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春天一飲而盡!上海首波嘗鮮客探訪安吉茶山,愛茶老克勒:白茶火了,源頭買茶更劃算
近年來安吉白茶大火,上海人直接到源頭茶田吃茶了!
本周,在安吉高山茶開采的當口,滬上“老克勒”帶隊的滬上愛茶人成了首波探訪茶山,從采摘、攤青、殺青里條、篩去茶沫、烘干、品茶全程體驗嘗鮮的客人。
在這里,白茶已經衍生出了奶蓋茶、茶凍、抹茶拿鐵等等創新品種。而來自高山之上的茶葉,品相與滋味都更上一層樓。
經實地“考察”,他們發現今年的市場價雖然比前些年高了一些,但若在源頭采買,更天然種植的“半荒地茶”價格也與平時相當。
今年茶葉“白化度”好品相佳,忙翻搶收的采茶娘
春分時節萬物生長,3月下旬是江南傳統的采茶季,浙江安吉的22萬畝茶田也到了采摘收獲的季節。
來到位于溪龍鄉的安吉白茶核心產區,能夠看到茶田最熱火朝天的一面。無論是平地還是高山,身穿鮮艷服色的采茶娘們錯落在嫩綠色的茶樹之間,空氣中都是春茶清新的味道。
一大早就開車前來安吉的兩位“老克勒”周爺叔和曹爺叔都是愛茶人,成了首波造訪茶園的上海客人。看了看今年茶葉長勢,很是令人振奮:“現在這個季節出的是一芽一葉的明前茶,有的芽頭已經很飽滿,可以采摘,有的還要再等兩天,讓它再長長。”曹爺叔十分懂行。
而在周爺叔看來,今年的安吉白茶“白化度”很不錯。“安吉白茶和中國六大茶類中的白茶不同,它其實是綠茶,是上世紀80年代科研人員在安吉的高山上發現的變異品種,所以距今的歷史并不久。”
23℃是安吉白茶變色的一個關鍵溫度。低于23℃時顏色偏白,高于23℃以后顏色就偏向綠色了。
當地茶農告訴兩位爺叔,3月28日前安吉的最高氣溫都在20℃以下,而從3月底開始最高氣溫就要升到25℃上下了。氣溫的升高會讓茶樹葉子暴長,因此安吉白茶的采摘窗口非常短。
為了讓白化度好于往年的新鮮茶葉能盡快被采下,茶娘們每日連軸轉十分忙碌。
一名手不停摘的采茶娘告訴曹爺叔,自己每天要采茶8個半小時,也只能采2-3斤,而采茶界有“五萬芽頭出一斤”的說法。一般茶娘們采4斤鮮茶芽頭,才能最終做出一斤干燥的成品茶葉來。
至于在高山茶田里忙碌的采茶娘們,山道土路窄而陡峭,爬上爬下不易,索性采茶季的二十來天就住在半山腰的小屋里。
“二三十年前,人們提起安吉最先想到的是竹海,現在,人們會想到安吉白茶。”周爺叔說,過去,上海人最愛綠茶、紅茶、鐵觀音,這兩年白茶擠進了“三大茶”的位置,它降三高的養生價值為很多茶客所看重。
一位當地茶農也表示,近年來造訪安吉茶園,走一趟新茶尋源之旅的上海愛茶人也開始出現了。
高山茶用上“衛星遙感”,源頭采買不比平常白茶更貴
“你們這里比較好的白茶在哪兒?”
在安吉茶城,兩位爺叔向當地老鄉詢問。
“有不打農藥不施肥的高山茶,高科技的!”恰巧遇到同來買茶的當地茶客熱情指路。
順著這名茶客所指的方向,兩位爺叔驅車來到了杭垓鎮尚梅村,迎面就是一池清蕩蕩的水庫,名為“張家沖山塘”。
水庫邊上,還能看到“茶生命周期大數據采集終端”的衛星遙感設備。
而在水庫旁邊的高山上,一排排茶田秩序井然,遠遠看見采茶娘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點綴其間,人人腰間一個竹籮筐,正忙個不停。
順著窄窄的階梯往上爬,爺叔一行人感嘆爬茶山的不易,也發現這里的茶樹長勢相對稀疏。
茶樹與茶樹間,泥土的色澤在山坡上也十分醒目,并不像有些地方是茶樹挨著茶樹,緊緊密密綠色的一大片。
“不施肥、不用殺蟲劑、不用激素,自然生長的茶樹是這樣的!”
管理這片茶田的是位75歲的當地老伯,因為常年在茶山上行走,走階梯小道和坡間土路如履平地。他告訴爺叔們,這里的茶屬于“半荒地茶”,至于“荒地茶”就是野外完全無人照看的野茶樹了。
不施肥的“半荒地茶”,要如何保證品質?
老伯指著山下碧波粼粼的水庫:“這里的茶田都是無人機均勻灌溉,用的就是底下水庫的水,水質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據他介紹,這里的衛星遙感系統可通過傳感器對土壤、水質、空氣、氣象等各項指標進行高精度實時監測,工作人員只需在手機打開APP,便可實時了解茶園里的水質PH值、土壤各類微量元素含量等數據情況。
“這兩年安吉白茶火了,價格也在往上走,據說今年第一批采摘的茶葉要3000-5000元/斤,但過幾天產量上來了,價格下得也很快。”兩位爺叔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在滬上茶城采購的安吉白茶價格每斤在一千多元,而這次了解下來,這片不施肥的茶葉新鮮出爐的價格也在每斤一千多元。
“到源頭來買果然劃算,這一趟走得值!”兩位“老克勒”都決定帶些這里的茶葉走,如果一年喝下來感覺不錯,明年可能還要來。
喝茶賞景加體驗,未來安吉“茶之旅”或成上海人新去處
這趟安吉之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茶客,兩位爺叔也感受了不少“第一次”。
在茶山上,老伯還現場帶兩位“老克勒”試嘗了最最新鮮的茶葉:擇下一芽一葉的嫩芽頭,放進口中,等上五六秒,茶葉的清甜會溢滿口腔。
不僅如此,鮮茶葉也是可以泡茶的。
采上一把安吉高山白茶的鮮茶葉,投入玻璃杯中,用80-85℃的水一泡,片片茶葉隨著水流在杯中旋轉舒展,是把春天的顏色都泡進了這杯茶中。喝上一口,也是滿嘴沁人心脾的鮮爽。
不過,真正要把茶葉的風味全部發揮出來,還得經過完全的制茶流程:攤青、殺青里條、篩去茶沫、兩次烘干……別看程序多,若是不下雨的好天氣,小半天就能完成,當天采摘的茶葉第二天就能新鮮上市,讓愛茶人第一時間嘗鮮了。
安吉之旅的最后一站,兩位老克勒來到了安吉中國茶城的“二又土”茶葉店。在這里,承包了張家沖山塘與附近茶田的嚴平安自謙“農民”,與周爺叔、曹爺叔面對面品茶。
“這些年安吉白茶火了,我們就想走一條科學管理路線,求質量不求數量,做高端品類的白茶,給愛茶客提供更多不同的選擇。”嚴平安表示。而兩位老克勒也對自己的購茶需求各給出了一個關鍵詞:鮮爽、安全。既要味道好,又要喝得放心。
在找尋安吉白茶源頭的過程中,浙江山里的風色之美也深深感召著兩位老克勒:在這樣的春和景明的環境中,若能圍繞“茶”主題有一系列休閑旅游的配套服務就更好了。
事實上,安吉此類茶農與文旅共創的體驗性景點已經萌芽。
在朋友圈里,安吉“一片葉子”觀景平臺儼然成了網紅熱門打卡地,一墻直面茶田的可以開啟的巨幅落地窗,背后是沙發座椅錯落的休閑空間,配以可購茶、咖啡等飲品的吧臺,在這里,是“白茶融萬物”。
安吉白茶卷、安吉奶白茶、茉莉白茶奶蓋、白茶凍氣泡水、抹茶拿鐵,淡淡的白茶香和咖啡的苦味交錯別有一番滋味。
觀景臺附近有一處聳立的巨石,上面草書“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安吉茶人對此深有體會。隨著安吉白茶的變火,目前已有雛形的白茶小鎮未來還可能出現酒店、餐廳等配套設施,真正成為一個吸引游人度假、放松的“小鎮”。
而嚴平安則計劃將一系列文旅康養融合到高山茶田的設計之中,讓愛茶客充分全面地體驗茶文化與慢生活。比如,在茶田里采芽,在山塘邊品茶,在茶香彌漫的坡道上觀景,在群山環抱的玻璃屋中休養理療……為上海人春季茶主題旅行提供絕佳去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