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中國冷鏈物流網

農林牧副漁,上山又下海 | 食通社的2021年

時間:2023-03-30 01:42:41來源:admin01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在年前的戰略規劃會上,當我們講起過去四年所做的工作,受邀來為我們出謀劃策的外部專家朋友們說:“沒想到你們還做了這么多!” 確實,除了公號的文章,偶爾在朋友圈發發自制工作餐和出差拜訪的圖片以外,食通社對自己的工作的宣傳向來都挺低調。

內部復盤后,同事們總結說:我們不是吃鐵絲拉笊籬——挺會編,我們是鋼琴鍵盤敲代碼——會編也編不成。

既然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那還是不能免俗,向廣大讀者盤點一下食通社的2021了。也歡迎大家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在食通社的收獲,或者參加我們的讀者調研,讓我們聽到你的聲音。

1

農林牧副漁,作者遍天下

原創文章一直是食通社最為外界所知的門面。而來自世界各地、背景各異的作者社群則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感謝這些作者在種地、做飯、做研究、寫論文之余,和編輯部共同磨合出了幾十篇文章,從不同的維度探討食物體系的現狀和問題,探索行動和改善的可能性。而且農林牧副漁,一個都沒落下。

在廣西欽州三娘灣的海邊,我們和食通社的多位作者、聯禾計劃伙伴相聚在農民種子網絡的年會上。

先從農業的根本——種業說起。東北農民育種家的兒子,食通社作者孫秀才從自身經歷出發,道出種業的前世今生。我國種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種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會將農業引向何處去?小農在種子保護上能做什么?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有了良種,還要有良技。2021年,我們走訪了全國不少生態小農,請他們和讀者分享了各自的故事。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民間學者和作家舒泥,還有中國社科院的社會學家張倩的文章則帶我們來到北方草原。游牧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它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呢?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在全國各地的大山里,山地民族在森林里積累了很多使用和烹飪傳統食物的智慧,這些民族植物學知識,應該如何得到保護和傳承呢?一線的農民、松茸和草藥采集者、傳統醫生、民族知識愛好者、公益組織從業者、出身鄉野的少數民族學者為我們帶來了一手的體驗和觀察。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作為中國最早關心可持續漁業的民間機構“智漁”的創始人,韓寒帶我們來到海邊,探討在開放的海洋上,如何才能既管理好漁業資源,避免“公地悲劇”,又保護漁民的生計和文化。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我們也希望更多讀者意識到,農業不僅提供食物,也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除了狹義的農業生產,我們也關心鄉村的發展。2020年,我們受到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IFAD的邀請,前往《山海情》中的西海固,考察當地的扶貧模式如何真正幫助小農戶。康奈爾大學博士生李舒萌和我們走訪寧夏農友之后,用兩篇文章分享了她的觀察和思考。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除了來自食物生產一線的報道,我們也關心城市消費者如何獲取食物。

身處城市的你,還會去菜市場買菜嗎?菜市場的未來會走向消亡嗎?人類學家皮蛋走訪了全國幾十家菜市場,幫我們梳理了國內菜市場的變遷。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回到美國繼續求學的舒萌則開始觀察美國人的冰箱。冰箱就能反映一個人的飲食結構、健康狀況乃至社會背景嗎?普通人的冰箱比綜藝明星的冰箱更有門道。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其實,食物體系的問題不僅中國有,世界各地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大家也都在尋找解決方案。食通社也把視野擴展到全球,從聯合國糧食峰會的爭議,到英國人圣誕餐桌面臨的供應鏈危機,美國罐頭產業對消費者信任和政府監管的影響,非洲牧民面臨的挑戰,耶魯校園里的有機菜園,我們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2021年,我們還迎來了一位常駐專欄作者——扣子奶奶。她的連載是不少農友和向往自然生活的讀者的最愛。許多人都想過上田園生活,而扣子告訴我們,白手起家,親身實踐,還要做到可持續,究竟經歷了哪些苦樂。

點 | 擊 | 圖 | 片 | 閱 | 讀

2

食通社,也是共學社群

對于食農體系的理解,不僅來自生活和勞動,也來自讀書和學習。食通社既是一個寫作的社區,也是一個共同學習的平臺。2021年,我們和大家一起讀了8本書,看了2部電影,主題覆蓋了食物的方方面面。光是《第三餐盤》一本書,我們就上山下海,除了領讀人晚晴,還請來了土壤、種子、漁業方面的專家。

讀書,當然不能只讀書。每讀一本書,我們都會請來一線的生產者和實踐者,就書中的話題,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

左 | 右 | 滑 | 動 | 查 | 看

點 | 擊 | 閱 | 讀

1. 《不生不熟:發酵食物的文明史》

2. 《第三餐盤:明日飲食探究之旅》

3. 《田間面包店的奇跡》

4. 《末日松茸》

5. 《烹:烹飪如何連接自然與文明》

6. 《消失的城鄉邊界線》

7. 《大吉嶺的盛名》

8. 《游牧的智慧》

9. 《最大的小小農場》

10. 《蜂蜜之地》

我們還舉辦了8次分享會。9月發起的新一季農友分享會聚焦于生態農場的生產技術和管理。

左 | 右 | 滑 | 動 | 查 | 看

點 | 擊 | 閱 | 讀

1. 舒羽:快樂的發酵茶:從康普茶到紅茶菌

2. 農友聊種子:小農種子的就地保護利用

3. 陳玉笏:從環境難民到生態農民,一位醫生在大理開啟人生下半場

4. 盈盈志強:大學畢業,直接務農。一對90后青年的創業之路

5. 李技棟:從賣農藥化肥到拒絕農藥化肥,一位唐山農民12年的堅持

6. 柳剛:怎樣種出美味又有顏值的蔬菜

7. 頓智:在荒漠開辟綠洲,用生態農業重建生物多樣性

8. 李志:棄商從農,90后小伙專心種芽苗菜,樂在其中

如果去年你沒有趕上我們的活動也沒有關系,我們在B站和喜馬拉雅上有讀書會和分享會的回放。春節假期按照我們的書單自己買來閱讀,或是觀看嘉賓分享的回放,都是輕松的充電方式。

掃描二維碼,在B站和喜馬拉雅上關注我們。

3

食通社在路上

既要坐而論道,也要起而行之。2021年我們也一直在路上,拜訪了全國各地的不少農場,見到了千差萬別的生態農人。有同事感慨,食通社的工資雖不高,能下農場才是這份工作最大的福利。

左 | 右 | 滑 | 動 | 查 | 看

食通社在2021年拜訪過的部分農場。

5月份,食通社還發起了勞動行,一起去天福園給麥田拔草。

這次天福園拜訪的經歷記在:

如果你關注當地的食農活動,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匯總的各地活動信息,找到你附近的活動。

去年我們也有幸和南方的伙伴們在廣州共同主辦了豐年慶。豐年慶不僅好吃好玩好看,也有對食農議題的嚴肅討論。2021年的主題“靠天吃飯的豐收”,著眼于小農所遭受的氣候變化的影響。

食通社在豐年慶。

展望2022,期待豐年慶能在更多城市扎根。我們也希望推動小農與氣候變化網絡的建立,如果你愿意加入,歡迎掃碼填寫問卷,貢獻你的力量。

4

陪伴伙伴成長的聯禾計劃

參與小額資助的部分伙伴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上合影。

過去的一年,食通社的聯禾計劃還發起了三輪小額資助項目,分別是:

2月發起的第二期小額資助

9月和農民種子網絡聯合發起的第三期小額資助

以及年末發布的農場實習生計劃

點 | 擊 | 藍 | 字 | 查 | 看

在這三輪資助項目中,我們共支持了21個在地組織與個人開展他們的工作。同時,今年我們還將為10家農場匹配對生態農業感興趣的實習生。

左:第二期伙伴青禾生活部落趕場活動聚餐。右:第二期伙伴芙田帶社區伙伴拜訪成都亮亮農場。

在聯禾計劃中,食通社既是資助者、陪伴者,也是學習者。因為項目資助的伙伴,我們得以認識更多堅持可持續食農理念的人們,了解更多獨特的地方風土,學習到不同的工作方法。項目官員小超也因為拜訪伙伴的緣故,在云貴川兜了一圈。

●上:食通社拜訪云南香格里拉傈僳族村落。下:食通社拜訪四川蒲江縣樂毛家。他們都是小額資助項目支持的伙伴。

與此同時,我們也繼續每月發布行業內的招聘信息。在外見到的朋友們也時常會提及,通過食通社發布的信息或找到了工作,或招到了新人。如果你也想從事可持續食農領域的工作,也不妨關注我們。也歡迎各個食農機構給食通君發送你的招聘和活動信息。

5

有道是:

煎炒蒸炸煮,糧油肉蛋菜。

滋味最好處,皆從稼穡來。

搶在一年最豐盛的一頓飯之前,發出這篇年終盤點,就是盼來年種好地,吃好飯。愿食通社也能講好故事,不負期望。

新年新計劃,食通社愿和各位讀者一起上房揭瓦!

春節期間,我們也希望通過“有名有姓的餐桌”線上活動,和大家多多互動。歡迎大家在微信、微博、豆瓣上分享春節期間你餐桌上那些有名有姓的食材和農友的故事。詳情請見:

編輯:王昊、天樂

排版:zoon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回復關鍵詞,了解更多內容

近期熱文 | 食物課程 | 農友大會 | 菜市場 | MOSES | 食通社在路上 | 前沿食農 | 小農故事 | 節氣餐桌 | 食農活動 | PGS | 種子 | 女性 | 氣候 | 日本 | 作者 | 招聘 | 轉載

點擊「在看」,分享美味知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探尋春日秘境丨 春光為序,浪漫超乎尋常

下一篇:央視關注杭州:培育消費新熱點 “首店經濟”引客來

相關推薦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
<strike id="l9h9z"></strike>
<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th id="l9h9z"></th><th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th id="l9h9z"></th><span id="l9h9z"></span>
<th id="l9h9z"></th><strike id="l9h9z"></strike>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pan>
<ruby id="l9h9z"></ruby>
<span id="l9h9z"><video id="l9h9z"><span id="l9h9z"></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l9h9z"><noframes id="l9h9z">
<strike id="l9h9z"><video id="l9h9z"></video></strike>
啪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