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關于干燥劑遇水會爆炸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頻繁轉發。此消息中提到,江西曾有一名5歲男孩將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劑倒在彩虹糖的瓶子里兌水吹泡泡,搖晃瓶子后發生爆炸,噴濺出的液體灼傷男孩眼部,已致失明。許多網友表示震驚,生石灰干燥劑有這么大威力?本報社區實驗室帶你尋求真相。
【調查】成本低吸潮強,食品中多用石灰干燥劑
6月29日,記者在天衢路某大型超市走訪發現,在孩子們愛吃的雪餅、仙貝、海苔、瓜子等食品的包裝袋中,食品干燥劑幾乎成了標配。據了解,生石灰干燥劑成本最低,吸潮效果強,很多商家為降低成本,在食品中多使用石灰干燥劑。
記者購買了幾款食品發現,在某品牌雪餅的包裝中,標明“天然礦物成分”的礦物質干燥劑包裝上用中、英、韓、日四種文字寫著“不可食用”“不可開袋”“幼兒勿取”“若誤食入口、誤入眼睛,請速以大量清水沖洗,并求診于醫師”等提示語。在某品牌海苔的包裝中,石灰干燥劑的外包裝上,也同樣用中英雙語寫滿了警示性語言,告知人們不可食用、不可浸水。
那么,市民是如何處理干燥劑的,記者采訪了5位市民,4人表示不管是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還是藥品、電器中的干燥劑,都會將其扔掉。但一位趙姓女士表示,在拆開包裝后她會留意一下干燥劑的成分,如果是生石灰她就會直接扔了,但如果是硅膠或者是天然礦物的她會留作他用,比如放在鞋柜里。
【實驗】
用品:
天然礦物質干燥劑(外觀形狀為灰色小球)和石灰干燥劑(呈白色粉末狀)
過程》》實驗一:海苔內石灰干燥劑
記者將兩包海苔內的石灰干燥劑倒入盛有少量自來水的礦泉水瓶中,迅速將礦泉水塑料瓶瓶蓋擰緊,用力上下搖晃了塑料瓶15秒。搖晃過程中能感到瓶子溫度逐漸升高,一分鐘后礦泉水瓶慢慢膨脹,瓶內充滿白色氣體。5分鐘后,整個塑料瓶漲得更為明顯,底部鼓起一個包,塑料瓶變得有些燙手,瓶內的水變得十分濃稠,塑料瓶因底部發漲失衡,從椅子上滾落到了地上,塑料瓶內的干燥劑仍在繼續反應,瓶內可見沸騰的氣泡,15分鐘后,瓶內反應漸漸慢下來,并沒有發生爆炸。
實驗二:仙貝內天然礦物質干燥劑
記者將兩包20g的蒙脫石干燥劑倒入礦泉水瓶內,并用力搖晃。顆粒逐漸溶解在水中,液體變渾濁,大約過了10分鐘的時間,瓶內并無明顯反應。
結論》》
石灰干燥劑在密封空間遇水時,釋放出熱量發生氣體膨脹,有爆炸的危險。礦物質干燥劑在實驗中并無明顯反應。
【解讀】
不同種類的干燥劑,成分不同,并非所有干燥劑遇水后都會發生爆炸。孫傳清告訴記者,仙貝內的天然礦物質干燥劑實為蒙脫石干燥劑,是一種礦物硅酸鹽,當其接觸水時,水分子進入固體層內結構空間,具有較強的吸水性。蒙脫石干燥劑遇水并無明顯反應,無爆炸危險。
據孫傳清介紹,石灰干燥劑實為生石灰干燥劑,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遇水后會產生急劇的化學反應,瞬間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如果裝在塑料瓶內的石灰量比較大,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會使塑料瓶迅速膨脹,嚴重的話會使塑料瓶爆裂。而生石灰干燥劑也并非遇水就會爆炸,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密閉空間,二是石灰量夠足,反應釋放足夠熱量,溫度達到一定值,水蒸氣急劇膨脹,使得密閉空間內壓強增大。記者所做實驗沒有發生爆炸,與放入的石灰量少和礦泉水瓶材質有關。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濰坊學院化工系曾做過實驗,用6包90克生石灰干燥劑倒入約盛120毫升水的瓶子內,最終使得瓶子爆炸。
【建議】
為了避免危險,孫傳清建議市民購買這類商品時應注意食品包裝袋和干燥劑上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不管是哪種成分的干燥劑,家長都應妥善處理。鑒于可能發生的危險,都不要讓孩子接觸或玩耍,若發現食品袋內的生石灰干燥劑,最好直接扔掉。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