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品牌連鎖餐飲的共同選擇—新時代餐飲的破局之道
原標題:500+品牌連鎖餐飲的共同選擇—新時代餐飲的破局之道
圍城:需求動能與經營質量的落差
一邊是星辰大海,一邊是企業圍城,這個古老的行業如何在新的時代獲得新的發展動能、從業者贏得社會大眾尊重……
餐飲企業如何實現“破局”?
中國餐飲經歷2020年疫情黑天鵝影響,短暫出現15.4%下滑,整體規模降至3.9萬億,源于積極有效的防疫策略,及人間煙火的剛性需求,2021年已恢復至4.7萬億。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預測,2025年有望突破7萬億,保持GAGR 14.0%增速,其背后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帶動的餐飲消費品質追求,以及生活飲食消費觀念正在釋放外出就餐、外賣到家等需求,這是保持旺盛發展動能的非常龐大的消費市場。
行業市場整體向好,但個體品牌發展與經營質量依然存在諸多挑戰,具體表現為:
● 整體產業集中度還非常分散,2021年餐飲百強營收占比CR100不足8%。作為這樣一個分散的市場,專業化分工協作與規模化效益都難以顯現出來,沒有產業成熟的專業分工基礎,個體難以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 雖然市場競爭已相當激烈,但企業因原料、產品、管理都還處于相對初級粗放的階段,餐飲企業整體對公眾認知還是比較傳統,對專業資源、人才等吸引力不夠,無法聚集優勢資源形成突破。
● 一般餐飲業對門店、人力依賴性都非常高,三高一低的財務模型(高增長、高盈利、高現金流、低負債)要實現突破非常難,加之餐飲消費口味地區、人群差異等因素需要始終保持創新,需要企業家尋求模式創新才有機會獲得長遠發展可能。
實踐:標桿帶路,撥開迷霧見月明
從1980年第一家餐飲個體商戶悅賓飯店出發,中國餐飲業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發展一路走來,從上世紀90年代的麥肯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到本土品牌真功夫、凈雅、小肥羊等崛起,40余年歷程中有的品牌消失了,有的勉強維持,有的發展迅速甚至走向資本化快車道……
金蝶從2010起布局進軍餐飲行業,一路見證了行業近10余年的變遷。從早期服務北京凈雅、海港,到今天星羅棋布的大眾品牌連鎖餐飲,與不同業態的領軍企業共同實踐探索,服務的范圍也從財務、供應鏈逐步深入到央廚加工、訂貨配送、門店經營、私域營銷等,成為企業發展過程的“數字化顧問”,出謀劃策、落地保障,積累成功案例500+,我們可以通過具體案例來剖析這個時代餐飲企業的轉型升級的可能,幫助大家找到適合企業自己的破局路徑。
重度門店餐飲如何通過精益管理改善效益
甘肅和家和(蘭州海鴻):
成本偏差從20%下降到2%
庫存降低60%以上
餐廳食材損耗下降20%
甘肅和家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大西北的大型餐飲連鎖企業,現有5大品牌共21家,立志成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桿企業,榮獲“蘭州市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店”、“甘肅省第二屆廚師節暨烹飪大賽團體特金獎”、“標準化廚房標桿店”等稱號。
01更強的交付力
生產過程全程數字化,實現了MES工位屏+電子秤+條形碼,生產計劃精準對接門店需求,生產數據即時采集,生產過程實時透明,成本偏差從20%下降到2%、庫存降低60%以上。
02更好的收益力
全面實現阿米巴管理,車間、餐廳檔口實現獨立利潤考核,餐廳菜品成本、利潤實現日核算,通過成本驅動,降低企業整體供應鏈成本,餐廳食材損耗下降20%,部分食材實現了零庫存。改變了財務職能,由原來的核算職能變成了為門店賦能提供財務分析,幫助門店及時發現經營問題,驅動門店經營管理者持續改進。
快時尚餐飲如何通過數字化走向線上渠道
深圳樂凱撒:
從主打堂食到50%業務來源外賣
小程序下單達15%
會員突破600萬
深圳市樂凱撒比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紅杉資本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餐飲企業,擁有130多家門店,業務從廣深走向華東、西南地區。
01更好的獲客力
企業注重產品口感,過去堂食占比較高,客單價定位100元以上。2020年疫情突發影響到堂食,樂凱撒第一時間加大線上訂單的獲取,開通外賣、小程序等下單渠道,經過1年多的積極儲備和產品調整,2022年奧密克戎疫情來時應對從容了許多。目前超過50%的業務來自于外賣,自營渠道的小程序的下單達到了15%,會員突破600萬。創始人陳總堅定地表示這個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依托門店孵化特色SKU,通過央廚走向社會化
廣州如軒砂鍋粥:
產品標準化生產
布局130多個渠道
廣州如軒砂鍋粥隸屬于五仁餐飲集團,為以經營特色海鮮砂鍋粥為主的特色餐飲連鎖品牌,榮獲“中華美食名店”、“加盟投資價值獎”、“中國餐飲連鎖十佳著名品牌”、"廣東特許經營50強”、“中國粥店連鎖十大服務明星企業”、“中國餐飲連鎖最佳誠信企業”、“最受消費者喜愛粥品名店”、“中國粵菜名店”……
01更好的產品力
公司創始人羅總看到消費者對粵式餐飲的鐘愛,在2019年斥巨資籌建日宥央廚工廠,將乳鴿、蝦餃等食客愛點的餐品,通過中央廚房集中預加工,產品標準化全面提升,產品品質統一,口味統一,出品時間更短,并通過不斷經營把這些產品推向朋友的餐廳、商超等130多個渠道。
觀察:揭秘餐飲破局背后的密碼
外在總是紛繁復雜,抽絲剝繭需要找到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是我們總結觀察工作的價值,只有不斷剖析剔除外在或短期影響因子,才能真正幫助企業找到長期堅持的所在,不斷實地用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做企業不只有夢想與戰略,第一要務還是賺錢。到底什么阻礙了盈利呢?“重資產業務模式”、“邊際效益降低”是餐飲企業經營最大的圍城。早期很多創業者一頭扎入餐飲行業,支一個攤位、搞幾張桌子,自己家人起早貪黑,這是一個初期的作坊,隨店面增加突破幾十家后,會發現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弱,甚至出現虧損,這背后根本原因,大概在于以下的重資產、低邊際效益的經營模型。
假設因開店擴大地域、消費群體覆蓋實現收入線性增長,我們大致分析下成本結構與變動:
● 單門店的房租、人力、桌椅板凳、食材消耗等門店成本隨著規模同比例線性增長,例如開1家門店收入100萬投入90萬,開20家還是同樣成本率,更要命的是這些成本項每年還將按照大環境決定的5%左右速度在增加。
● 后端成立了總部管理職能組織,不得不租個總部辦公室、雇一些專業人士來輔助,各種管理分攤的費用隨之而來。
● 隨著業務多人多部門協作帶來信息溝通、步調不一致的效率損耗,又進一步增加了間接成本。
在這個假設模型下必然推導出一個結果,一些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時出現停滯增長,或者開店越來越多財務損益數據卻越來越難看,不得不停下來。
當然這個模型剔除了一些因素,例如門店增加后帶來的品牌溢價等,但大體勾勒出了這個行業企業經營的“圍城”的輪廓。面對如此經營挑戰,新的時代企業如何破局?以下為金蝶的一些建議:
做薄企業,降低固定資產、轉化變動成本
首先要從產品力出發
行業在發展、對手在進步,企業自身從1家店逐步走向N家店的連鎖也是必然之路,但在這個過程不能簡單的固定資產投入,需要尋找到最大可能的變動成本機會。把人、場、貨全部拿捏在自己的手里固然心理安慰,但要全部駕馭需要非常藝術和強大算力,稍有不慎或外部諸如疫情突發,難以調轉。
餐飲的本質是解決消費者“吃”的問題,所以刨除一切,“產品”是最內核。不好吃,門店、人力都是浪費,所以從產品這個維度尋求降低固定成本、轉移變動成本的最大公約數。例如過去菜品幾乎都在門店制作加工,是否有機會集中化生產來,對廚師、場地、食材都會出現變動成本或準變動的可能,門店變得更貼近銷售服務職能,生產轉移到央廚,這也是絕大部分餐飲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都會采取的業務改造,本質是在把企業的核心產品力打造出來。這里的產品力不是簡單的配方,還在于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性價比、工藝食安穩定控制等核心能力。
調整對門店、人力重度依賴的業務結構
獲客渠道需要全方位改良
如果門店是不得不開的,那在同樣門店基礎上增加銷售渠道實現更多收入來分攤固定投資,那也是突破圍城的一個最直接的手段,正如當前絕大部分企業開通外賣、外帶的模式所帶來的獲客力一樣。
但企業需要慎重評估開通一個新的渠道的整體成本,例如增加人手、渠道推廣費用與傭金、以及帶來后端供應側因業務量帶來的成本增加、包括因渠道差異帶來的產品、交付組織全方位能力的評估,避免出現叫好不叫座等得不償失的情況。2020年疫情剛出現,很多企業嘗試開展配送到家,但因自配送能力不足、訂單處理響應不及時等反而導致消費者不滿意、運營成本更高的結果。
另外在產品做出對現場制作依賴較低的調整之后,前端采取降低門店面積、位置依賴的業務結構調整,又或者加盟、聯營、甚至進入其他品牌都是一個很好破局手段,但前提是企業的產品可以支撐當前的業務模式。
餐飲不是做一次買賣,由產品力獲客力交付力等形成的好口碑是關鍵
各家企業除了自身開發的產品、口味特色來吸引消費者核心能力,滿足消費者不同場景的需求的渠道通路,餐飲企業做好供應保障是重中之重。食材講究新鮮,因此不可能囤積庫存來解決供應保障,需要保持一條低庫存水平、高周轉的供應鏈,這樣才能保障出品的口感、食品安全以及庫存損耗控制在合理水平,一個從需求獲取、及時配送、加工生產、采購等全鏈路端到端的交付力是關鍵,因為集采集配的規模效益、高效協作的效率將在這個過程得以實現,最終轉化為企業破局致勝的法寶。
作為回頭客的另外一個手段是對客戶更深入的理解,通過鏈接消費的口碑來評價與改進企業自己的業務過程,也是有效驅動企業發展進步行之有效的方式。
---------------------------------------
(市場有風險,投資交易需謹慎。所涉標的不做任何推薦,據此投資交易,風險自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