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預制菜」撬動萬億市場,上下游公司紛紛入局,預制菜為什么能吸引眾多消費者?
在《國富論》第一章中,亞當·斯密
談到了細化分工的作用。亞當·斯密舉例做扣針,如果一個人單獨做扣針,一天可能1個扣針都做不出來,即使很熟練,一天頂多做20個扣針。然而如果將扣針的工作分成十八道工序,即使設備簡陋,一個工人需要負責2-3道工序的小作坊,一天也能制作4.8萬枚扣針,如果這個作坊10個人,那么每人生產4800枚扣針,分工細化讓扣針的產量提高了240倍。 。 占領。 有一個說法是在美國你只能買到3.5英寸的洋蔥。因為有一段時間,美國十分流行一道菜:開花洋蔥。如果洋蔥有大有小,那么客戶就會因為洋蔥大小而產生爭執,經歷過一番博弈,連鎖店菜系和預制菜商拍板決定,洋蔥直徑3.5英寸。于是誤差過大的洋蔥全部壓碎成為肥料。同樣的,有人說美國是建立在標準供應鏈車輪之上的國家。在疫情期間,一邊是超市奶農供不應求,另一邊是學校奶農倒奶到下水道。而由于豬養得太肥,不能上統一的流水線口,只能將豬活埋。 曾幾何時,你是否發現烹飪學校
的廣告已經不如挖掘機培訓和美容美發那么多了?曾幾何時,你已經找不到炒菜,而遍地都是火鍋、烤肉、蒸菜、套餐。千篇一律、口味穩定。曾幾何時,海底撈這樣的連鎖,關注的焦點已經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美甲和社交。每到餐點,又有多少人刷著外賣,卻不知道如何下口。似乎每一家都是各具特色,但入口總是感覺有些千篇一律。 這是因為,預制菜的江湖已經容不下廚師的身影。中餐由于其復雜性,實際上預制菜是最近十年才實現全面入侵,也伴隨著各類飲食連鎖化的推進。從熱門菜系就可以看出,比如脫穎而出的火鍋門類,川香火鍋、毛肚火鍋、涮肉火鍋、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變的是火鍋底料
,不變的是都不需要廚師。前幾年,至少還能在火鍋門店的透明廚房看見切菜的師傅,而最近幾年,切菜師傅似乎也越來越少,服務員直接拆開凈菜包裝,將食材擺盤就可上桌。 ,我們平時也會買到一些初級凈菜,可能不用洗菜、摘菜,但是我們依然要買回家烹飪,這些凈菜嚴格來說不能算預制菜。而火鍋這種凈菜,碼盤包裝的,就是三級凈菜,屬于預制菜行列。而按照生熟程度,預制菜又分為生制和熟制。按照保存方式,預制菜又分為常溫、冷藏和速凍。根據食用方式,又分為即配(比如配好的凈菜)、即食(比如開袋即食的雞爪)、即熱(熱一下食用)、即烹(比如泡面)。 對于廚師來說,在毛菜時代,廚師無疑是神一樣的存在,那正是南易、傻柱
的時代,是周星馳食神的時代。而到了凈菜時代,飯店切菜工失業,廚房變小,廚余變少。到了半成品菜的時代,已經不需要大廚助陣,普通廚師會放鹽了解“適量”的內涵即可,到了成品菜時代,廚師要么在云端,成為手藝傳承人,私房菜。要么在凡間,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B端預制菜產業是天然形成,那么C端個人消費者,則是被動接受。2020年,由于疫情,預制菜市場大規模進入C端領域,今年,2021年年底,我所在的浙江紹興地區也開始遭遇新一輪疫情,預制菜品再次火爆。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登錄A股,A股的安井食品等速食冷凍食品企業紛紛宣布進入預制菜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C端個人消費者最近數年已經失去了烹調能力,由于發達的外賣產業,80、90后基本已經擺脫了廚房。當外賣停滯的時候,對于不會做菜的年輕人,預制菜成為唯一的選擇。你不要忘記,外賣,實質上大多數也是預制菜。 也許,我們只能和預制菜和解。農耕文明對于原始狩獵采集文明是一種進步,但是人類在農耕文明時代,食品多樣性大幅度減少,有人認為,這是小麥和水稻“馴化”了人類。但農耕文明時代
,雖然我們只能吃水稻和小麥,但的確糧食有了很多富余。有“交皇糧”的農民,也有不用種田,專注于管理和祭祀,“吃皇糧”的官員和軍隊。而那些從農田解放出來的人,可以探索藝術和科學,從而推動文明的發展。同樣的,不管是不是資本推動。預制菜是大勢所趨。揚州廚師那種十八個褶子包包子的廚師,最終將成為過眼云煙。分工——標準化——資本話語權——連鎖模式(資本封印)
預制菜——封印廚師的最后一句咒語(預制菜封印)
預制菜向C端延伸(記憶封印)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