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到底還要道幾次歉?1
導讀:
奈雪又出事了。
8月2日,奈雪的茶多家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上了熱搜,被爆“水果腐爛”、“蟑螂亂爬”“生產標簽亂貼”,網友反響強烈,紛紛表示“再也不喝 奶茶了!”。
第二天,奈雪股價開盤即暴跌10%,管理層道歉,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對兩家涉事門店進行整改。
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到底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對新式茶飲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經過早期的創新和磨合,現在的消費者已經能更快地接受新的消費場景,一款新品,往往不需要太長的周期就能成為網紅飲品。
但是,這些茶飲在享受著消費者的偏愛時,也接受著無數雙眼睛的審視,聚光燈下,任何一個食品問題都會無限放大,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最能直接被看見的問題。這方面,新式茶飲的食品安全危機似乎從未斷過:
1.茶飲七宗罪
這不是奈雪第一次道歉了,早在2020年5月,奈雪的茶曾就“歐包變質長毛”深夜道歉;次月,奈雪門店部分員工未按規定佩戴口罩;12月,奈雪的茶因菌落超標2.6倍被責令整改;
奈雪的茶采用直營模式,管理上理應更完善,但是黑貓投訴APP上,奈雪的茶接到的投訴量是380次。
深耕下沉市場的蜜雪冰城也曾被曝“飲品喝出臭蟲”“違規使用隔夜冰激凌奶漿、奶茶”“檸檬表皮不清洗”“篡改生產日期"等問題,黑貓投訴APP上遭投訴925次。
網紅泰式檸檬茶,被曝超范圍添加食品添加劑,用定價更低的人工合成色素(檸檬黃、日落黃、亮藍)調色。
而長期或食用過多色素超標的食物,會增加肝臟、腎臟的代謝負擔,對健康非常不利。
原本新式茶飲的消費本質之一,是“品質更好的產品”。
但是近年來,喜茶、茶百道、Coco都可、一點點、益禾堂等知名品牌都曾出現過或多或少的問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一次熱搜。
消費者質疑后,品牌方立馬出來道歉,然而道完歉,下次犯的錯還是一件不少,屢錯屢犯。
其實,檢驗一個飲品是否合格,不必只盯著后廚,最直接的指標是看冰塊。
2.從食用冰就看出飲品好壞?
為什么我們喝的奶茶會出現生菌數超標?
事實上,這和冰塊有關。飲品添加的冰塊是否合格,是檢驗一家食品品牌最直接的指標。
按照SB/T 10017-2008 的規定,自來水可以做冰塊,因為自來水中的余氯可以殺菌。
去年6月,喜茶的食用冰曾被抽檢,菌落總數達1200CFU/g,而標準的食用冰菌落總數應不超過100CFU/g,超標了11倍!消費者食用這樣的飲品,會引起腹痛腹瀉等問題。
為什么自來水都可以用來制冰,食用冰還是會出現問題?
喜茶稱,這是因為門店操作不規范所致,如取冰時把使用過的冰鏟直接放置在冰塊上,制作飲品時冷藏牛奶放置在常溫狀態中時間太久等。
如今,迅速開出一千家門店早已不算新鮮事,但是如何做好這一千家店的品控,讓每一家店都保持同一標準的安全、衛生,并不容易,這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事情。
與頻頻出現問題的新式茶飲相比,星巴克對細節的管控更加完善。同是知名連鎖品牌,星巴克和新式茶飲之間究竟差了些什么?
1.讓“合作伙伴”有匠人精神
想入職蜜雪冰城需要什么條件?年齡不超40歲,有健康證就可以,通常培訓7-10天就能上手,且薪資普遍不高。
長沙的蜜雪冰城員工的工資比同城的茶顏悅色、喜茶低20%-30%,低門檻導致整體運營風險增加。
而星巴克的有成熟的員工培訓體系和保障。
1988年,星巴克成為第一家為臨時工提供醫療保障的公司;將員工稱為“伙伴"。
遇到難處,“伙伴”可以通過星基金領取公司資金支持;“父母關愛計劃”,公司會全資給“伙伴”購買重疾險;
培訓上,咖啡師有完善的培訓機制,銷售技巧、咖啡制作技巧、咖啡基本知識;
只有員工的權益有保障的前提下,他們才能更好地忠于自己的崗位,才有可能探索工作的價值,追求更高層次的匠人精神。
據了解,星巴克給牛奶充氣的時間以秒計算,哪怕就差一秒,奶泡的口感和光澤也完全不同。
2017年星巴克中國拿鐵藝術大賽背后,有很多人為了打出合適的奶泡,在自家廚房擺滿咖啡器具,白天練完晚上練。
貝佐斯說過:你的人就是你的企業。(Your people is your company.)
對產品有敬畏,才有可能變成一家偉大的企業,而不是公司。
2.欲速則不達
新式茶飲太快了。
比如喜茶,2015年注冊,是名副其實的年輕品牌,今年2月,直營門店數已經突破700家。
奈雪的茶也是2015年創辦,6月份全國門店556家。
除了直營的喜茶、奈雪的茶外,像蜜雪冰城、茶百道等都是可加盟的品牌。
拿蜜雪冰城來說,新開門店不僅能免除首年加盟費、咨詢費和管理費,流量大的門店還能減免一年加盟費。
優惠政策下,蜜雪冰城的門店迅速開到了14000家。
問題來了,迅速擴張的同時,服務體系、供應鏈、產品品質還能始終如一嗎?
一旦監督和管理難度增加,執行跟不上,規定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對比星巴克,近幾年扎根二三線城市后,才開始追求門店速度。
1999年星巴克開始進軍中國市場,17年里,星巴克內地門店數量僅有2000家。
而2016年至今短短五年,星巴克迅速開到5135家,增速驚人。
其實,星巴克也曾吃過擴張過快的虧。
時間回溯到2007年,年均增長率為21%,但業績和服務質量卻顯著下降,連創始人舒爾茨都感覺到“星巴克的用戶體驗已大打折扣。”
從那之后,CEO舒爾茨的策略變成:在一個地區站穩腳跟后,才會考慮輻射到周邊地區。
次年,星巴克開始關店,兩年之內關閉了1500家店。
塑造品牌比盲目擴張更重要。
放慢腳步,沉淀下來,培養起員工的價值感和對公司的認同,打好地基后,擴張的步伐會更加穩健。
其實,不僅是新式茶飲,食品安全是整個餐飲行業都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久前,連鎖餐飲品牌楊國福麻辣燙、華萊士問題頻出。
6年開了1.88萬家店的華萊士,瘋狂占領下沉市場,卻在后廚衛生上栽了跟頭,口碑遭遇滑鐵盧。
餐飲品牌知名度越高,維護成本也越高,一旦加盟店被爆出問題,影響的會是整個企業的形象和股價。
企業如何避免這類問題?出現問題又該怎么補救?
1.大廠都在談的組織力,究竟是什么意思?
據記者暗訪,每次上級來檢查,奈雪的茶的店員們才會臨時整理衛生,慌亂地清洗各種機器。
沒抓住就繼續違規操作,抓住了就道歉,這種僥幸心理,無異于自掘墳墓,一個品牌能經受得住多少次這樣的自毀形象?
規定是規定,執行起來,奈雪的茶店員卻說“忙起來就顧不上那么多了。”
但為什么星巴克、肯德基這類大型連鎖,同樣管理著大量員工,卻能在細節上超越對手呢?
在肯德基,員工連洗手都有需要精確到秒的規定,甚至會有專門的人用試紙檢查手上的菌落是否合格。
該清潔哪里?什么時候清潔?由誰負責清潔?已經變成一個完成的執行系統,不需要再多強調。
今年5月,字節跳動在一次演講中提到“10萬人的組織如何保持活力?”其實,這也是眾多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標準化、組織化是當下許多公司關注的課題,放在國內新式茶飲企業里,這個組織力可以從洗手的細節突破,再拓展到別的地方。
發揮好組織力的價值,才能填平規定和執行之間的落差。
2.把員工變成“伙伴”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
人性的特點總是更愿意為自己做事,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讓員工有共同參與的動力,就更能把工作做好。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最高層面的需求是自我實現。
所以,在提高員工待遇的同時,讓員工有自我實現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才能像星巴克那樣,把“黑圍裙”上升為一種榮譽,把員工變成“伙伴”。
對蜜雪冰城來說,最緊急的也許并非加速開店,而是提高員工的待遇,加強對他們的培訓,讓蜜雪冰城的榮譽變成他們的榮譽。
只有這樣,在一只蟑螂出現在后廚的時候,他們才不會覺得這些都跟自己無關。
我們常談到,產品需要迭代,其實,餐飲消費者也不斷在變化。
黑蟻資本何愚說:情感價值已經變成消費價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IP的本質是情感。
見識了太多營銷手段的消費者已經很難被明星代言直接打動。
同理,一家擴張再快、門店再多的品牌,如果頻頻出現食品衛生問題,市值再高也難以走遠。
品牌只有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超越同行的真誠服務、以及對消費者的尊重,它的價值觀才會和消費者保持同頻,產生共鳴。
今日精選報告推薦
添加下方企業微信客服
回復下方關鍵詞領取報告
回復關鍵詞:【消費品牌私域】
回復關鍵詞:【母嬰營銷投放】
回復關鍵詞:【游戲內容生態】
回復關鍵詞:【中國移動互聯網】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