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食材超市的“戲法”:舊把式,老騙局?
前陣子,小區對面新開了一家火鍋超市店,裝修和配色都頗有格調,但也不足以成為U荔君進去消費的理由。
直到在電梯間被岳云鵬洗腦之后,每當我想吃火鍋時,我都無法控制自己想走進去購物的腳步........
不知道
究竟為什么?在
01
字節跳動也對準了火鍋便利店
2020年上半年“鍋圈食匯”宣布完成由IDG資本領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短短半年時間,鍋圈已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4.5億元。
同一時間,“懶熊火鍋”也宣布完成數千萬融資,投資方為字節跳動,來完成本地生活領域的布局。
意,大量新玩家跟隨入局。
另一方面,在各個頭部企業仍處于跑馬圈地、暫未形成業內壟斷的階段,許多新玩家都期望在紅利期分一杯羹,一窩蜂涌入市場。
IDG、字節跳動的入局讓輿論普遍認為火鍋便利店已迎來風口。
02
新噱頭?真風口?
近距離觀察風口起落,每一次的風起都在攪動人的欲望,也讓各行業更浮躁。迎風而上很容易,成為“站在風口上起飛的豬”絕非易事,貿然激進的墜落者也絕非少數。
長期來看,餐飲社區化定是未來的趨勢,無論是新型社區餐飲,還是社區食材便利店,都存在廣闊發展前景:
- 社區內具有剛性消費需求,且未來還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 社區更靠近消費者,滿足對于便利性的需求,有助于與消費者保持高粘性
- 社區具有更豐富的消費場景以及更多的商業空間的可能性
火鍋這一品類,作為餐飲行業市場規模較大的細分賽道,發展較為成熟,無論是鍋底還是食材、蘸料,都已經擁有足夠完善的供應鏈條,且火鍋在全國范圍內接受很高。選擇火鍋品類入局食材超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火鍋超市業態并不局限于火鍋食材,還有燒烤食材、中餐菜、地方特色小吃等產品。未來隨著產業生態成熟,更多食材、菜品會逐步進入,火鍋便利店的用戶群更傾向于社區消費的業態。而選擇從火鍋品類進行切入,更容易建立差異化認知,產生首次體驗。
03
舊把式,老騙局?
現在火鍋業態超市全國有幾十個品牌,叫的上來的有:海底撈、鍋圈食匯、懶熊火鍋、自然饞、川小兵、鼎匯豐、川鼎匯等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加盟機制進行鋪場。
不免得有人會質疑,難道又是智商稅檢測器?
又是打熱市場后進行快速回流的快招公司么?
經過U荔君的細心研究,火鍋便利店頭部品牌的形成是火鍋消費業態的大趨勢,而一些新入場的小品牌或許真的是來隨風割韭菜的。
火鍋本身而言:它具備極強的社交屬性,消費者通常3-6人用餐,人群兼容朋友、家人、同事等,是社交聚餐的重要選擇之一。
盡管火鍋正逐漸走向具有消費習慣依賴的生活餐飲,因為社交仍是火鍋消費的主流需求,目前堂食仍是火鍋消費的主流市場,而火鍋外賣、火鍋食材超市補充的是正在興起的家庭社交消費場景。
家庭消費具有兩個核心需求:便利性、性價比。
從便利程度來看,傳統火鍋外賣配送速度較慢,且手機上無法看到具體實物,對突發性較強且對品控要求較高的家庭餐飲來說,火鍋外賣失去了外賣最引以為傲的便利性優勢。從客單價格來看,火鍋外賣大多為堂食門店的業務延展,較低的消費頻次會被迫承擔門店成本,再加上配送成本,火鍋外賣達到消費者手中時價格普遍偏高。
而火鍋便利店由于較為貼近社區且無需承擔堂食店無關成本,既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即時可獲性的需求,又能以低于堂食店外賣的價格滿足消費者的性價比需求,從而能夠促進火鍋家庭消費得到更好的釋放。
未來的消費市場被各行業大佬攪動得風起云涌,對于商家來說,入局火鍋便利店賽道,或許有些困難,想要做大做長久,強有力的供應鏈系統資源是競爭到最后根本,“鍋圈食匯”提到自己的門店價格比超市售賣價要低百分之10左右,畢竟價格才是硬實力。
作為普通消費者而言,只能躺好了享受便利即可,就像對待早些年的共享經濟一樣,他強任他強,我自清風拂山崗。
有趣的商業報道,盡在U荔生活~
END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