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的常見食材中,藏著不少“寶藏中藥”
常言道“常人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藥補不如食補”,確實是這樣。中醫素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很多藥物和食材之間并無絕對界限,食材也可為良藥。
廚房是用于烹飪一日三餐的地方,這里有各式各樣的食材,能制作出可口的飯菜,這里頭也藏著不少寶藏中藥,一起來看看吧。
食材一:辣椒
辣椒,首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中醫認為辣椒味辛,性熱,歸心、脾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等病證。
雙椒貼
食材二:蜂蜜
蜂蜜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蜂蜜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效,外用可生肌斂瘡。多用于脘腹虛痛、肺燥干咳、腸燥便秘等病證;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等病證。
服用蜂蜜對有常年有便秘的朋友尤有益處,對有這個煩惱的美女們來說,更是一個很好的天然營養潤下劑。
蜂蜜決明茶
潤燥清熱,清肝明目。
食材三:薄荷
薄荷首載于《新修本草》,中醫認為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多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的癥狀。
桑菊薄竹飲
、生津液,預防治療風熱感冒。
食材四:木棉花
中醫認為木棉花味甘、淡,性涼,歸大腸經。可清熱利濕、解毒。用于治療泄瀉、痢疾、痔瘡出血等病證。
木棉花排骨湯
5朵,薏米、扁豆各20克,陳皮5克,豬排骨1斤,蜜棗1個,生姜3片。
當季曬干的木棉花或者鮮木棉花用淡鹽水浸泡30分鐘后洗干凈,扁豆在干鍋里炒一下。接著將炒過的扁豆和薏米浸泡1小時之后洗凈,排骨焯水備用。最后把湯料放進湯鍋里,加大概2000毫升左右的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煲1個半小時,放點鹽調味。
食材五:桂圓肉
桂圓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服用龍眼肉,能夠用于治療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病證。
小米桂圓肉粥
。空腹食,每日2次。
食材六:黑芝麻
黑芝麻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黑芝麻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功效。用于治療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病后脫發,腸燥便秘等病證。
芝麻山藥糊
將粳米淘凈,水泡約1小時撈出瀝干,文火炒香;山藥洗凈,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凈瀝干,炒香。三物同入盆中加入牛奶、清水調勻,磨細,濾去細茸,取漿液待用。另取鍋加入清水、冰糖,燒沸溶化用紗布濾凈糖汁放入鍋內再次燒沸后,將粳米、山藥、芝麻漿慢慢倒入鍋內,不斷攪動加玫瑰糖成糊狀,熟后起鍋。
食材七:大蒜
大蒜首載于《名醫別錄》。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有解毒消腫、殺蟲和止痢等功效。用于治療肺癆、痢疾、頓咳、泄瀉等病證。
大蒜之所以有這么奇特的功效,其中的大蒜素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不過大蒜素很不穩定,遇熱遇堿時會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大蒜適宜生吃。
大蒜牛肺飯
食材八:胡椒
胡椒首載于《新修本草》,中醫認為,胡椒味辛,性熱,歸胃、大腸經,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的功效。
胡椒鯽魚湯
燒熱后,用鯽魚煎湯,以胡椒和鹽調味。
推薦閱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