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重整舊山河” 華夏幸福股權激勵里的吳向東團隊1
觀點地產網經歷2018年的“大風大浪”后,華夏幸福開始著手“重整舊山河”了。
6月6日晚間,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8名激勵對象授予全部預留部分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其中包括吳向東、俞建兩位新團隊高管以及其余六名核心干部。
與此同時,華夏幸福擬回購注銷部分已獲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合計67萬股,回購價格為授予價格即13.28元/股,擬用于回購的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
回購注銷限制性股票、公布股權激勵計劃,看起來是簡單且平常的動作,實際上是華夏幸福不動聲色地筑起防止人才流失的一堵墻。
吳向東與俞建的股權激勵
對華夏幸福來說,水逆的2018年早已過去,如今這家企業希望通過此次的股權激勵動作“重整裝、再出發”。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在華夏幸福最新的股權激勵計劃中,首席執行官暨總裁吳向東、聯席總裁俞建無疑是主角。
公告顯示,本次激勵計劃共向8名激勵對象授予全部預留部分的653.5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29.94元/股;向名激勵對象授予全部預留部分的653.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14.97元/股,獲授的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占預留權益授予時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22%。
其中,吳向東獲授的股票期權數量為350萬份,占預留部分擬授予股票期權總數的比例為53.56%,占預留權益授予時公司總股本比例0.12%;俞建獲授的股票期權數量為220萬份,占預留部分擬授予股票期權總數的比例為33.66%,占預留權益授予時公司總股本比例0.07%。
自2018年10月坊間傳出吳向東與俞建離職華潤加盟華夏的消息后,吳向東與俞建的名字就與華夏幸福畫上了等號,時常出現在華夏幸福的相關報道中。
2018年12月、2019年2月,俞建、吳向東先后入職華夏幸福,成為該企業的明星人物。甚至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華夏幸福管理層還明確的表示:“吳向東和他的團隊彌補了華夏幸福在產品端、運營端的欠缺。”
此次股權激勵計劃無疑是華夏幸福為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舉措,更是華夏幸福為兩位明星經理人打造的“防護罩”。
實際上,股權激勵計劃、項目跟投、合伙人制度、專項獎勵等是大多數企業常用的人才激勵工具,但股權激勵是企業更青睞的一種模式。近幾年,包括萬科、恒大、融創、中海、招商蛇口等企業,都不約而同公布了股權激勵計劃。
一方面,這種激勵模式能夠提高員工的資本收益;另一方面,該模式還能夠改變員工的薪資報酬體系,從而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一石數鳥”與“重整旗鼓”
2018年的資金斷裂傳聞、大裁員風波以及二股東平安入局等風波之后,華夏幸福需要重整旗鼓。對這家歷經大風大浪的企業來說,激勵員工與留下優秀人才并非最終目的,如何聯動管理層、公司以及股東三方的利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更是考量的重點。
去年中期,這家企業就已公布過首次激勵計劃。彼時,華夏幸福確定首次向130名激勵對象授予5227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27.46元/股;向130名激勵對象授予5227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13.28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次股權激勵計劃中,華夏幸福預留了部分股權,在未來一年內授予符合條件的激勵對象,而此次激勵計劃中的653.5萬份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正是彼時預留的全部權益。
當時,華夏幸福就在公告中透露,此舉將有效地將股東、公司和核心團隊三方利益結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關注公司的長遠發展,確保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對企業而言,通過股權激勵可以將公司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利益聯動起來,從而對管理層進行約束。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等于用市場的錢來吸引和鼓舞公司的核心人才,起到節約公司成本同時激勵員工的雙重目標。
因此,對華夏幸福來說,股權激勵模式無疑是“一石數鳥”的好辦法。
與此同時,華夏幸福在公布股權激勵計劃同日,再發公告稱公司擬注銷已離職7人所持有的已獲授但尚未行權的股票期權共計137萬份,擬回購注銷4人持有的已獲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合計67萬股。
本次擬回購的限制性股票的回購價格為授予價格即13.28元/股,擬用于回購的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
不得不說,對華夏幸福而言,股權激勵、期權注銷和限制性股票回購注銷無疑是利好消息,能夠起到拉升股價的作用,畢竟這家企業的股價在這兩年時間里同樣經歷著大風大浪。
顯然,華夏幸福更希望透過此次的股權激勵計劃與回購注銷股票動作,有效地將股東、公司和核心團隊三方利益聯合起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