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悅色“內訌”上熱搜,網紅茶飲不能靠慣性謀生存|快評
據新京報報道,12月17日,針對員工薪資調整引發爭議一事,茶顏悅色發布聲明稱,因薪資調整后解釋復雜的規則加之宣貫說明不到位,導致發薪當日很多員工在公司大群提出疑問。
“內訌”事件上熱搜后,網友態度呈一邊倒趨勢,矛頭多指向公司方面。的確,7000多人的公司內部群,員工吐槽月薪不足3000元,老板、高管直接下場對罵,事后還打電話讓員工提交離職申請。這些舉動不僅是管理者一時情緒失控這么簡單,這場“口水戰”更是企業內部積蓄已久的重重矛盾和壓抑情緒勢能的大爆發,其中暴露出的深層問題更值得思考。
一直以來,茶顏悅色被吹捧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其間,茶顏悅色也曾曝出對員工嚴苛的“變態管理”方式,打色情擦邊球低俗營銷等負面新聞,但都在“網紅”光環加持和飛速擴展之下被選擇性忽視、快速翻篇。
而當下,本土新式茶飲行業發展的流量紅利已見頂、衰減,進入了“下半場”。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顧客偏好多變,疊加疫情等種種因素,導致了經營環境的變遷。顯然,新式茶飲企業不能再以對外飛速擴張、對內粗放管理的模式獲客盈利、持續發展。但從此次事件看,似乎茶顏悅色對此并未有足夠的認識。
因經營問題,茶顏悅色關閉數十家門店,導致部分員工的工時減少,而公司因此臨時調整薪資發放算法的目的,本來是希望穩定人心、共渡難關。但可以看到,由于預先未對降薪的原因、調整后的薪資計算方式等進行充分解釋,加之缺乏合理的溝通協商機制,在發薪日引發矛盾,最終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資料圖。圖/IC photo
起于公司內部的爭吵卻不斷升級成為“熱搜”,也從側面反映了管理層的混亂、權責不明。一個具備現代化管理體系的公司,基層員工的意見是可以通過對應渠道層層反映的,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對于可能出現的爭端也有系統應對和解決預案。
顯然,茶顏悅色在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身處發達的信息社會,企業內部沖突處理不當,很容易像此次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從長遠看也不利于品牌形象建設,更無益于企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茶飲行業“下半場”,正在向精益管理和創新驅動的價值取向轉變。門店數量與密度被認為是品牌重要的“護城河”。但此次茶顏悅色的大規模關店,卻證明其之前的擴張多少有些盲目失當。毫無疑問,茶顏悅色面臨著老業務升級、新業務拓展,需要更高階的專業人才進行決策,建立風控、內控機制,保證企業業務有秩序、有效率地進行。
當下,茶飲品牌迎合消費者的一時好奇,依托社交平臺做足營銷引流,扶搖直上成為新晉“網紅”并不難,難的是理解行業邏輯、建立適合當下的經營管理模式,而不是靠“網紅”慣性生存。這不僅是避免企業“內訌”的系統性保證,更最終決定了一個“網紅”品牌到底能紅多久。
新京報評論員 | 李瀟瀟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