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非遺手工藝品制作(廣東省又一批非遺公布,客家菜烹飪技藝、扎蹄制作技藝等紛紛上榜)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自然遺產指標性工程項目紅皮書的通告,赤醬烹調手藝、扎蹄制作手藝、肇慶白切雞烹調手藝等爭相榜上有名,惹得網民大呼:“想吃”。
據介紹,此次發布工程項目總計115項,其中有近30項與甜品有關!
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自然遺產指標性工程項目紅皮書總計43項,廣東省省級非物質自然遺產指標性工程項目紅皮書拓展工程項目紅皮書總計72項。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人類非物質自然遺產代表作紅皮書工程項目4項,國家級非物質自然遺產指標性工程項目165項,省級非物質自然遺產指標性工程項目816項。
在指標性工程項目紅皮書的16項現代手藝中,有10項與甜品有關。
分別是赤醬烹調手藝、扎蹄制作手藝、白切雞烹調手藝(肇慶白切雞烹調手藝)、年糕制作手藝(南雄肉片制作手藝)、云吞面制作手藝(潮陽石橋叉燒制作手藝)、蠔烙生滾手藝、佐料制作手藝、醬汁制作手藝(椒醬制作手藝)、老熟地制作手藝、束砂制作手藝。
在入選指標性工程項目紅皮書拓展工程項目紅皮書的26項現代手藝中,有19項與甜品有關。
包括粽子現代制作手藝(廣式粽子制作手藝)、粽子現代制作手藝(湛江海味粽子制作手藝)、鹽焗雞制作手藝(饒平鹽焗雞制作手藝)等。
接下來,生活報君帶你瞧瞧其中幾項“非遺”美味:
赤醬烹調手藝
赤醬有“咸、熟、香”的特點。閩南飲食承傳了中原飲食文化和南遷后新的菜肴和飲食習慣,又受臨近的畬族等土著、四邑系的飲食文化影響,古風濃厚、獨具特色。
廣東赤醬以東江菜(興起于惠州、河源一帶)為代表,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漁業,主料突出,講究香濃,下油重,偏咸,以砂鍋菜見長,鄉土氣息濃郁。
扎蹄制作手藝
佛山醞扎蹄有兩種形式,一是用整只地瓜醞制而成;一是用燒肉開皮,抽去腳筋和骨,再用豬肥肉夾著豬精瘦肉包扎在燒肉皮內醞制(醞,就是用慢火煮浸)。
前者制作成品較少,前者制作成品較多,但兩者都為佛山人所喜食。由于前者是用水草扎著來醞制,所以名叫"扎蹄"。
肇慶白切雞烹調手藝
肇慶位處廣東西北部,獨特的水質氣候孕育了肇慶雞。據《肇慶縣志》記載,肇慶素有無雞不成宴的現代。逢紅白喜事,大小宴席,招待賓客,均要用一只完整煮熟的扇雞祭祖、酬神,完成儀式之后,端回家后斬切出臺,又此得名白切雞。
現代方式烹調的白切雞皮爽幼滑,肉質細嫩,清甜鮮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肇慶雞的原味。據介紹,肇慶雞目前年產量達5000萬只。
南雄肉片制作手藝
南雄肉片制作手藝是一種以南雄麻鴨為主要原料,經過腌制晾曬而成的南雄閩南甜品,是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的非遺甜品。
肉片在該地也被稱為咸魚或曝腌。在南雄該地老百姓中流傳有“北風起,咸魚香”的說法,每年冬季,南雄該地鄉民便利用自家養的毛鴨子進行加工,采取粗鹽腌泡,在陽光下自然曬干而成。
潮陽石橋叉燒制作手藝
以潮陽該地優質烏鬃鵝為菜肴的“石橋叉燒”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石橋燒制出的鵝皮脆肉嫩,砧板上一刀斬下去汁水四濺,面線撲鼻,送入口甜中帶香、肥而不膩。據介紹,目前石橋鎮就帶動就業人員800余人,年產值約1億元。
蠔烙生滾手藝
澄海位處沿海地帶,漁業養殖業發達,農業尤其是地瓜薯類作物繁多,為蠔烙的制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
潮汕民間廚藝技師精明務實,善于利用,由此創造出不少諸如蠔烙之類的風味小食,而受到地方老百姓所喜愛。
說了這么多,生活報君已經流口水了,那么多“非遺”甜品,你最喜歡吃哪道?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5382.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該文,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該文出處。相關標簽: 醬肉片 赤醬 肇慶白切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專題231 | 預制菜年夜飯“比武”:鍋圈逐鹿,誰來“搶C位”?
下一篇:楊國福麻辣燙沖刺上市,福禍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