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時評:燒烤經濟“烤”出的“冰火兩重天”
近日,山西晉城為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城區禁止任何露天燒烤引發爭議;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山東淄博卻借助燒烤之名火爆出圈,成為城市的美食文化IP。兩座城市,同樣事關民生的政策,一邊拍手叫好,一邊爭議一片,如此截然相反的效果,讓這兩座城市“火爆”的背后,折射出許多值得我們總結和反思的問題。
其實,我國針對露天燒烤食品經營一直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三款,“違反本法規定,在當地人民政府禁止的時段和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燒烤工具和違法所得,并處五百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燒烤主要是夜市出攤,排放的污染物屬于低空排放,特別是在一些城市中心地區,人口居住密度大,確實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山西晉城就進一步推進市區露天燒烤污染整治提出要求,對流動的經營性露天燒烤、非經營性露天燒烤將依法進行取締、清理,從法理上并沒有過錯。人居環境質量需要改善,但商家的生存、市民的生活需求同樣需要重視。政策一刀切看起來簡單,實則容易造成矯枉過正的效果。所以,城市治理需要更多的智慧,要兼顧民生冷暖,要從人民需求出發,向人民滿意使勁,只有這樣地方政令才能贏得更多的民眾認可。
事無備則廢,成功屬于有準備的人。同樣是“燒烤”,淄博能借勢出圈,火爆的背后,有更多的經驗值得其他城市共享。從事件本質上看,燒烤攤的取締和推廣似乎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但往往小事情才是真正跟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與百姓切身感受密切相連的。早在2015年,淄博就在探索既具有特色又符合實際的露天燒烤治理“淄博樣本”。通過引導露天燒烤“三進”(進店、進院、進場)經營,并使用無煙環保爐具等方式,開啟了淄博燒烤規范管理的品牌打造之路。此次更是及時抓住機遇把“流量”變成“留量”。黨政領導親自安排,推廣“淄博燒烤”的方案,通過增設“燒烤專列”、設立引導標識、加強食品衛生和明碼標價落實情況檢查、增強周邊環境治安巡察等一系列舉措,全力給廣大消費者營造便捷、安全、舒心的燒烤之旅。整個淄博從商家到群眾,都已達成了共識:“誰要敢砸了淄博的鍋,那就砸了誰的碗!”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要讓這塊來之不易的招牌能夠延續下去。
火熱的燒烤經濟“烤”出了城市間的冰火兩重天,“烤”出了管理者的能力。部分城市的燒烤杜絕了,城區是干凈了,但也讓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在“燒烤”面前高下立判。作為管理者不應該只注重大局和那些數據化的東西,更應該去體貼實際的民情。如何讓城市經濟搞活,讓百姓有飯吃、吃好飯才是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燒烤作為普通商販營生手段之一,事關千萬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嚴管,但絕不能一禁了之。我們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發展最終也是為了人民,城市環境需要干凈整潔,但同時也需要有溫度、有“煙火氣”。
城市的管理離不開問計于民,只有深入群眾中去聽民聲、察民情、訪民意,聚焦治理的堵點、找準群眾的槽點、直擊民生的痛點,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才能繡出“百姓幸福、人民滿意”的城市治理新圖景。
(朱亮)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淄博燒烤出圈背后的 流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