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萬家店、年增長超6%,從市場規模、餐飲分布、品牌經營、消費狀況看北京市餐飲行業概況
市場熱點的回歸,也將把北京市餐飲行業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
近期,RET睿意德擔任北京市商務局研究顧問,也對北京市餐飲消費做出了系統研究,梳理了城市餐飲行業發展概況,并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今天,我們想從數據角度看整體市場規模、餐飲分布、品牌經營、消費狀況等方面,將北京市餐飲行業的全貌與大家分享。
北京市餐飲門店超21萬家
2019年餐飲消費規模增長6.1%
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實現餐飲收入1204.5億元,同比增長6.1%。餐飲收入同比增速連續三年超過6%,與全市GDP同比增速持平,保持相對快速增長。自2014年以來,以當年價格計算,餐飲業收入累計增長近七成,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以上。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北京市統計局
2019年,北京市各類餐飲門店總數達到21萬家以上,其中58.3%位于城六區內。全市范圍內每平方公里餐飲門店數超過13家,城六區范圍內每平方公里門店數達到91家。以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計算,全市每萬人餐飲門店數超過100家,城六區范圍內每萬人門店數達到107家。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分地區來看,各行政區餐飲門店數量及密度差異較大。朝陽區餐飲門店數量位于北京各行政區之首,占全市的25.4%。海淀區、豐臺區、昌平區、大興區分列2-4位。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懷柔區、平谷區、密云區、延慶區餐飲門店數在全市占比均不到2%。從門店分布密度看,城六區與其它城區的差異很大。東城區與西城區每平方公里餐飲門店數均在200家以上,朝陽區達到約117家,豐臺、石景山、海淀均在50家左右,其它外圍城區則均在15家以下。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從相對常住人口的人均門店數量來看,東城區與朝陽區大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盡管二者的常住人口僅占全市的20.6%,但餐飲門店占比達到30.2%,餐飲供給能力顯著集聚,餐飲服務能力向全市輻射輸出。城六區中,西城區、石景山區、海淀區的人均餐飲門店數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圍城區中,通州、順義、昌平、大興、懷柔接近全市平均水平,門頭溝、房山、平谷、密云、延慶則相對不足。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4類聚集中心
覆蓋約7成餐飲業態
總體來看,北京市餐飲業空間分布特征表現為:聚集程度從中心城區向外圍圈層逐步遞減,沿主要商圈、居住區和交通線擴散分布,并呈現出4類典型的聚集中心。以四類聚集中心計算,其周邊5公里范圍約覆蓋了北京市全部餐飲門店的68.1%。邊緣型孤立餐飲門店大多分布在五環外。
4類聚集中心包括:
1.熱門商圈
如三里屯時尚購物街區、王府井商圈、CBD國際購物商圈、西單商圈、朝外商圈、望京、中關村等。熱門商圈對餐飲業態的吸納力最強。總體來看,全市各商圈內的餐飲門店,約72.6%與商圈中心的駕車行駛距離在3公里以內,2.5公里內的占到約63.1%,2公里內占約50.4%。商圈等級越高,餐飲店分布的中心聚集度越高。國貿、大望路、西單、王府井等核心商圈,餐飲門店向中心聚集更為緊密,行駛距離一般不超過3公里。三里屯由于是街區市商圈,門店相對分散,但也以3公里范圍內為主。非核心商圈的餐飲門店則比較分散,例如亦莊、公主墳、五棵松、良鄉等商圈,在5km范圍內相對平均分布。西紅門作為近年新興商圈,餐飲門店在3km外聚集程度更高。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2.大型住宅區附近
如回龍觀、通州北苑、天通苑、雙井街道、望京等。住宅區周邊餐飲門店往往在1-3公里范圍內形成聚集,緊鄰住宅區外沿,步行可達。通州北苑附近社區眾多,且東側萬達帶來了大量的居住人口,因此,通州北苑在中心外圍1.5-2公里形成了餐飲門店高密度區域。作為“CBD后花園”的雙井地區,密集的社區人口、高度流動性的寫字樓以及高速發展的商業項目,讓這片區域的餐飲業態相當繁榮。與雙井相鄰的百子灣。天通苑是北京地區大型經濟適用房居住區,作為典型的近郊城鄉結合部地區,吸引了大量中心城區的務工人員居住于此,因此餐飲店分布也十分密集。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3.重點文旅目的地
如前門大街、八達嶺長城、頤和園、香山等等。旅游熱門景點客流量大,密集的流動人口帶動了餐飲業的繁榮。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文旅景區表現出明顯的“內層聚集、中層稀疏、外層活躍”的特點,如八達嶺、頤和園、門頭溝天門山等。在這些景區中,餐飲業往往聚集在半徑1-1.5公里范圍內的區域。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4.交通線及交通樞紐
房山區餐飲業主要分布在由地鐵房山線和京港澳高速圍成的良鄉地區,大興新城地區則主要沿地鐵大興線、亦莊線分布。同時,六里橋、宋家莊、四惠、東直門等交通樞紐也由于每日大量客流吞吐,形成了較為密集的餐飲業聚集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4類聚集中心在功能屬性上可能存在重疊,部分餐飲業聚集區同時具備其中的多項特征。
餐廳平均客單價63.6元
消費品質成為共同追求
北京市餐飲主流價格水平在20-50元左右,40.5%的餐飲門店客單價在此區間內。50-100元客單價區間占比約29.7%,20元以下及100元以上的餐飲店均在15%左右。約0.5%的餐飲門店客單價在500元以上。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分地區來看,各行政區在價格水平上有明顯差距。東城區、朝陽區、西城區大幅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其客單價在全市63.6元的平均基礎上分別上浮18%、17%和8%。懷柔區亦小幅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3%。城六區中,海淀、石景山、豐臺均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降幅在10%左右。昌平、房山、通州客單價最低,分別低于市平均值19%、18%和16%。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同時,多數行政區客單價50元以下的餐飲門店占比均在55%-60%之間,但門頭溝、懷柔、延慶、順義等外圍行政區的中低價餐飲反而相對不足。海淀區則有超過60%餐飲門店客單價在50元以下,高端餐飲相對不足。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按餐飲品類來看,在全市餐飲門店中,小吃快餐大類占比約43.7%,正餐大類占比約21.8%,二者構成了餐飲服務主要供給的來源。火鍋大類門店占比約5.1%,面包甜點占約4.4%,飲品店占約4.2%。在品類價格水平方面,小吃快餐類客單價在28.7元左右,與飲品店(23.9元)接近,屬于客單價較低的兩種主要品類。正餐、火鍋、烤肉、小龍蝦等品類的客單價在100元上下,零食、保健食品、燒烤、烤串等品類在80元左右。客單價最高的品類是江河湖海鮮、自助餐、素食等,分別達到133元、140元、132元。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在正餐中,符合本地大眾口味的川菜、北京菜是北京餐飲消費最主要的菜系,二者門店數均接近10000家。包括快餐在內的一般西式餐飲門店數在5500家左右,東北菜、湘菜、粵菜、本幫江浙菜等菜系亦均有過千家門店。徽菜、山西菜、魯菜、陜西菜等則相對較少。國際菜系中,日本、韓國餐飲門店最多,分別超過2700家和1200家,同時東南亞、俄羅斯菜系門店也分別有數百家和數十家。
從正餐菜系價格水平看,主流的川菜和京菜客單價分別為77.3元和80.7元。日本菜、魯菜、俄羅斯菜、福建菜、粵菜的價格水平最高,客單價均在135元以上。陜西、山西、甘肅、新疆菜價格水平較低,均在60元以下。國際菜系中,韓國料理的價格水平不高,平均客單價為70元左右,低于一般西餐的89.6元。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頭部品牌凸顯“京味”
門店數≠品牌熱度
單純從門店數量來看,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以390家門店(截至2019年末)成為北京市餐飲業第一品牌。開店數量前10位的品牌中,包括咖啡奶茶類的瑞幸咖啡、星巴克、貢茶,中式小吃類的張亮麻辣燙、絕味鴨脖,西式快餐類的肯德基、麥當勞,以及甜點面包類的味多美和火鍋類的呷脯呷脯。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從品牌熱度來看,開店數量成為次要因素。全市熱度前3位的餐飲品牌分別是呷脯呷脯、西貝莜面村和海底撈火鍋,除呷脯呷脯有超過300家門店,后兩者門店數在60家左右。熱度排在第4位的是主打時尚品牌和多菜系融合的綠茶餐廳。5-8位均為京味特色餐飲,依次為小吊梨湯、局氣、四季民福烤鴨、大鴨梨烤鴨。以熱度衡量品牌影響力,新興烤鴨品牌在北京餐飲業占有重要地位。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另外,從評價指數看,海底撈火鍋最受好評。前20位高分品牌中,同樣涌現出京味齋、小吊梨湯、四季民福、北平市府等京城餐飲品牌。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結合價格因素考察,熱門餐飲品牌的性價比同樣處于行業均衡水平。諸如海底撈、西貝、局氣、四季民福等熱門品牌,盡管價格相對較高,但同樣口碑不俗。呷脯呷脯、小吊梨湯、大鴨梨烤鴨、綠茶餐廳等品牌,性價比表現良好。野人牧坊、渝是乎、奈雪の茶、和府撈面南京大排檔等品牌性價比相對較高。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但總體來看,多數餐飲門店評分在3.5-3.8之間,整體評價指數向高分區呈偏態分布,居民對餐飲業整體滿意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