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快餐三兄弟在中國境遇為何如此不同?
無論是所謂的漢堡、披薩還是三明治,這些品類在全球范圍內都早已經跑出了萬店品牌,比如麥當勞(漢堡),達美樂(達美樂)以及賽百味(三明治)。
但在中國市場,我們看到的現象似乎是漢堡品類具有一邊倒優勢,在中國消費者心智中的成熟度也明顯領先披薩和三明治品類。
這其中的原因,究竟為何?
不過,在正式開始討論前,筆者有一個反常識的認知需要補充說明下:中國人對于漢堡和三明治的認知,其實和西方社會是不大一樣的。
在中國人看來,三明治和漢堡的區別主要在于兩者用的面包不同,三明治是用方形、三角形的吐司或長條面包夾著肉和菜的,而漢堡是有兩片小圓面包上下夾著餡的。
但若要嚴謹的界定,從概念范圍來說,Sandwich > Burger > Hamburger。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Sandwich(三明治)是指任何以面包作為另一種食物的容器或包裝物的菜肴。
在歐美人,特別是美國人的認知里,這三者的主要區別就在于肉,而且只有內夾由絞肉(Ground meat) 制成肉餅的Sandwich,才能被稱為Burger;而只有內夾由牛肉絞肉(Ground beef)制成肉餅的Burger,才能叫做Hamburger。
因此,漢堡的全稱應該是“Hamburger Sandwich”,也就是一種夾著牛肉餅的三明治。
在中國的KFC和麥記里,不管夾著什么餡的都叫“堡”,其實只是入鄉隨俗,為了適應中國人的理解方式。所以,洋快餐里賣的最好的雞腿漢堡,其實是老外眼里的“Sandwich(三明治)”。
當然,隨著過去數十年來快餐文化的盛行,“堡”的名氣越來越大,已經基本從三明治體系中剝離出來,如今自成一派確實也是事實。
為了便于分析問題,接下來我們對漢堡、披薩和三明治的討論,都是基于中國人的認知習慣而展開的。
菁財資本認為,在中國市場造成漢堡品類遠比披薩、三明治品類流行的核心原因是:除了品類本身的一些特征,主要還是領軍品牌造的“功”和“孽”。
一、討喜的漢堡
先說漢堡品類所謂的代表性品牌——肯德基、麥當勞。
早在1987年,肯德基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開出了首店,而麥當勞的時間點是1990年。可以說,麥肯算是最早真正重視中國大陸市場的外資連鎖快餐品牌。
特別是當年的肯德基,因為在美國市場被麥當勞等品牌壓著打,使其對中國大陸這塊新興市場充滿了期待。
20世紀80年代,肯德基率先嗅出中國本土市場的巨大潛力,還在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前,去以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進行了試運營。
正是因為麥肯數十年來的用心經營和品牌宣傳,漢堡在中國大陸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品類,比如很多國人的童年里就有關于漢堡的記憶。
除了門店眾多的麥肯,中式漢堡品牌“華萊士”也有2萬多家店,塔斯汀有近5千家門店,并都還在持續增長中。
回到品類本身的特點,漢堡以其圓圓的形態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且“萬物皆可包”的觀念適應了國人對美食多樣性的需求。
而且漢堡比披薩更適合單人帶走或堂吃,更契合城市生活的快節奏。相較于三明治,漢堡則更符合國人的口味偏好,比如肯德基的“香辣雞腿堡”幾乎就是為了國人量身打造的。
二、尷尬的披薩
作為國內最早的披薩品牌開拓者,必勝客早在1990年于北京開出了第一家門店,算起來在華的歷史也已有三十余年。
當初,為了與麥肯形成明顯差異,必勝客選擇了“休閑餐廳”的概念,將人均消費由20元左右提升到70~80元,服務對象也升級為中青年白領和中產階級。
長此以,披薩帶給中國消費者最突出的印象,是“貴”+“大”。
早期,因為可以享受著外資品牌的紅利溢價,很多國人也把必勝客餐廳當成社交聚餐,甚至是舉辦婚宴的場所,“披薩店”們在中國發展的還不錯。
然而,伴隨著洋品牌去魅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在與充滿多樣性的中國正餐餐廳相較之下,必勝客主打的休閑聚餐功能,其豐富程度和口味并不占據優勢,因此這些原先被忽視的缺陷如今愈發顯著。而且現階段在環境上優于必勝客的中國式休閑餐廳,也已屢見不鮮。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許多國人眼里,披薩給人的總體價值感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在中國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面餅產品。同時,“體積大”這一大眾刻板印象的影響,成了披薩品類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拓展的原罪之一。
再者,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快節奏生活的流行,中國消費者對單人式快餐的需求正逐漸增加,而披薩這類產品的消費場景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局限。
三、委屈的三明治
1995年,賽百味進入中國,比麥當勞晚了5年,比肯德基晚了8年。但相比麥肯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賽百味似乎是帶著一種迷之自信進入中國市場的。
彼時賽百味的聯合創始人“弗雷德”來華考察時,看到生意爆棚的肯德基,曾信心滿滿地判斷自家餐廳起碼能開2萬家,非常自信,甚至是自傲。
其實也可以理解,在2000年左右時,賽百味在美國市場的表現甚至壓過了麥當勞,因此似乎就美國市場而言,就足夠賽百味創始人做著超越麥當勞的美夢。
雖然,賽百味一副優勢在我的心態,但現實是除了自身開店不順利,還“成功”帶偏了國人對三明治的印象。
賽百味的三明治里需要有大量的蔬菜,而熱面包的彈性差,容易影響蔬菜脆度,所以面包要放冷后才能做三明治,再加上一杯標配的冰可樂,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喜歡熱食的習慣。
或許是為了提振大眾的消費熱情,賽百味后續把薯片、汽水、曲奇等高熱量快餐食品加入了菜單。如此一來,賽百味品牌離“健康”的標簽也越來越遠。而且受物價水平等因素影響,賽百味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可以說與“便宜”無關。
因此,賽百味在美國市場憑借便宜和健康立足的優勢,在中國市場并未得到體現。
四、未 來 展 望
菁財資本認為,不論是漢堡、披薩,還是三明治,這些歷經時間考驗的大單品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特別是三明治領域,國內目前尚未出現專注于該品類的絕對巨頭品牌。除了便捷、美味、營養均衡的特點外,三明治品類本身還具有健康標簽,適用于多種消費場景,且產品創新空間很大。
比如菁財資本參與深度賦能的EGGBOMB,品牌通過推出蛋明治產品,創新三明治呈現形式,使其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創始人創立的初心也非常簡單——想為國人創造一個屬于自己本土的三明治品牌。
感謝吳小劍、王喆辰、孫平同學,參與本文的頭腦風暴。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文獻:1、《洋快餐披薩,敗走中國》,IC實驗室;2、《為什么90%以上的中國人分不清三明治與漢堡包?》,驚奇食刻。
★筆者簡介
葛賢通(Ksir):企業家教練、連續創業者、消費投資人;現任某知名餐飲集團戰投業務負責人;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律師職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財會、法律及管理復合背景;十年金融職場經歷-萬人成熟大央企/百人成長公司/三人創業小工作室
★作為一家研究驅動的咨詢式精品投行,菁財資本主要為大消費成長期優秀創業公司提供高品質常年資本顧問類咨詢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的理念,憑借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咨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
★版權聲明:本平臺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等任何使用,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中國最大西式快餐品牌:狂開12000家門店,年入25億
下一篇:本土西式快餐品牌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