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材賽道吸金不斷:風口還是泡沫?
本報記者 蔣政 北京報道
“官方辟謠。”對近日被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鍋圈食匯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外界關注這家公司并非沒有理由。作為國內火鍋燒烤食材一站式購物品牌之一,其背后代表的火鍋燒烤食材的細分賽道,正在吸引諸多玩家進入。三全食品日前推出涮烤匯項目,滿足家庭消費者一站式采購火鍋、燒烤需求。海天味業線上推出火鍋食材,即日進軍線下。有行業人士提到,目前同類型的企業有1000多家,規模大小不一。
行業的新模式。但需注意的是,在家吃火鍋的場景是否為高頻需求。
“在日常消費領域,消費頻次、消費產品是否剛需、產品價格都直接決定著商業模式是否成功。從目前來看,這一模式的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吳志偉說。
入局者眾
三全食品推出的“涮烤匯”日前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家商超正式亮相。這一項目在終端以超市中的場景化集中陳列出現,滿足家庭消費者一站式采購火鍋和燒烤需求。未來計劃在全國打造5000個以上陳列終端。
“這是我們初試的項目,目前正在運行中。將來具體走向還不能下定論。”三全食品董秘李鴻凱告訴記者。
目前,提供火鍋燒烤市場一站式購物的品牌有很多,但是通過商超渠道的品牌還不多見。
事實上,這并不是三全食品第一次接觸這一細分賽道。2017年,三全食品5000萬元投資鍋圈食匯,這是一個主打火鍋燒烤食材一站式購物平臺,通過開設線下專賣店的形式,目前已經擴張至3600家門店。
也就是說,在投資鍋圈食匯近一年后,三全食品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兩大品牌均是搶奪在家消費火鍋這一場景,未來在業務和消費人群上將有重疊,或將形成正面競爭。
但鍋圈食匯相關負責人認為,三全食品和鍋圈食匯在銷售渠道和品類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化。從目前來看,三全食品主做商超,鍋圈食匯是線下專賣店。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火鍋燒烤是餐飲渠道的細分品類,在新生代成為消費主力之后,這一賽道的市場容量越來越大。但是,這個賽道要想做好,也需要做到規范化、資本化、專業化、品牌化和規模化。目前這個行業處于導入階段。
只是,這似乎并不影響資本關注這一領域。近日,鍋圈食匯已傳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鍋圈食匯正考慮明年年初在香港上市,并希望籌集4億至5億美元(約31.2億至39億港元)。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根據其發來的信息顯示,公司IPO計劃暫不方便透露。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火鍋和燒烤食材是標準化程度高、包裝食品程度高的一個品類,且市場容量相對很大,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就低,所以資本相對更加關注這一領域。
僅在河南,除了鍋圈食匯之外,還有涮便利等品牌。川鼎匯、九品鍋、鍋奢等品牌也在極力進行擴張。另有信息顯示,8月11日,海天味業在其官方旗艦店推出首款海天牌火鍋底料,有韓式辣牛肉、新疆番茄等四種口味,不日將進入線下銷售。
深挖護城河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各地主打火鍋燒烤市場一站式購物的品牌不下千家,規模大小也是不一,這就導致市場品牌魚龍混雜。
在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看來,這一業態的準入門檻并不是很高。生產制造端,產能是過剩的,品牌方做好整合即可;冷鏈等項目可自建,也可尋找第三方服務。但是,要想做好這門生意,則對品牌方提出很高的要求。
“核心競爭力在于消費場景下的食材整合能力,這對品牌的供應鏈能力和研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業內多家一站式購物平臺選擇快速擴張的原因,就是希望通過擴張保證足夠規模,然后反過來強化供應鏈能力。”文志宏說。
記者注意到,雖同為一站式購物平臺,各個品牌的核心產品的側重也有所不同。
鍋圈食匯產品較為均衡,但尚處于優選階段,自主研發的產品占比較少。
而三全食品作為食品制造商,研發能力有很大優勢,但只是銷售自家產品,產品種類難免單一。
從山東起家的鍋奢,利用區域優勢,打造海鮮供應鏈條。
對于品牌方而言,通過規模可降低運營成本。而對于加盟商而言,是否盈利才是唯一標準。鍋圈食匯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就曾遭遇質疑。
有媒體曾經報道,鍋圈食匯在線上平臺的銷售并不是很樂觀,招商人員聲稱“25萬元啟動資金,1年回本”的承諾也引發質疑。
鍋圈食匯的招商政策是不收取加盟費,統一要求選址一家臨街60~80平方米的店面,標準店鋪啟動資金需要25萬~28萬元。此前,鍋圈食匯打出“10個月或1年回本”的“承諾”。
根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計算,按照零售業的凈利推算,如果10個月回本,那每天的營業額需達2.7萬元,這對門店客流和單價要求很高,并不容易實現。
文志宏提到,通常情況下,偏向于生鮮食品類的商鋪,門店終端毛利應在30%左右。如果毛利過高,終端產品價格就會沒有優勢。毛利過低的話,加盟商就難以生存。
“這涉及到門店商品構成、陳列以及服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文志宏說。
對于加盟店的盈利和存活率情況,鍋圈食匯方面并未向記者透露具體數據,只表示:“通過運營培訓、技術支撐、產品服務等多維度幫助合作伙伴。”
但其提供的另外一個數據顯示,鍋圈食匯門店銷售2020年保持了大體量規模增長,同比去年增長400%。
“加盟連鎖行業比較常見的現象是,門店數量速度發展很快,但是具體門店的經營情況并不均衡。這與門店選址、服務以及商品配送等有很大關系。”文志宏說。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火鍋燒烤食材供應商,包括鍋圈在內的多個品牌,其實與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生產制造企業,并不存在競爭關系。
相反,后者還可以為一站式購物平臺提供產品。鍋圈食匯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和上游近500家廠商達成合作,其中30多家為上市合作企業,提供產品加工、包裝和質檢。
風口還是泡沫?
公開數據顯示,5萬億的餐飲市場,火鍋品類獨占兩成擁有萬億市場規模。但餐飲行業尤其是中式餐飲向來不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不過火鍋以及奶茶因為食材標準化程度高、消費頻次高等頗受外界關注。
鍋圈食匯僅成立3年多時間, 累計融資額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但相較于奶茶市場一波波倒閉的前浪和涌進來的后浪,火鍋燒烤食材供應,尤其是一站式供應的模式還尚未接受市場長時間的考驗。
注意的是,在家吃火鍋是一個低頻需求,并且線下門店也有距離限制,流量能否支撐門店運營,從長久來看還有待觀察。
“另外,滿足在家吃火鍋的渠道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超市、菜市場、社區生鮮店、叮咚等線上APP等,不一定需要專業的火鍋食材供應商。”他說。
根據他的投資邏輯,對于消費領域的初創品牌,其更關注消費頻次、產品剛需以及價格等三方面因素。
“消費頻次決定了市場容量有多大,低頻的產品需謹慎;消費產品是否為剛需同樣重要。對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來說,買菜和買肉是剛需。消費者完全可以在買菜買肉的同時,順手購買丸子等冷凍產品;最后就是價格。越是高頻消費的產品,消費者對于價格越敏感。”吳志偉說。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提醒,需警惕部分品牌方沖量圈錢,然后賣出套現。
事實上,類似事件在餐飲領域并不少見,奶茶就是其中之一。以能占卜獲得眾多粉絲的答案茶一度風靡一時,并且通過放開加盟迅速擴張。但是截至目前,這一品牌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了聲音,很多門店也都銷聲匿跡。與此同時,網紅茶飲同質化、新品創新遲緩等問題都使得整個市場呈現出疲態,消費者的熱情也逐漸消退。
不同于奶茶市場,火鍋燒烤食材一站式購物概念從興起至今也不過三年時間左右,該模式能否走通、長久盈利能力如何,依然值得外界關注。包括鍋圈食匯在內的入局者們,也需要在市場的巨變中不斷地證明自己。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鍋圈食匯逼近萬店,縣城鄉鎮占了近一半界面新聞2023-10-07 18:06界面新聞2023-10-07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