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原來你是這樣的“沙縣小吃”
在我國餐飲界,赫赫有名的品牌數不勝數,以地名起名更是讓這些美食響當當!
沙縣小吃、蘭州拉面、桂林米粉、黃燜雞米飯、重慶雞公煲……這些都為中國餐飲界的“巨頭”,可謂是叱咤美食界風云N多年。
而蘭州沒有蘭州拉面,重慶沒有重慶雞公煲,真正的沙縣小吃,也并不只有我們平時吃的拌面扁肉。
沙縣小吃,
其實不只是“沙縣小吃”
中華美食百花齊放,其菜式之多、味型之廣、做法之精巧繁復,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2000年代的時候,城市里每兩三個街區里,都有一家“沙縣小吃”。
它平平無奇,卻總能在大街小巷給予你溫暖。它沒有正統的菜系歸屬,卻用數不盡的市井小吃征服天下。它不用昂貴的食材,也沒有精致的擺盤,卻能將一碟一碗的小吃做成藝術品。
無論你走到哪里,你都能在街巷尋找到那間熟悉的店鋪——“沙縣小吃”。
但是,沙縣小吃遠遠不止傳聞中的“四大金剛”而已。家門口的“沙縣小吃”,可能把你“騙”了,沙縣小吃遠不只有這一面!
由于制作工藝相對復雜,以及原材料的選擇,眾多沙縣的特色小吃并不在全國連鎖店的菜單里,或許只有在沙縣(沙縣一般指沙縣區,隸屬福建省三明市)才能品嘗的到最全的沙縣特色小吃。
在沙縣,沙縣小吃分為“城關派”和“夏茂派”。
“城關派”受福州影響口味清淡,前店后坊,制作精細,想要品嘗就必須到當地才能吃得到。而“夏茂派”才是遍布大江南北的沙縣小吃,這里的口味偏咸辣酸,原料以米、薯、芋為主。
在沙縣夏茂,春節里做春酒最重要的一道小吃,非甜燒麥莫屬。甜燒麥香甜軟糯,油潤可口,是宴請賓客的高級茶點;吃芋包不僅是夏茂的中秋習俗,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也要端上一道芋包。夏茂的芋包成品色白,形狀獨特,呈三角形,吃起來嫩滑軟糯,鮮美可口;牛系列是夏茂極具特色的小吃,筋道的手工牛肉丸、滑潤的米漿灌牛肺、Q彈的白灼牛肚邊、爆炒牛角膜、蒜蓉蒸牛蹄……這些還只是牛系列的冰山一角。
如果你想親身體驗夏茂小吃的制作過程,要逛逛夏茂的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這里介紹了多種繁瑣的沙縣小吃制作工藝,通過圖文上墻、樹脂模具,讓我們了解小吃背后的故事。
在沙縣人童年的記憶里,節慶時令就有一種精美的小吃,饞嘴的一種味道。春節有年糕、白粿;元宵節有湯圓、糍仔;清明有烏飯團、清明粿;立夏有喜粿、米凍;端午有花椒餅、蝴蝶包、中元有葡珠、中秋有芋餃、百果糕等等。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是小吃作坊,街頭巷尾都是小吃的培訓地、競技場,人人都是學生、選手,專家、評委。
豆制品更是受到沙縣人的喜愛,梔子豆干、包心豆腐丸、滾粉豆腐丸、燙嘴豆腐......又或者是沙縣豆腐版的餃子,俗稱金包銀。“金衣外皮,銀餡內藏”,將豆腐表面煎至金黃,內里豆香四溢。內餡由豬肉與香菇胡蘿卜混合均勻,搭配秘制調料,讓味道更加富有層次。給金衣切個小口,將銀餡填入其中,一個“金包銀”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是豆干、燒麥還是米凍皮(類似于廣東腸粉,在沙縣被稱為“米皮凍”),都要淋上沙縣特有的豆豉油,這才算嘗到沙縣小吃的精髓。沙縣豆豉油,豆香味兒濃,味道偏淡,稍帶點甜,喜食辣的,再放上一粒沙縣小尖椒,獨特的風味繞舌三日。燒麥、烤豆干遇上沙縣豆豉油,猶如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不可或缺。
沙縣小吃經歷了一千六百余年的傳承,現已有米、面、豆、肉四大系列,其中有39種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沙縣小吃種類豐富,加起來大概有240多種。如果說1個人每天吃1種,那他要吃上8個多月,才會吃到重復的食物。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沙縣小吃實際上屬源遠流長的古代中原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沙縣的不少小吃,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意識文化的特點,有的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著原始的特點,堪稱古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中原的飲食文化隨著中原人民的多次南遷傳播到沙縣。使沙縣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匯集地,這是沙縣小吃聞名全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縣小吃更是登上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然,上榜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它們的制作技藝。沙縣小吃不僅匯聚了北方食品制作技藝和南方飲食文化,更是帶動了數十萬人就業。
可以說在文化意義和帶動經濟發展上,沙縣小吃堪稱典范。也真是因為沙縣小吃它不完全只是一個手工的技藝,更是有著厚重的文化背影,需要把這些文化還有這些美食背后的中國智慧的理念體現出來。
也有人說,如果評選中國最受歡迎的國民小吃,沙縣小吃一定會榜上有名。在全國各地街頭巷尾,沙縣小吃都是一個無處不在的存在。現在,來自于福建的沙縣小吃已經拓展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
人們往往垂涎沙縣小吃的美味,而忽視了它對食材的講究。沙縣藥膳燉罐作為沙縣小吃的四大品類之一,伴隨沙縣小吃的發展享譽四海。他們將藥材與食材結合起來“寓醫于食”,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具有一定的治未病的功效,更是滿足了人們 “厭于藥,喜于食”的需求,使得其在民間得以流傳。
同樣,沙縣藥膳燉罐在選材上,十分注重季節性。
如春天用積雪草燉豬肚預防夏季暑氣; 春夏之交,雨水多,氣候潮濕,易感濕邪,造成體倦乏力、肢體重著、食欲不振等癥,常用一些健脾化濕的中草藥燉兔子、老鴨母等預防之; 冬季興補,取家畜家禽與滋補中草藥共燉之,以蓄精養銳,強壯身體,俗稱 “補冬”......
想吃到最正宗沙縣小吃
或許你需要趕個場子
沙縣小吃雖遍布全球,要是問到底哪家的沙縣小吃最正宗,那肯定是誰也不服誰,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要是問全國沙縣小吃哪里最好吃,他們會堅定地告訴你,在沙縣的沙縣小吃,才真正配得上沙縣“國民美食”的稱號。
沙縣小吃也有自己的執著,家家有招牌,店店是經典。
當你走進這座布滿美食的小城,倘若你想品嘗遍最正宗沙縣小吃,需要趕個場子。
在號稱燒餅一條街的班厝巷,集結了四家老字號燒餅(羅蘭燒餅、寶珠燒餅、春蘭燒餅和香蘭燒餅)。餅皮松軟酥脆,內餡分為咸菜餡和蔥肉餡,蔥香、肉香、芝麻香混合在一起,每一口都是享受。
除了燒餅,肥姐小吃店的金包銀、炸米果、烤豆干還有沙縣人最愛的早餐腸粉都藏在這條百米小巷里。
在池尾巷里閑庭信步,無意間進入著名的小吃集市,這里聚集著阿狗燒麥、巧云喜粿、鐵門豆干、阿素小吃、阿明春卷等傳統小吃,一家檔口挨著一家檔口,沙縣美食地圖在池尾小院中徐徐展開,一次嘗遍沙縣最地道的風味小吃。
沙縣美食當然不止這些,它們遍布在沙縣的大街小巷,要想要一步到“胃”,沙縣小吃文化城是你無法繞過的一站。這里遍布了各式各樣的沙縣小吃,更能在這體驗一把沙縣小吃的制作。除了最經典的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外,阿蓮小吃的豆腐丸子和烙粑、李記的鍋貼也不容錯過。
當然,沙縣作為“沙縣小吃”的發源地,肯定不只是小吃讓人口水直流,這里的景色更是不容錯過。在濕地公園賞金魚草花海,在七峰疊翠俯瞰整個沙縣的夜景,在城隍廟看一場水幕表演,在七仙洞打卡250萬年的迷宮式溶洞......
從舌尖上的美味、到創意文旅的融合,沙縣正在不斷“破圈”,“干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不多說了,快去沙縣一探究竟!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