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就是深圳人”,但深圳人不一定同此涼熱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夏言
華小略說
深圳,是一個讓人向往的地方,這里是奮斗者的天堂。來了就是深圳人,這里參雜著全國各地的人,你不會感覺這里只是南方的一個城市,而是會覺得,這是一個說著普通話的家鄉。但是,更現實的一面是住房買房租房難,高昂的生活成本又在迫使一批批人離開。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獨特之處?
在深圳,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不論出身,不論等級,不論背景,它都公平以待,給每一個草根展現才華的舞臺。沒有夢想,何必深圳。這大概是每一個深圳人來到深圳,留在深圳的理由。什么樣的人才是深圳人?有人說,來了就是深圳人。有人說,入戶了就是深圳人。有人說,買房了才能真正算深圳人。根據官方統計數據,2018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302.66萬人。除了一小部分世代生活在深圳的“深圳土著”,超過一千萬人都是外來人口。數量龐大的深漂一族,對深圳有著復雜的情感。它的開放、自由、包容、時尚、活力、公平、豐富多態,構成了致命的誘惑。然而,高壓的工作、高昂的生活成本、有限的學位和醫療資源、擁擠的空間、失控的房價又讓人喘不過氣來。每當夜幕降臨,深漂的人總會滿懷感觸。圖/unsplash這座有無限光環的年輕城市里,人潮交織,來來去去。有的人在這里揮灑過汗水,最終選擇了逃離,回到二三線城市安放青春。又不斷有新人加入深漂一族,在城市的邊緣與離開的人完成了某種交接,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續寫自己的故事。01
買不起,也租不起
每年夏天來搗亂的臺風大概是深圳唯一的bug,除此之外,深圳的生活環境堪稱完美。依山傍海,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比大多數城市都要好;一年有四季,花就開滿四季,城市綠化率高達傲人的40%;每年有近10萬只候鳥來深圳過冬,因為它們也看上了深圳這塊宜居的寶地。在深圳生活無疑是幸福的。航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板田基地 圖/圖蟲創意
成熟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條件;騰訊、萬科、華為、平安等知名企業在深圳匯集,創造了龐大的商機和工作機會;全日制本科以上入戶現金補貼、自主創業享受政府補助,吸引人才誠意滿滿;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通行四方,來自天南地北的深漂都可以自如交流。一切的一切,都是深圳的感召,希望路過的人為它停留。想停留的人還真不少。但想要真正在深圳扎根奮斗,住房是橫亙在眼前最大的難題。在深圳,哪怕是擁有一套舊房子的,也不是簡單人。圖/unsplash
有人說,在深圳買房,就像科幻故事。據某數據研究中心6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達到35.9,雄踞全國榜首,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深圳家庭,要不吃不喝工作近 36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深圳的房子。以二手房價為例,剛剛過去的6月,深圳二手房均價約54000元/ m2,膽子大的可以點開南山區的房源介紹,就會發現價格即將破八。品牌公關小余說,在深圳買房性價比太低了,“等我哪天暴富了或許才會考慮買房。” 產品經理小潔和男友打算年底看房,然而即使有父母的支持和收入可觀的工作,她也只敢考慮入手一套關外六七十平左右的二手房。擇一城終老的想法很浪漫,但在深圳的房價面前,豐滿的理想立刻暴瘦得只剩骨架。房子買不起,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大部分深漂族選擇了租房,但深圳的房租并不像深圳的人才引進政策一樣充滿脈脈溫情。
樓高不斷上升,房價和租金也是如此。圖/深圳福田上梅林,unsplash
弦子住在南山區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里,租金每月5200元,平攤下來每人2600,而這在關內屬于正常水平。在南山上班的婷婷選擇住在關外的寶安區,兩房一廳小區房價格也要4800元。通常認為,30%及以下的房租收入比是相對合理的區間。而深圳的房租收入比高達59.2%,也就是說,很多深圳打工者把超過一半的工資都用來交房租。為了錢包著想,許多深漂族們從關內奔向關外,從商品房轉戰城中村,囊中羞澀,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打折的生活。然而,不論是關內關外,商品房還是城中村,房租年年水漲船高是扎心的現實,6月發出的《中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報告》中,深圳的同比漲幅處于一線城市之首。房價高不可攀,租房是唯一的退路,可是現在,深漂族們卻連房子也要開始租不起了。近日,深圳還擬發布租房指導價格,如租金不高于指導價格,可適當降低其增值稅征收率。02
深圳特色美食是外賣
美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在一線城市中,北京有烤鴨、豆汁、羊蝎子、老酸奶;上海有小籠包、生煎包、蟹殼黃、本幫菜;廣州有云吞面、拉腸、艇仔粥、叉燒等各式粵菜,而深圳似乎沒有公認的本地名美食。一個困擾過許多深圳人的問題就是,深圳的特產到底是什么?深圳某論壇在2014年做過一個網絡調查,68.81%的網友表示深圳并沒有自己的特產,還有16.95%的網友表示并不清楚。由法國人建造的豪華游輪“海上世界”,已經成為深圳人進行休閑娛樂活動、享受各國特色美食的場所。圖/unsplash有人說,深圳都已經這么有錢了,不要強求人家有特產;有人說,深圳沒有,想吃什么可以去隔壁香港和廣州吃;還有人說,沒有什么是淘寶不能買到的美食,何必非在深圳找。最后,美食問題成為了一個哲學問題,答案變成了蚊子、房子、鈔票、深圳校服……本土美食的形成,一是需要時間的累積,二是需要相似的飲食習慣逐步趨同。作為一個城市來說,深圳太年輕,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形成飲食傳統,另外,大量流動的外來人口造就了差異的飲食文化,形成一致的美食偏好要比其他地方來得更難。沒有傳統美食,也意味著更開放、包容的飲食環境。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的藝術感官餐廳也落地深圳。
有說法提到深圳是美食荒漠,深圳人是不認的。雖然沒有本地美食,但是這里卻是漂一族的天堂。如果要在一個小范圍的地方最大限度集齊各地的美味,那這個城市一定是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里匯聚,國內八大菜系,國外特色西餐,通通都能在深圳找到一席之地。在深圳混久了,深圳人的胃與這座城一樣包容。能吃清淡的粵菜,也能吃麻辣的川菜,接受江浙的甜,也能受得了山西的酸。在任意一個深圳的購物中心或者美食廣場逛一圈,各種地域美食遍地開花,儼然參加了一次全國美食博覽會。就算身處城中村,沙縣小吃、麻辣燙、黃燜雞米飯、潮汕粿條、麻辣香鍋等等選擇豐富,不到20元就可以解決一頓簡餐,飯菜夾雜著煙火氣,一并吞下,就能暫時地忘卻工作的疲累和不堪。做飯在老一輩人看來是必備技能,而現在只是年輕人提高生活品質的附加項。尤其對于忙到飛起的深圳人來說,外賣大大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感。多雨水的深圳,對于外賣小哥來說,也意味著更多訂單和更多辛苦。圖/圖蟲創意
每個工作日的中午,穿梭各個CBD寫字樓的外賣小哥,提著散發飯香的飯盒,像騎士一樣出現,投喂每一個饑腸轆轆的深圳白領。在餓了么公布的深圳市外賣數據報告中,深圳訂單量和交易額均位列全國第4位,福田區、南山區、羅湖區外賣用戶最多,平均每20個深圳人中就有6個人點過外賣。若是把夜宵數據單獨拿出來看,可以發現深圳人吃夜宵頻率在全國一二線城市中排名第一位,23點至凌晨5點夜宵時間段訂單量竟可以占到全天訂單量6.7%。一份冒著熱氣的皮蛋瘦肉粥,或者一盤紅彤彤的麻辣小龍蝦,填補了空虛的胃,陪伴996們度過了冒著星光的夜晚。03
“深圳哪里好玩?”“香港。”
自從2004年開了第一條地鐵,深圳至今已經開通了8條線路,總長285千米,每日輸送著300萬人次上班族們們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間。工作日早高峰深圳地鐵客流分布 圖/DT數據俠
婷婷住在寶安,公司在南山,上班要一個小時。弦子上班地點在蛇口,就算也住南山,也要預留50分鐘的路程時間。小余每天從南山地鐵站的租房去福田上班,從出門到公司要花40分鐘。即便如此,通勤在一個小時以內的上班族已算幸福,有部分年輕人囿于城內令人瑟瑟發抖的房價和租金,過著舟車勞頓的雙城生活。在中介工作了四年的小鐘,在距離他上班的地方近60公里的大亞灣入手了一套房子,每天1個多小時車程中,班車走上惠深高速,穿過深圳大鵬、鹽田,最后到達羅湖黃貝嶺地鐵站。基本上一天到晚,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假如問深圳人,你們平時休息都干嗎?十有八九會回答逛街、吃飯、看電影。對一個深圳人來說,除了遍布深圳的各大購物中心,深圳確實沒什么地方好玩。在多少人的印象中,深圳只有現代化的高樓?
網上關于深圳有一個段子:- 深圳哪里好玩?- 香港吧。- 深圳哪里好吃?- 廣州吧。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城市配套、工程建設在國內城市中引領前茅,但作為一個年輕城市,深圳與香港、廣州相比,缺少幾分歷史底蘊和文化沉淀。在廣州有越秀、西關,東山,海珠的老城區,是廣府文化發源地,嶺南建筑、書法、廣府園林、粵劇等文化瑰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香港由于同時受到中西方文化影響,行成華洋融合的獨特文化。并從上世紀70年代起以電視、電影、歌曲、漫畫等為載體,衍生出一個獨立的“香港文化”體系和相應的人文景觀。深圳海邊 圖/unsplash
而深圳成立至今只有區區40年,與香港、廣州這些老牌城市相比,活力有余,底蘊不足也就不奇怪了。歡樂谷、世界之窗是外地人來深圳的打卡景點,去過一次就夠了;大小梅沙都是人人人,對人群密集恐懼癥患者并不友好;蓮花山公園、人才公園、深圳灣公園等等密布的免費園區舒適又干凈,但除了給運動的老人和跳舞的阿姨們提供了寬敞的場所,與其他地方公園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既然自家沒有條件,閑不住的深圳人選擇走出去玩。周末,不少人約上三五好友,自駕開車到附近的城市度個小假,或者去到一水之隔的香港逛吃逛吃,順便幫朋友們人肉代購。深圳蓮花山公園 圖/維基百科
僅僅用了40年,深圳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一線城市。它有許多光環,“深圳速度”“創業之都”“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一”,最具創新力城市。“深圳人最大的特別,反而就是沒什么人是最特別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不論出身,不論等級,不論背景,它都公平以待,給每一個草根展現才華的舞臺。沒有夢想,何必深圳。這大概是每一個深圳人來到深圳,留在深圳的理由。讀懂了深圳的秩序與規則,來了才是深圳人。圖/unsplash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志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e n d ————
推薦閱讀
【原創】從物流通道到經濟跑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全析
【原創】長三角未來的“中央公園”——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設想
【原創】從“垃圾分類”細節,看上海骨子里的精致品格
【原創】中國首次拒簽后100年:什么改變了我們,我們改變了什么
最新中國城市GDP百強榜:你的家鄉排第幾?(附完整榜單)
周其仁:建設全球樞紐港,上海應該向迪拜學什么?
從歷史到現實:中美貿易戰中的“香港支點”
八大制度創新搶先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落地臨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