類都比去年多了1家。
二、10天3家企業撤回上市申請
供應鏈領域容易誕生上市公司。在本次50家上榜企業中,上市的共26家,占比52%。
不過,這樣的局面并不意味著供應商在2023年有多受資本市場歡迎。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就在2023年的最后10天,先后有3家餐飲供應商從深交所撤回了上市申請,分別是2022年交表的德馨食品和鮮活飲品,以及2021年交表的幺麻子。在它們之前,水產預制菜企業鮮美來也主動撤回了A股上市申請。
這些企業紛紛終止IPO,和餐飲行業發生的情況格外一致。在2023年,包括老鄉雞、老娘舅等在內的餐飲企業,都主動撤回了主板上市申請。
這一趨向似乎驗證了2023年年初的那一則傳聞,盡管它從來沒有得到過官方的明確回應。傳聞說,餐飲、食品屬于“IPO紅燈行業”,不能在主板上市。
在2023年,撤回主板IPO的食品相關企業還有:大洋世家、沃隆食品、龍江和牛、德州扒雞、八馬茶業、阿寬食品、想念食品,等等。
三、供應商的新挑戰:客戶“翅膀硬了”
上述撤回IPO申請的餐飲供應商,除了要應對可能存在的政策的影響,還要面臨新的挑戰,比如被客戶“拋棄”。
這一現象在飲品領域非常典型。以德馨食品為例,其客戶包括瑞幸、星巴克、7分甜、蜜雪冰城等。在2021年,瑞幸還是德馨的第一大客戶,采購金額達1.27億元,到2022年便直降為0.58億元,降幅達54%。
之所以會這樣,與瑞幸在自建供應鏈方面的發力密不可分。2021年,瑞幸咖啡首個烘焙(指咖啡豆處理環節之一,非烘焙類產品)工廠在福建正式投產,總投資2.1億元,咖啡豆年烘焙產能1.5萬噸;2022年,瑞幸咖啡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計劃總投資1.2億美元,基地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烘焙生產咖啡豆可達3萬噸。
△圖自網絡
這還沒完。2023年12月,瑞幸第三家烘焙工廠落戶青島,預計總投資30億元,項目達產后年烘焙產能約5.5萬噸/年,年產值約30億元。可以預見,隨著瑞幸在供應鏈建設上的持續發力,它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將進一步降低。
瑞幸和德馨的關系,是餐飲品牌與供應商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情形也正在或即將在其他企業身上發生。
而這是供應商們無法改變的宿命:在品牌客戶弱小時,它會依賴你;等它長大了,翅膀硬了,它就會“拋棄”你,選擇自己來。何況對于一些品牌來說,把原料和設備賣給加盟商,正是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四、供應商的三個發展方向
為了應對被大客戶“拋棄”的風險,以及其他的一些挑戰,餐飲供應鏈企業在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根據餐寶典的觀察,目前主要有三個方向:
一是擴張。即不局限于當前的主營業務,而是積極尋找“第二曲線”,從而避免對單一品類的依賴,降低風險。比如塞尚乳業,一直是乳制品頭部供應商,以它的產品為核心原料,已經在飲品領域誕生了多個爆款(如某風味拿鐵)。而在2023年,塞尚開始加速進軍烘焙品類,在年底的行業大展上一口氣推出了4款新品。
二是出海。隨著餐飲企業迎來新一輪出海潮,給餐飲企業提供糧草彈藥的供應鏈企業,也有機會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比如國內“奶油第一股”海融科技,就已在泰國、印尼、越南等地設立了經銷商,在土耳其、馬來西亞設立了子公司,菲律賓子公司則于上月剛剛完成了注冊。2022年度,海融科技的海外收入占總營收比重接近20%,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三是投資。供應鏈企業投資餐飲品牌,在2023年發生了不止一例。曾孵化出“馬路邊邊”和“老街稱盤”兩個品牌的墨比優創,在當年3月獲得由天味食品領投的億元投資。天味食品是復合調味料的頭部企業,也是墨比優創的核心供應商。同年11月,君樂寶戰略入股茉酸奶,并持有后者30%股份。餐寶典分析師認為,供應鏈企業入股餐飲品牌,正是看中了后者的渠道價值。
此外,預制菜也是一些供應鏈企業的發力重點,這部分以水產類、凍品類、調理品預制菜類供應商為主。比如新希望旗下的美好食品,就在小酥肉領域遙遙領先,并通過品質和口味的雙重把控,在持續鞏固小酥肉10億級大單品的市場占位。
五、結語
整體來看,2023年餐飲供應鏈領域發生的一些動向,跟餐飲行業保持著高度一致,如出海和終止上市;同時,雙方之間又存在著相互滲透乃至相互競爭,如餐飲品牌自建供應鏈,供應鏈企業孵化自己的餐飲品牌。在新的一年,這兩種趨向仍將存在,并有望變得更加明顯。
2024年,餐飲大盤將在5萬億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供應鏈也必將迎來新的機遇。在強者恒強的同時,那些在某個細分領域持續精進的“潛行者”,也有望從幕后走到臺前,被聚光燈照到。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為什么預制菜反而越做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