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配啤酒、蛋糕配奶茶,還有巧克力、冰淇淋等……這些食物正在逐漸成為大家休閑時的必備“伴侶”,可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好嗎?
日前,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對外宣布:人造反式脂肪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將在3年時間內徹底消除美國食品體系中的人造反式脂肪。
什么是人造反式脂肪?其實我們前面提到的休閑食品統統含有大量的人造反式脂肪,那么這東西對健康到底會有什么危害?今后還能不能放心享用這些美食?來聽聽營養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人造反式脂肪,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認識人造反式脂肪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反式脂肪,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反式脂肪酸”。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而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其問世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一度被認為是工業時代一項突破性的發明,因其與天然的反式脂肪相比價格低廉,且同樣具有增加酥脆感和延長保質期等優點,所以被廣泛使用。
然而,前面所提到的炸雞、蛋糕、奶茶、巧克力、冰淇淋只能算是含人造反式脂肪食物中的冰山一角。那么,人造反式脂肪究竟隱藏在我們常吃的哪些食物中?浙江省營養學會理事、杭州西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營養工作室負責人繆琴為大家做了歸類。
“一是奶油奶茶類,如奶油蛋糕、奶茶、巧克力、冰淇淋,還有很多人在做減肥沙拉時常會用到的沙拉醬等;二是油炸類,包括炸雞、薯條、薯片之類的洋快餐,還有很多人加班時常吃的酸爽方便面等;第三就是烘烤類,像餅干、泡芙、蛋黃派等。”繆琴說,這些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天天接觸。
多吃人造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為什么提出要在3年內徹底消除美國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關鍵原因是其已經對公共健康構成了威脅。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證明,長期過量攝入人造反式脂肪可能會增加肥胖風險、降低記憶力、增加老年癡呆癥患病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尤其是對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影響證據最為明確。”杭州市一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蔣虹說。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弗雷德·庫梅羅已經與人造反式脂肪“抗爭”了近60年。上世紀50年代,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庫梅羅成功說服一家當地醫院,得以解剖心臟病死亡患者的動脈組織,結果在死者的動脈組織內發現大量的人造反式脂肪。隨后,庫梅羅又做了實驗,他給實驗鼠喂食含有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發現它們逐漸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而當把這一物質從飲食中剔除后,實驗鼠的動脈硬化逐漸消失。
正是基于這些科學研究,很多醫院對住院病人飲食中的人造反式脂肪的攝入一直都在進行嚴格的管理。“在我們的餐單中沒有炸雞、炸魚之類的油炸食物,因為植物油在高溫中會生成反式脂肪。同時,像面包、餅干、蛋糕之類含有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我們絕對不提供。有病人提議可以提供一些包裝好的面包,我們都耐心進行了解釋,堅持為病人熬制用五谷雜糧做的八寶粥。”蔣虹說。
醫院除了不給住院病人提供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外,營養師還會對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營養宣教,重點之一就是要盡量避免人造反式脂肪的攝入。
正常的東方式飲食,不會導致人造反式脂肪攝入過量
其實,對于人造反式脂肪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國內的健康專家們也早有認識。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提倡的平衡膳食寶塔中,提醒大家要在飲食中少攝入隱形的油脂,指的就是人造反式脂肪。而且2013年在全國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克。”繆琴說。
國內的這些規定與美國的一紙禁令比起來,從管理的強度上來說相差許多,于是,不免有些人會問:“美國把人造反式脂肪給禁了,我們中國也有禁的必要嗎?”
繆琴給出的答案是:暫時沒有必要。因為通過前面所歸類的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來看,這些食物大量存在于西餐中,中餐除了油炸類食物外其他相對較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14年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我國居民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總能量的0.16%,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限值。
所以大家對于人造反式脂肪不必過分緊張,正常的東方式飲食不會導致攝入過量。
不過,對于那些一天三頓都是洋快餐,工作期間還速溶咖啡不斷的都市白領們來說,專家建議你們最好得改改了,因為你們這種接近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很容易致反式脂肪攝入超標,可以減少到每周只吃一兩次,這會對你們的健康更有幫助。
還有就是小朋友們對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特別喜歡,放學后肚子餓,最愛拿這些食物充饑,家長們肯定會問:“以后還能給孩子吃餅干、面包等點心嗎?”
繆琴的建議是:“孩子們的午餐一般在11點,晚餐則往往要到5點以后,中間肯定會肚子餓,稍微吃點餅干喝點牛奶墊墊肚子沒有問題。但家長要學會控制量,比如下午非吃這些點心不可的,早餐最好給孩子吃點中餐或是全麥面包等不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尤其是接下來馬上就是暑假,孩子們在家難免吃點冰淇淋,家長們在控制攝入量上就得更加用心,很多孩子暑假一過就會發胖,原因往往就在這些含人造反式脂肪的食物上。”
辨別人造反式脂肪,記住諸多“別名”
雖然《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我國大部分居民日常飲食中對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未超標,但隨著大眾生活方式的變化,含人造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消費量在不斷增加,尤其是該次評估還發現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占總攝入量的71.2%。因此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是應該對人造反式脂肪多一個心眼,尤其是在以下幾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其一,隨著人們對反式脂肪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商家不會刻意在食物上直接標注出反式脂肪,不過當你看到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氫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黃奶油、酥皮油、麥淇淋等名稱時,就要警惕,這些實際上都是反式脂肪的“別名”。
其二,2013年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品標簽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但如果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時,可以標示為“0”,所以千萬不要一看到“0”,就以為該食物不含反式脂肪。
其三,美國的禁令只涉及人造反式脂肪,一些肉類與奶產品中天然存在的少量天然反式脂肪無法避免,不受此決定影響。同時,烹飪加工也會使食用油產生反式脂肪,所以家里做菜時有必要改變一些不健康的烹飪方法,做飯時少用煎炸,多用蒸煮,減少油脂的反復使用。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