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火鍋,一般選購哪些食材比較好?
相信火鍋愛好者都深有體會,即使是一人食小火鍋,也很容易實現食材多樣化、做到營養均衡。
魚蝦水產和各種豆制品可以補充蛋白質。
豬肚、鴨腸等動物內臟也可以補充礦物質。包括全血類的制品,營養價值也很高,對于女性很有意義,其中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質高,鐵也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菇類谷氨酸含量高,味道鮮美,同時含有一定的維生素D和膳食纖維,也是火鍋的一味好料。
用清湯鍋燙含水量高的蔬菜,不僅能均衡吃肉的油膩口感,也能平衡營養。油麥菜、茼蒿、豌豆苗等綠葉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薯類、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材涮一涮可以替代主食。當然如果另外準備主食的話,比起精米白面,更推薦粗糧和雜豆。

煮食更健康
從加工方法的角度來說,火鍋是很有優勢的,畢竟火鍋本質上就是“開水煮一切”,然后立刻食用,比較新鮮。
雖然水煮對熱敏感性維生素的破壞比急火快炒要多,但是一般炒完的菜也不是立刻就吃,如果再等一會兒,營養素照樣會被破壞。水煮的溫度最高也就100℃,不會像油炸、高溫焙烤一樣產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質,從這個角度來說火鍋還是不錯的。
醬料可控,減鹽減油
雖然火鍋店里往往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醬料臺,但如果是本身湯底味道較重的火鍋,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蘸料。對于本身就帶油的湯底,從控制熱量的角度,干碟比油碟更值得推薦。
如果怕辣的話,可以蘸一些醋。如果湯底本身比較清淡,也不推薦將各種醬料一通混合。各種醬料在制作過程中都添加了大量的油和鹽,要是貪圖各種醬都吃到,顯然醬料總量就會過多。
理論上講,煮完菜之后再蘸料,未經稀釋的調料只需要蘸上一點點,就可以有強烈的味道。不妨把蘸料放得相對少一些,總體攝入量低一點,也一樣能有滋有味。比起所有的食物都是同樣的味道,感受不同食材的本味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嘗試清淡的鍋底
除了推薦大家選擇簡單的蘸料,也更推薦大家嘗試更清淡的鍋底,比如前面提到的椰子雞。甚至海鮮和根莖類植物、菌菇煮出來的湯本身就已經足夠清甜。牛油火鍋中的厚油自然是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而爽口的酸菜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不低,不建議經常吃。
肉湯不要喝
用湯煮過的肉,營養大部分都還在肉里,而傳說中很有營養的肉湯,里面全是脂肪、亞硝酸鹽和嘌呤。原湯“化”不了原食,從健康角度不建議喝肉湯。
如果執迷于喝湯,最好在鍋剛燒開、還沒下肉和豆制品的時候喝,這時湯里的嘌呤比較低。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尤其注意不要喝湯,更不要喝酒,酒精會抑制尿酸的排出,可能誘發痛風。

調整煮食順序
大多數人吃火鍋可能會一上來就先涮肉,等吃膩了想起來再加點菜,最后涮淀粉類的食材,這樣一不小心就吃了很多肉而吃不下別的東西。涮火鍋常見的肉丸類、肥羊、肥牛的脂肪含量都非常高,吃了太多使人發胖,而且過多的蛋白質對于一些人來說也不好消化。
可以換一換煮食順序,先放點藻類、豆制品、蔬菜、薯谷類,膳食纖維和植物蛋白可以延緩糖分的吸收,先吃點薯谷類墊肚子也可以幫你控制肉的攝入量。另外需要提醒,四季豆或者鮮黃花菜一類的菜一定要充分加熱熟透,否則會有中毒的風險。
注意原料安全性
如果在外就餐,可能還要考慮一下食品安全風險。不乏有黑心商家用辣味來掩蓋食材的不新鮮。另外火鍋底料安全性也是要注意的。
曾經有抽檢發現,有個別商家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來做火鍋底料,包括罌粟殼、罌粟粉、工業石蠟等等。出于食品安全考慮,一定要選擇證照齊全、環境比較整潔的火鍋店。

飲料合理搭配
至于吃火鍋時候搭配的飲料,原則上是選擇低糖的飲品,一般的茶水就已經很好了。除了前面提到的避免喝酒之外,碳酸飲料也會增加代謝負擔,如果為了解油膩,可以搭配新鮮清甜的完整水果。而如果是吃辣火鍋,牛奶、豆奶等含蛋白質的飲料對解辣有一些幫助。


個人簡介:顧中一,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全國首批科學傳播副高職稱,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八年三甲醫院營養師經驗。所著科普圖書已銷售十余萬冊,入選福布斯中國50位意見領袖榜。歡迎在知乎和各個平臺關注我哦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重慶火鍋食材如何香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