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材超市是門好生意嗎?
導讀
大家好,我是李如玥。歡迎你走進我的專欄《聽案例 ? 知商業》。在這里,你將聽到我為你解讀的案例,幫你進一步認知商業。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案例,是一種商業業態——火鍋超市。
最近,有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商業業態,火鍋食材超市。那咱們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在消費市場中,餐飲絕對是一個大品類。在餐飲市場中,火鍋又是第一大品類。
我這里有個數據供大家參考。2018年,中國餐飲市場的體量是4萬億人民幣。其中,火鍋行業的營收是8,757億元,在餐飲行業中占比20.5%。
這里要說明一點,這個數據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做C端市場的餐飲企業創造的,比如像海底撈這樣的火鍋店,另一部分是做B端食材供應鏈的企業創造的。
愛吃火鍋的都是什么人呢?籠統地說,火鍋是一種適合全民享受的美食。那真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誰都可以吃火鍋。
不過,我還是找到了一些數據,來給大家做一個粗略的用戶畫像。畫像的第一個維度是性別。
你猜是男性愛吃火鍋,還是女性還吃火鍋?可能很多朋友都猜到了,是女性。在吃火鍋的消費者中,有58%的人都是小姐姐。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出將近兩成。
那吃火鍋的人都是抱著什么目的去的呢?據調查統計,有40%的人是去和朋友聚餐,有18%的人是家庭聚會,有17%的人是日常就餐,我就喜歡,自己愛吃,還有10%的人是情侶。剩下還有一些場景是同學聚會啊,公司聚會啊,商務宴請什么的。
這里面要特別提一句,在火鍋的用餐場景中,商務宴請的比例最低,只有1.2%。
其實想想也很容易理解。你要談個合同,鍋氣蒸騰,你都看不清對方的表情。鍋開了,你正談到要緊處,你說這菜是下還是不下?而且,吃完火鍋,身上很容易就弄上一身的味,后面要是再有其他商務活動,很影響形象。
1
行業特征
火鍋行業雖然體量龐大,但卻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什么叫充分競爭呢?就是在這個市場里,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占據絕對的優勢,擁有壟斷性的市場地位。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不對啊,我就知道幾個火鍋品牌都很厲害啊,門店又多,知名度又高,像海底撈、呷哺都是大品牌啊。
沒錯,海底撈和呷哺確實是火鍋行業的知名企業,但是放在整個行業里看,營收占比并不高。
比如,2018年,海底撈全年營收169億,只占火鍋行業整體營收的1.9%;呷哺在2018年的營收是47億,還不到海底撈的三分之一,占比就更小了。
如果我們跟飲料市場做個對比,你就知道什么叫壟斷性企業了。
比如,可口可樂在碳酸飲料市場中的占比達到40%,第二名的百事可樂占比20%。這兩家企業就占了碳酸飲料市場的一大半,而且排名非常穩定,你們后面的那些公司隨便爭,反正我們倆永遠是第一和第二。
那充分競爭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肯定是好事啊。
對于創業者來說,你在這個行業里出頭的機會更大啊;對于消費者來說,沒人壟斷市場,就意味著沒人可以隨便定價、漲價。所以,在消費市場,充分競爭是好事。
現在,火鍋行業可以大致分為兩大塊市場。
一塊,是上游的供應鏈企業,比如,供應牛羊肉的,供應底料、蘸料的,供應蔬菜的,等等;另一塊,是下游的餐飲企業,比如海底撈、呷哺、巴奴這樣的火鍋餐廳,以及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火鍋食材零售商。
2
細分市場
其實,火鍋食材零售不算是新鮮業態了,我在兩年前就見過這種形式了。
當時,我和我的一個朋友在創業,我們做的是小火鍋外賣,就是把火鍋送到家吃的那種,所以對火鍋行業多少有一些了解。
我們去長春參加展會的時候,就見過這種零售店,在長春有好多,生意一般,沒什么人。而且,東北天黑的比較早,所以商業關門的也早,就更顯得冷清。
火鍋行業有個特點,就是冬天生意好,夏天生意差一些。所以,這類火鍋食材店不僅賣火鍋的食材,還賣燒烤的食材。因為夏天燒烤生意好,兩者兼顧。
火鍋和燒烤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烹飪技法沒有那么高的依賴,比較容易標準化。
火鍋好不好吃,主要看鍋底的底料和蘸料,食材只要新鮮衛生就行了,細微的差別,大多數消費者也吃不出來。燒烤,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你對用餐環境沒什么要求的話,完全可以在家吃火鍋。
火鍋食材超市賣的產品主要有這么幾類:鍋具,包括鍋啊,湯勺啊,餐具這些;食材,主要是牛羊豬肉、海鮮、各種丸子、魚滑、蝦滑;凈菜,就是各種清洗、消毒之后的蔬菜;水果,還有一些飲料、酒水,基本就是這些。
這種火鍋食材超市主打的是什么呢?是便宜。
這個好理解。作為消費者,我們是買回家吃的,我們沒有享受到餐廳提供的用餐環境和服務,也沒人在我們對面放個玩偶小熊,所以我們拿到的價格是剔除了餐廳房租、裝修、人工等固定成本的。在中國,便宜是最管用的賣點。
我昨天看到一份數據。2019年,全國人均月收入是2,560元。其中,城鎮人口月均收入是3,530元,農村人口月均收入是1,340元。
這個數據我沒有核實,但是我從一些其他渠道看到過類似的數據,基本差不太多。換句話說,大多數中國人的收入水平沒我們想象的那么高。
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我們可能覺得我身邊的白領差不多都是一兩萬的月收入啊,隨隨便便就是本科學歷啊。其實,這只是局部現象。
美團的創始人王興就曾經說過,中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占總人口的4%。我們平時聽說的那些高收入、高學歷的人真的只是少數人,而且他們集中在大城市是因為大城市的資源更豐富,機會更多,能付得起他們的工資。
我們一般去火鍋店吃飯,人均消費在100到200元之間,是很正常的。在這種火鍋食材超市,人均消費差不多在80塊左右。
按我們前面說的人均收入標準,對很多人來說,80塊吃頓火鍋,可不算便宜啊。所以,怎么拿到更好的價格,讓產品有更大的降價空間,是火鍋食材超市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3
行業痛點
既然說到這個問題了,那我就說說火鍋食材超市這個細分市場的痛點和難點。
在這我得先聲明一點,我后面要談的,是對這個細分市場的分析,而不是針對某個企業的。朝陽產業,也有不賺錢的公司;夕陽產業,也有活得好的公司。關鍵,還得看怎么經營。
那么,火鍋食材超市,都有哪些痛點和難點呢?
01
剛需消費?
首先,火鍋沒那么剛需。
我前面講了,火鍋是餐飲市場的第一大品類,這個不假。但是我們想想自己就知道了,你多久吃一次火鍋?你身邊的朋友,多久吃一次。
我相信,肯定有那種天天吃火鍋的人,我以前也遇到過。我們以前做外賣的時候,就有幾個顧客,每天差不多都在凌晨一兩點左右下單。我們當時還想,每天吃火鍋,不煩嗎?像這種特殊例子,咱們不能參考,咱們要看普遍性。
我們自己調研過一個數據,小火鍋外賣的年復購率是70%。什么意思呢,就是10個人里,有7個人會在這一年里再次下單。
聽著好像還行。那月復購率是多少呢?只有百分之十幾。也就是說,每十個人里,有八個或九個,一個月只吃一次火鍋。
這個數據是有代表性的,因為當時我所在的那家公司,是小火鍋外賣行業的頭部企業。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那些復購率低的顧客,可能去別人家下單了啊,或者去線下的餐廳去吃火鍋了啊。
有可能,但是這個比例不會出現本質的變化。如果把這些情況也考慮進去,全年每個月吃兩次以上火鍋的人也不會超過30%。
再加上你只做火鍋食材,對其他產品有需求的消費者可能直接就去大超市一起買了,圖個省事,就不會到你這來了,替代性是很強的。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點,火鍋沒那么剛需。行業火爆不等于你的店火爆。
02
供應鏈水平
第二個痛點,是供應鏈水平參差不齊。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接觸過一些供應商。供應鏈、采購,這里面的水很深。
兩塊肉,放在你面前,你如果不是干采購的,你根本看不出來哪個好。而且,同樣一種食材,不同等級之間的價格差特別大,而且你還絕對吃不出來。
以前,我同事就給我做過一次盲測。兩個同類食材,口感不同,一個比較脆,一個比較筋道。我個人比較喜歡脆的那個,好多其他同事也都和我一樣,喜歡脆的那個,但是脆的這種比筋道的那種便宜40%。
我曾經問過我的合伙人一個問題,做采購最大的挑戰,是不是要學會判斷產品的優劣啊?他說,不是。做采購最難的地方,是你得知道好產品是哪產的,在哪能找到。至于判斷產品質量、等級,看的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了。
他一說,我馬上就懂了。就比如羊肉吧,你要是讓我干采購,我都不知道去哪找那些供應商,是不是都在內蒙啊,完全兩眼一抹黑,但他就知道去哪找。
而且,有些大供應商不會隨隨便便就跟你合作的。人家的貨是要供給大廠的,做的都是大單。你體量小,人家都不跟你玩,更別說給你好價錢了。
現在,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線下選址能力,你選的門店位置好不好,房租是不是合理;第二個是你對數據的挖掘能力,你會用數據做分析,做推薦嗎;第三個,就是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
換句話說,你能不能買到專供的產品,你能不能買到比別人質量更好的產品,你的采購價格是不是比別人低,你的貨是不是供給穩定,不會缺貨,你的貨在途時間是長,還是短,能不能保證新鮮,冷鏈溫控做的好不好。這些問題,考驗的都是供應鏈的能力。
作為火鍋食材零售商,至少得有幾百個產品吧,否則你叫什么食材超市呢。可是這幾百種產品背后,可能是幾十甚至上百個供應商在生產,光協調他們的生產和配送,得花多少精力?
如果你的量大,你還能影響他們的生產決策;如果量小,你就只是他們的一個渠道,談不上什么對上游的改造。
03
物流
第三個痛點,是物流。
這里說的物流,是B端物流,也就是食材生產廠家給零售商供貨的物流。
我舉個實際的例子,如果你自己開了一個食材超市,你在某一天要訂貨了,接下來你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首先你要看各個廠家的庫存和生產排期。如果有貨,那還好說,等著收貨就行了;如果庫存短缺,那你就等吧,哪天輪到給你生產,那得看你的采購量和下單時間。
接著,廠家發貨了,你又有得等了。中國食材產業有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產地分散。我們在第一期節目里也講過。
比如,牛羊肉,可能是內蒙或者是西北來的;海鮮,那就是東部沿海地區生產;丸子、魚滑這些可能是中原的省份給你供。
發貨地點不同,在途時間也不同。等收貨的時候,你明明是同一天下的訂單,結果要跑好幾次物流中轉站。
你說,我就在家等不行嗎。可以啊,貴啊。門到門的物流價格,比你自己去提貨貴很多啊。而且,有些物流商不提供門到門的服務。你只能去貨棧提貨。
所以,做火鍋食材超市,要想給加盟商或者自己的直營店提供好的服務,想讓下游門店省事,那你只能自己費事,也就是自己建物流。
自建物流是個巨大的坑。京東就是自己建的物流。好處是送貨快,服務好。但是京東物流已經做了十三年了,到現在也不掙錢。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23個億。
現在,有的食材零售商已經做這件事了,因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看不到數據。但是以常識判斷,我是挺擔心物流部分對企業造成的財務負擔的。
04
利潤率水平
最后一個痛點,是這個行業沒你想的那么暴利。
我們都知道,國內生鮮行業,哪個企業做的最好?是永輝。永輝一年可以做840多億,體量是海底撈的3倍多,可是毛利率只有21%。
在采購議價過程中,采購量是最大的談判籌碼。量上不去,采購價就下不來。體量小的零售商,是不可能拿到好價格的。
火鍋食材中,很多產品是凍品,或者是常溫產品。作為原材料,采用的都是預包裝,標準化程度是比較高的。既然是標準化的產品,完全可以用成本更低的方式去建渠道。
比如,在網上售賣,直接快遞到家;再比如,用前置倉的方式做同城即時配送。而線下門店光房租、人工、設備折舊這幾項,就是不小的開支。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就目前來看,火鍋食材超市是一個沒那么高頻,也沒那么高毛利,還要承擔巨大的物流和固定開支的創業項目。
至于它是不是門好生意,我相信,你會有你自己的判斷。
2020年7月29日
有▲標志的圖片或視頻為作者實地拍攝或重新整理,其余素材均來自網絡
商業研究-老李讀史-老李閑話
我堅持
有內容的原創,有態度的表達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