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LOGO”再來?原研哉新作遭吐槽:“形似垃圾桶”!

大家還記得“小米花200萬請原研哉設計LOGO”這事兒嗎?
當時,可謂是引起了界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討論,原研哉的名字也曾一度掀起了“腥風血雨”。
最近,就是這位給小米設計LOGO的原研哉大師,他又出手了!
原研哉又設計了一個極簡LOGO
知名“北歐生活工具商店”換LOGO ·
他出手的目標正是這家創辦于2006年的,知名北歐生活工具商店“KURASHICOM”。
KURASHICOM向來開店的宗旨是“創造一種適合的生活方式”,所以舒適、極簡是他們一直以來的風格。
所以即使是在LOGO升級前,我們依舊能從舊LOGO(運用簡單的黑色線條,將“盾牌”和首字母“K”勾勒出來)中,讀到“極簡”的味道。
但有些網友說:原來的舊LOGO有點像電腦殺毒軟件。
那我們再來看,經過原研哉大師的“改造”,新的LOGO又是什么樣子?
網友:emm.....好像從殺毒軟件變成了一個垃圾桶了。
但也有認為:一個“倒梯形”也被大師玩出了高級感!
這么一看,好家伙,原來大師們的世界是相通的。
· 極簡設計里的大門道 ·
我們拋開佐藤可士和的作品不談,就原研哉手下的KURASHICOM,日站君還是在其中摸出了點門道。
首先,關于標識是個倒著的黑色梯形。在采訪中,原研哉老師表示,他嘗試過多種設計方案,有三條線在一排,看起來像弧線,還有帶狀排列起來的......但這都不是他想要的感覺。
他說:“符號本身并不意味著什么,而是作為圖像的替代品,它們越是抽象和無意義,效果就越好。”
所以,他想要的是一種更為簡單、更為抽象的標志。
最后,在多個方案中他確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形狀,像一個杯子的輪廓圖形。
除了標識,原研哉還追加了字體設計。
基于KURASHICOM是一家網站運營公司,原研哉認為網站中的字體尤為重要。
所以他將字母與字母之間的空隙加大,以及將字母與文字的形態變得更為簡單,讓觀看文字的過程更加舒適。
可以發現,原研哉老師的作品中,處處流露著他的設計哲學,省略顏色的運用、去除繁雜的加工,用素材和功能本身去做最簡單的表達。
原研哉的“極簡”作品
所以,看似簡單寥寥幾筆就可以完成的設計,其實藏著不少學問。那借此機會,我們就一同來感受下,“極簡設計天花板”原研哉老師的其他作品吧。
· 小米200萬LOGO ·
看原研哉老師的作品,我們會發現,每一個作品都有著他的“核心訴求”。
比如說,我們開頭提到過的
? 小米LOGO(舊)
? 小米LOGO(新)
其實不然,圓形相對于方形,更能表現幾何圖形上的一種和諧統一,而這種形態也更加的貼近了小米公司的內在精神。
原研哉老師表示,這次LOGO的意義,主要在于賦予“科技”以“生命感”。
· 煮葉 TEASURE ·
除此之外,還有2017年在北京面世的品牌“煮葉 TEASURE”,是一個
運用簡單干凈的字體作為主標識,讓人清晰明了地可以接收到最準確的信息。
然后在這樣的主標識基礎上,空間設計中采用了“竹”作為主要材料,更顯得整個店鋪崇尚的理念“純粹與自然”。
而海報設計,就采用了真實的茶葉遇到沸水的狀態,來展示茶葉的品種。
原研哉在這次設計中,沒有大量使用色彩,更沒有出跳的元素,而是心平氣和的淡淡地在講述這個品牌的故事。
可以說,在原研哉老師手中,我們感受到了極簡也是一種力量。
· 明治神宮博物館 ·
如果說“煮葉 TEASURE”的視覺想表現的是“純粹”,那么日本東京明治神宮想訴說的就是“靜謐感”。
而我們也確實可以在原研哉老師的視覺中讀到這樣的信息。
博物館的符號標記源自“mei”字符,靈感源自于中國的甲骨文,一個代表太陽,另一個代表月亮。
而原研哉老師在此基礎上加以更改,將標識設計成了正方形的造型,中間有圓形元素,也象征著博物館空間。
這樣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像古時候圖騰或者家紋的樣子,便突出了神社帶來的靜謐感。
在極簡設計中,雖說可用的元素少之又少,但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它能表達出來的信息其實有很多。
· 知美術館 ·
相比于其他幾個作品,原研哉老師處理知美術館的視覺就看上去禪意多了。
層層瓦片水波倒影,主標識正是用簡單的方塊來表現這一意境。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真的很妙。
· 金融品牌LifePlus ·
接下來,LifePlus是一家以面向生活服務的金融品牌,而它的存在旨在豐富客戶生活,讓客戶做出更好的選擇。
而知道公司本身的核心理念之后,我們再來看原研哉老師的設計。
將LOGO設計成如同細胞分裂時的活躍運動形態,好像生命中不間斷的運動狀態。
而它的運動軌跡更讓人聯想起我們的生活,從“固定”到“移動”的擴展,這樣的有機變化和成長的生活方式,也恰恰是LifePlus所希望的: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并得到積極的發展。
· 蔦屋書店 ·
下面到了我們最熟悉的原研哉作品之一,全世界最有設計感的蔦屋書店。
大家應該都知道,如今不少網紅書店的模式,都是效仿當年的蔦屋書店。而它的成功轉型,除了經營以外,原研哉的功勞也不可忽略。
當年,他將日本的傳統白色,和蔦屋書店的企業形象完美地結合起來。
并將標志由“蔦屋”更新為“蔦屋書店”,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了書店的名字。
而設計遵循了極簡的模式,以白色為主色。
這一切的安排,正與書店散發出的氣質相得益彰,看一本書喝一杯咖啡如此簡單,就像純粹的白帶給我們的感覺。
簡潔、大方、清晰,是原研哉賦予蔦屋書店的新標簽。
“簡單”沒那么簡單
這幾年,關于“極簡設計”的討論聲越來越多,無論什么領域的“簡單”設計,都能拿出來扣上“極簡”的帽子。
但其實,極簡與極簡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
就像原研哉的極簡設計中,不僅帶有很強烈的品牌價值觀,還有著品牌獨特的風格以及自己多年累積的設計哲學,這相比于爛大街、沒有任何特點的極簡,是相當不同的。
所以想要真的玩明白“極簡”,原研哉告訴你:“簡單”可沒那么簡單!
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作者:日站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冷鏈新聞
企業新聞
展會新聞
物流新聞
冷鏈加盟
冷鏈技術
冷鏈服務
冷鏈問答
網站首頁
冷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