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董金獅的走紅以及大名鼎鼎,其實反映了公眾以及媒體的盲從和食品安全科學素養的缺乏。人們為什么會對董金獅的錯誤觀點深信不疑?最主要的問題是“真專家”的缺位。其實董金獅們的觀點并不是什么獨創,往往都是對公眾擔心的問題進行夸大和演繹,只不過披上了一層看似科學的外衣而已。
2010年3月,董金獅起訴北京兩大知名餐飲企業使用劣質餐盒并勝訴,這讓他名聲大噪,“專家”身份被廣為人知。但對其以打假為名,行盈利之實的質疑也不斷出現。董金獅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也被認為是“野雞協會”。
越是無知的人,越是需要各種各樣的頭銜。董金獅便是如此。作為曾經的“食品專家”,董金獅也曾大名鼎鼎,被人尊重,被人邀請,忙得不亦樂乎。然而一旦畫皮揭去,我們才發現不會忽悠的專家一定不是“好專家”。
董金獅所書寫的傳奇故事,其實恰恰反映了當前食品安全領域的亂象環生。而董金獅發表過觀點的領域也恰恰是食品安全的薄弱領域或者敏感領域。對于董金獅這樣的“萬金油”,我們不得不佩服其對于食品行業的敏感觸角,但卻無法認同其胡說八道的“專家觀點”。
50多個頭銜,食品行業的問題都能發表觀點,董金獅這樣的“全能型人才”的確很適合媒體以及公眾的口味。但是反過來想,董金獅之所以混得開,甚至可以借食品安全專家之名進行敲詐勒索,這究竟是他太聰明,還是我們的智商太低?
其實類似董金獅這樣的“萬金油專家”并不少。食品領域、健康領域,都有這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偽專家。從某種意義上講,董金獅這樣的專家更像是江湖術士,他們所抓住的無非是公眾對于食品、健康日益關注的心理,然后借題發揮炒作而已。
反觀董金獅的走紅以及大名鼎鼎,其實反映了公眾以及媒體的盲從和食品安全科學素養的缺乏。人們為什么會對董金獅的錯誤觀點深信不疑?最主要的問題是“真專家”的缺位。其實董金獅們的觀點并不是什么獨創,往往都是對公眾擔心的問題進行夸大和演繹,只不過披上了一層看似科學的外衣而已。
對于董金獅這種“萬金油”專家,要想識別其實并不太難,只要翻開其履歷,查查其頭銜的真偽即可。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寧愿相信董金獅就是“真專家”,就是“食品安全與環保衛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董金獅的走紅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還缺少真正的食品安全與環保衛士?
太多的頭銜,太多的觀點,掩蓋不了騙子的本質。董金獅上電視、發論文、接受專訪,忙得不亦樂乎,這位媒體的老朋友、觀眾的知心人被抓,是不是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專家有風險,千萬別盲從。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