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豬”改“運肉”,肉類冷鏈最高扶持5000萬!未來要吃凍肉了?
原創出品,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近日,發改委發布通知,重點支持服務于肉類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其中規定,單個項目的支持標準原則上不超過該項目核定投資的30%,最高不超過5000萬。
支持的方向也很明確,主要包括3類:
一是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這一塊一直是我們的短板,因為基礎設施往往需要投入較大,所以也是扶持的重點。
二是冷鏈物流的設施項目。
三是其他物流基礎設施項目。
關于這個政策,主要有2個點值得關注:一是為啥要大力發展肉類冷鏈物流,當前處于什么發展水平?二是對養殖業會有什么影響?
一、“運豬”向“運肉”的轉變
與冷鏈物流發展相關的,有一個重要政策轉向,即鼓勵從“運豬”向“運肉”轉變。
去年8月份,國務院曾下發關于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完善活畜禽長途調運監管措施,鼓勵畜禽產品的冷鏈運輸冷鮮上市,運輸生豬等活畜禽的車輛也不再享受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的政策。
而去年11月30日起,我國全面禁止中南6省(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和海南)的生豬(種豬、仔豬除外)調入。
從全國范圍來看,除了湖南和江西以外,其他4省都屬于生豬的主要銷區,日常的豬肉消費很大一部分都要依賴外調。之前的北豬南運往往距離遠,運輸時間比較長,且在環境及天氣的變化中易發生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傳播風險。所以,今年的一號文件中特別提到,要陸續改“運豬”為“運肉”。
“運豬”向“運肉”轉變,這就無疑使肉類冷鏈發展提出了要求。
二、肉類冷鏈的現狀
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關注,冷鏈產品已逐漸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只是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
但相對國外發達的冷鏈運輸,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還處于基礎階段。但近幾年,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冷鏈需求規模越來越大,達到1.05億噸,尤其受電商影響,農產品冷鏈這一塊發展比較快。
其中,肉類冷鏈主要包括4個環節:冷藏加工、冷藏儲存冷藏運輸和冷藏銷售。我國是肉類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肉類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30%,而其中豬肉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大約每年約有8000噸的肉類產品將進入流通領域,且這個比例仍在逐步提高。
而冷鏈產品對物流過程中環境的特殊要求,需要建立特殊的冷藏、冷凍設備來保證產品的質量,而這些固定設施的投資往往比常溫產品的投資高3到5倍,所以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重點項目之一。
三、對生豬市場有啥影響?
那么,改“運豬”為“運肉”以后,對豬價以及生豬市場會有哪些影響呢?主要有3個方面:
1、產區生豬無法調出后,一部分只能進行內部消化,而另一部分只能在當地屠宰以后轉為肉類冷鏈運輸,這就導致產區屠宰量增大,進一步加大了當地屠企的話語權。而屠企作為生豬進入市場的中間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豬價的波動。
2、因為成本較高,當前的冷鏈物流成本并不低,所以運輸成本上漲可能會對豬價產生一定影響。
3、隨著“運豬”改為“運肉”的增加,這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冷鮮肉。
我們通常所說的豬肉分為3種:鮮肉、冷鮮肉和凍肉,它們有啥區別呢?
通常在菜市場賣的就是鮮肉,是宰殺后沒有任何冷卻加工直接上市售賣的,很多人認為這種肉是最新鮮的,但其實這類肉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多。豬肉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容易被細菌、病毒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而超市賣的通常冷鮮肉,宰殺后進行冷卻加工處理,24-48小時內進行低溫排酸處理,在有效殺菌的同時,也保留了肉類的營養成分,避免了安全隱患。
還有一種就是凍肉,凍肉是速凍的豬肉,其中的冰晶會破壞豬肉的組織,導致營養成分的流失。
歡迎關注“新農觀”,一起了解新時代下三農的新發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