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流淌古今,美食薈萃揚州
揚州大運河
文化旅游度假區
運河流淌古今 美食薈萃揚州
揚州是淮揚菜之鄉,也是世界美食之都。
美食是揚州的一張名片。
沒吃的時候想吃,品嘗過后長久回味。
說到揚州的美食,那些總排起長長隊伍的餐廳,給出了很好的選擇方向:趣園、揚州宴、7吃8吧餐廳……揚州人對美食很是講究,山餐廳與水餐廳,完美地詮釋了山水有相逢的韻味。
運河的開通,奠定了揚州的基本地理格局,淮揚菜的誕生與繁榮,同樣與運河關系密切。
公元前486年,正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中原,利用揚州一帶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的特點,開挖運河,將這些河湖連接起來,形成南北向的水道,這就是中國大運河的雛形。而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土,就是在揚州開挖的,是為古邗溝。
邗溝的開鑿,使揚州處于長江與運河交流的水上要沖,影響了揚州的方方面面,美食亦然。
西漢初年,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他在揚州開通運鹽河,沿海的鹽得以運往揚州,再由揚州運往各地,為揚州帶來滾滾財源,也促使揚州的飲食文化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他的文學侍從枚乘,在其名作《七發》中,鋪陳描繪了一場漢代的淮揚菜宴席,主打煎、熬、炙、燴等多種烹調法,以五味調和為標準。
肥美的小牛腩肉,配以嫩脆的筍尖和蒲心
紅燜肥狗肉,夾著爽脆的石耳
云夢澤的香粳米,拌著松散的菰米飯
軟韌的熊掌,蘸著五香的鮮醬
叉燒鹿里脊,嫩滑又甘香
新鮮的鯉魚片,燴溜黃熟的紫蘇
打過霜的菜苔,炒起來嫩綠甘脆
用蘭香酒來蕩滌齒頰
清燉豹胎,回味無窮
枚乘認為這九種飯菜,是“天下之至美也”。可以說,《七發》中記錄著第一份淮揚食單。
隋代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隋煬帝開鑿運河,將中國廣大的版圖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唐代詩人皮日休認為足以“共禹論功”。
隋煬帝乘興南游,欲取蕪城作帝家,傳說他一路南行,令方圓五百里獻食,極大地促進了美食文化的交流。傳說在揚州,隋煬帝贊嘆于揚州的園林美景,命廚師以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為主題做成了松鼠鱖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四道菜。其中的葵花斬肉,就是今天名揚四海的獅子頭。
明清時期,揚州是漕運樞紐,鹽業重鎮,受此推動,淮揚菜再次得到極大發展。明萬歷《揚州府志》中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視江表。”
待到清朝,康熙皇帝六次南巡、鹽運在揚州的空前繁榮,淮揚菜的精致、考究也被前所未有地激發出來。清康熙年間《揚州府志》稱:“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
·文思豆腐 ·
淮揚菜注重刀工。
一把廚刀,把水嫩的豆腐切成千絲萬縷,刀工驚人。
這并不是無意義的炫技。袁枚曾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細密的豆腐絲,極大地增加了受味面積,帶來完全不同的味覺體驗。
·獅子頭 ·
獅子頭是揚州名菜,講究刀工,講究火候。取肥瘦四六開的豬肉,手工切成石榴狀,配以蟹黃、蝦子等,用小火慢燉而成,因肥肉中的油化出,所以肥肉處凹陷,瘦肉丁突出,形似獅子頭,故名。
· 揚州炒飯 ·
到揚州,怎能不嘗嘗揚州炒飯?
米要是秈米,才能兼顧細而長的視覺效果。原材料的選擇一定要豐富而新鮮,火腿、干貝、香菇、雞肉 、筍丁、海參、蝦仁,一樣都少不得。炒到米粒粒分明,口感微彈,有些嚼勁也入得香味,才是正宗的揚州炒飯。
· 八寶葫蘆鴨 ·
淮揚菜制作精良,富于巧思。八寶葫蘆鴨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整鴨脫骨,要做到剔骨而皮不破,鴨皮能滴水不漏,鴨皮內裹以八寶。這道菜不僅造型獨特,寓意也好,葫蘆諧音福祿,八寶寄意招財進寶。
· 清炒蝦仁 ·
淮揚菜注重選材。清炒蝦仁與炒蝦仁是有區別的。傳統淮揚菜里那種除卻蝦仁,全無他物的清炒蝦仁才是正宗。蝦子又稱“起水鮮”,離了水的蝦只擁有短暫的青春,要在最合適的時候剝去外衣,用漿制的方法留住它這短暫而美好的青春,才能吃出鮮活湖蝦那種清新躍動的鮮滑感。
·揚州包子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講的就是揚州人的愜意生活。早上皮包水,指吃早茶。早茶是打開揚州一天生活的正確方式。
包子是早茶的主角。揚州面點,自古名品迭出。《隨園詩話》記錄了揚州儀征的面點品牌“蕭美人”,制作的點面小巧可愛,潔白如雪。此外還涌現出翡翠燒賣、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等一大批名點。
·燙干絲 ·
燙干絲也是揚州早茶不變的主角。
揚州的干絲分兩種,大煮干絲和燙干絲。
燙干絲看似簡單,卻頗有門道。一塊豆腐干,劈成薄片,再密密地切成絲,開水燙去豆腥味,將干絲燙軟。兜頭一些麻油和調好的醬油,點幾片香菜葉,點綴幾根姜絲,開水焯過的開洋放幾顆, 小小一只盤子,堆得高高尖尖的,吃時將那座小山撥散拌開,滿口香滑,既韌且嫩。
運河流淌古今,美食薈萃揚州。
揚州美食的誕生、傳承與發展,離不開運河。
今天,揚州美食也成為大運河文旅度假區的重要特色。
圖文 | 高笑天 歡顏
清溪 李紫薇 等
部分圖片由揚城一味提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