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托起綠色增收路
轉自: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杜延卿
三月,在鎮寧自治縣本寨鎮奮箕沖村茶葉種植基地,棵棵茶樹冒出新芽,碧綠連綿,茶農們提著竹簍穿梭在茶壟間,采摘第一茬春茶。
“現在只摘葉面光滑的獨芽,在清明前后還有一茬。除了銷往貴陽,我們村的茶葉賣到了浙江、山東等省外市場。”奮箕沖村黨支部書記班俊說。
荒山變茶山,茶山變金山。如今產業的欣欣向榮,很難讓人聯想到過去的“荒涼”。
平均海拔1300米,全年無霜期350天左右,自帶天然優勢的奮箕沖村是種植茶樹的優選之地。但在2019年以前,這里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村寨,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部分土地荒廢多年,產業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2020年4月,本寨鎮轉變思路,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安順市中浩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浩農業),開荒山、建茶園,以建立“萬畝茶山”目標,打造紫黃公路沿線、奮箕沖村、張家壩村產業帶。
“6000畝的茶園中,有1840畝已進入采收期。雖然茶園還不到豐產期,但2022年基地茶葉產值已達130多萬元,預計今年產值能翻一番。”安順市中浩農業有限公司經理羅寧說,目前茶山種植規模達到5000余畝,種植的安吉白茶、烏牛早、龍井、黃金葉多個品種在省內外市場頗受歡迎。
同時,公司以“龍頭企業+鎮政府+村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務工,已累計帶動村民務工3萬多人次,發放務工費300余萬元。村民還能以土地入股,豐產期后以收入的15%進行分紅,5%作為村集體收入,加上土地流轉費及務工收入,實現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長。
在中浩農業茶葉生產車間,未進廠門,先聞到陣陣茶香。茶葉加工設備上下翻騰,技術員穿梭在機器間,對剛采摘的新茶進行萎凋、殺青、加工、脫毫、提香、風選等加工。
“鮮葉每天加工量有800斤,現在公司積極籌備,準備向外貿、網絡平臺等方向同步發展。”羅寧說,隨著種植基地、加工廠房建設完畢,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管理產業鏈已經成型,公司注冊了“本寨春”“貴云芽”“貴金峰”等商標,在浙江茶葉市場進行品牌推廣,預計兩年進入豐產期后產值達3000余萬元。
因茶成名,因茶致富。昔日荒山成為金山后,更大的產業發展藍圖正在本寨鎮慢慢展開。
本寨鎮組織委員韋佳表示,本寨鎮堅持以茶興旅、茶旅互動、茶旅一體思路,將在茶產業發展中注入旅游元素,探索打造觀“茶海”、品“茶湯”、游“茶山”的旅游新路徑,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領群眾踏上綠色增收的鄉村振興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加盟茶飲加盟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