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人摳腳后直接觸碰面粉待“作坊”內機器運轉一陣后,記者隨即下車在作坊門口觀察。為了不引起對方懷疑,記者隨即離開,并在作坊對面的一家便利店的納涼凳上遠遠的觀察作坊內的一舉一動。記者發現,作坊位于小吃街的中部,右邊是一家河南面館,左邊是一個廢品收購站,離作坊僅有1米之隔。
白天閘門緊閉,半夜忙碌趕工,暗藏在深圳南山同富裕工業園對面的一家熱干面作坊,每晚制面2000多斤,直接供給有“深圳硅谷”之稱的南山科技園。南都記者多個通宵蹲守暗訪,發現該作坊生產環境遠未達到衛生標準——面粉桶沾滿污漬,成品面就在塑料膜上晾干;沒有空調,工人多赤膊上陣,也未戴手套及口罩,汗水滴在面條上是常事;更有工人手摳腳后不清洗,直接接觸面粉。
只在晚上10點開工的作坊
南山塘朗社區同富裕工業園對面是一條小吃街,街頭除了幾家零散的便利店及餐館,一家掛著“重慶面食”招牌的小店暗藏其中,十分不起眼。
據報料人介紹,這家店實際上是專門加工熱干面的小作坊,白天卷閘大門始終關閉,晚上10點左右,里面的機器便運轉起來,屋內人開始工作。
報料人提供的照片顯示,一間窄小簡陋的小屋里放著兩張舊板桌,桌上散放著一堆已經過油、正在晾干的熱干面。桌頭,一臺黑色大電扇正對著熱干面吹。小屋一側,幾名工人裸著上身,往一臺機器里裝面粉。另一側,一名同樣赤裸上身的工人正把桌上的面過稱裝袋。
報料人稱,其曾做過熱干面加工行業,對其中的內幕很了解。
5月19日晚上9點,南都記者按照報料人指引的路線,來到位于塘朗社區這條小吃街中間位置的“重慶面食”店,此時該店門口沒有開燈,卷閘門也緊閉。
晚上10點,隨著附近人群散去,小吃街的燈光逐漸黯淡下來,幾家餐館和便利店分別收工打烊,僅余兩家便利店營業,食客稀疏。這時,一輛白色廂式貨車(粵BS7C95)通過崗亭,轉到小吃街,在“重慶面食”店門口停下。車上下來了4個男子。一名體型微胖的帶頭人先拉開卷閘門,另外3人分別從貨車上搬運一些作業器具。幾分鐘后,店內人輕車熟路地分配好工作,屋內機器開始運行。
有工人摳腳后直接觸碰面粉
待作坊內機器運轉一陣后,記者隨即下車在作坊門口觀察。記者看到,作坊的作業面積不到20平方米,小屋內亮著一盞白色的日光燈,一臺制面機器占據了大半的空間。在機器的旁邊還擺放著幾袋剛開封的面粉,一名工人正在往機器里面傾倒面粉。
在小屋的一角,擺放著兩張板桌,上面沾滿了黑色的斑點。幾個工人正在用抹布擦拭桌子,同時桌邊的一臺黑色大風扇呼呼的對著桌子吹風。在工人作業的過程中,記者并未發現他們有佩戴口罩和手套。由于僅從作坊門口經過,記者并未看清屋內的一些具體細節。
在記者準備繼續觀看作坊內的作業時,一名工作人員走出卷閘門看到了記者。為了不引起對方懷疑,記者隨即離開,并在作坊對面的一家便利店的納涼凳上遠遠的觀察作坊內的一舉一動。同時,另一名攝影記者繼續蹲在車內拍下作坊內制作熱干面的整個流程。
在等待的間隙,記者看到,盡管作坊內機器的運轉聲不小,但附近的商鋪或行人絲毫沒有對其側目。記者發現,作坊位于小吃街的中部,右邊是一家河南面館,左邊是一個廢品收購站,離作坊僅有1米之隔。
過了大約1小時,作坊內的幾名工人陸續脫去上衣,輪班進行休息。兩名工人搬出兩張塑料凳,坐在作坊門口開始抽煙閑聊。記者看到,其中一名工人在抽完煙后開始用手摳腳,而另一個則用手帕擦抹額頭和背后的汗液。片刻后,兩名工人回到崗位上繼續工作。記者看到,用手剛摳完腳的那名工人直接用手觸摸面粉,將面粉倒入機器中。
由于第一批成品面尚未出爐,記者再次對作坊的周圍環境進行考察。記者發現,該小吃街實際上是復式的兩條街,兩條街分別面向或背對著同富裕工業園。而“重慶面食”便是背對著工業園,正對的一條街上全是小餐館,其中不乏一些面食餐館。記者注意到,兩條街的中間還暗藏著一條小巷,小巷里分布著一條磚瓦小屋,這些小屋是小吃街一些商鋪的倉庫。
屬于熱干面作坊的那間小屋可以直通作坊大門,由于是夜間,小巷內并沒有燈光,記者無法看到小屋內存放的物品。記者便又折回作坊前,記者看到,作坊內的第一批面條已經加工完成,正鋪在板桌上晾干,同時一名赤膊工人正用一根筷子慢慢的挑動面條。另一名工人則坐在大門口,準備將成品面過稱裝袋。
三小時生產2000多斤面
為了弄清該作坊的生產量及銷路,記者佯裝成買面的顧客走上前與工人進行攀談。“你們這的面散不散賣?”記者問道。一名20歲左右的工人正坐在店門口把晾干好的面過稱裝袋,見記者前來買面,他抬頭看了一眼,接著繼續裝面說:“2塊錢一斤,一袋10斤,你要買的話,可以給你稱。”
見對方警覺性不高,記者繼續與其交談。談話中,記者了解到,這名小伙姓余,老家在湖北鄂州,與其余的3名工人都是老鄉。去年,他們四個人租下此處開始制面生意。記者在與其閑聊中,近距離的觀看了他們的生產環境。
記者看到,除去在外面看到的那些之外,在裝面機器的下方還放著一個黑色的小塑料桶,里面裝了些乳白色的干洗混合物,疑似是發面用的硼砂。而用來稱面的小電子稱的托盤上布滿了污漬,在稱面時,工人直接將面擺在托盤上。余姓工人告訴記者,每天他們的作坊都是晚上10點開門制面,3個多小時就能生產2000多斤面。而至于銷路,小余稱都是送到南山科技園,“我們都是做完了就打包好,每袋10斤,大多是給那邊的一些散戶。”
見記者對此有興趣,作坊內出來一個中年男子給記者發煙閑聊起來。他頗熱心的告訴記者,熱干面拿回家了要馬上放在冰箱里,一般能存放好幾天。“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煮一煮加點調料就能吃了,或者涼拌也行。”
這名男子自稱是這里的老板,做熱干面生意有好幾年了。“在深圳行情一般,競爭壓力太大了,”他一邊跟記者抱怨一邊向記者介紹運面的過程:“白天的話干不了,我們晚上做完馬上就送過去,第二天早上還是很新鮮的。”
記者注意到,這名老板在抽煙時煙灰掉進了面堆里,他毫不在意的將煙灰撣掉,示意余姓工人繼續裝面。當記者詢問該作坊是否有食品衛生安全許可證及經營許可證時,老板并沒有接話,只是笑了笑。
成品銷給科技園小攤販
5月20日凌晨3點半,作坊內生產的熱干面已經全部過稱裝袋。這時,作坊老板騎著一輛電單車將打包好的5袋面放到了小吃街一家武漢小吃店門口。幾分鐘后,裝滿貨物的小貨車出發送面。
為了不引起對方懷疑,記者驅車遠遠的跟在小貨車后面。在通過麗水路,穿過塘朗山隧道上到北環后,小貨車在沙河西路行車口處突然加速,此后淡出了視野。記者隨后在科技園南區尋找小貨車的蹤跡,但無果。5月23日及5月27日,記者再次跟蹤小貨車,試圖掌握其運貨路徑,但都無果。唯一的線索是,作坊每天都會制面,只是產量會根據工作日和休息日有所區分。
6月4日凌晨1點,記者再次出動,早早守候在同富裕工業園附近。凌晨4點左右,作坊外的小貨車同樣先是朝東經過麗水路穿過塘朗山隧道上北環,然后通過沙河西路出口轉到沙河東路,在白石洲的一處民宅外停了下來。這時車內的人也全都下去,半個小時后與記者交談過的余姓工人獨自上車,沿著深南大道一路開到了科技園南路,在一個湯粉小攤處停下。
記者注意到,小余從小貨車的后箱內提出兩包面,丟在店門口便停下。隨后,小貨車又向前行駛了幾十米,在一個路口停下,這時從路口附近出來幾個人不停地從車里提面。十分鐘后,一輛車牌號為()的面包車也來到小貨車旁邊,從后備箱里往小貨車里裝面。隨后,小貨車馬上駛離。而面包車在等待了十幾分鐘后,同樣離開了。
記者隨即來到小貨車停過的地方看到,路口處的一個小報攤的桌上放著3袋面,小報攤后面通往一個疑似宿舍區的地方。通過攝影記者拍下的圖片,記者看到,小貨車在此送完面后,車廂內尚有大半的面。
又過了半個多小時,小貨車及面包車再次先后來到湯粉小攤處,停留了十幾分鐘后,雙雙駛離,記者看到,此時小貨車的后廂空空如也。
科技園白領早餐現狀堪憂
早上6點半,一個推著三輪車的小販來到湯粉小攤處,一名中年女子熟練的將攤位擺放好,然后拿起放在路邊的兩袋面倒入一個收納盒中。記者馬上前去與其交談,其介紹這些面“都是別人送來放在那里,我們來了直接拿”,而對于貨源的衛生,中年女子表示“絕對放心,都是大廠出來的,能不干凈嗎!”
當記者詢問都是哪些人來吃,中年女子毫不避諱的稱:“都是在這邊上班了,一到七點生意就好了,他們吃完得上班啊。”
記者在網上搜索后發現,針對科技園早餐攤亂擺賣的情況,粵海街道曾進行過集中整治,然而白領們又開始抱怨無處買早餐,希望新增放心早餐檔。
根據南都此前報道,南都記者曾來到科技園進行實地走訪發現,每天早上8點左右,一些早餐攤主們就開始推著餐車來到了科技園,這些早餐攤裝備齊全,早餐種類也十分繁多。每個早餐攤的生意都很好,有些買早餐的白領們還排起了長隊。直到10點左右,這些早餐攤才會散去,而地面上也留下了不少油污和垃圾。
記者了解到,南山科技園為高新技術園區,園區有60多家上市公司,知名企業600多家,華為、中興、騰訊、聯想、三星、TCL[]、創維都匯聚在這里;這里還有數千家成長性高新科技企業,上班族達40多萬人。眾多白領在此工作,對早餐的需求量十分龐大。
然而在粵海街道進行集中整治后,不少白領曾抱怨稱,科技園附近早餐店鋪比較少,沒有了早餐攤,很多白領將要餓肚子上班。
此后,市人大代表鄭學定、李繼朝等代表曾表示,雖然流動攤檔存在諸多弊端,但其有存在的空間與必要性,不能一味簡單地取締和查封,應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基礎上加強監管和規范。將這些流動攤檔收編管理,在園區內指定一些地段,讓這些攤檔辦證經營,既可以解決白領們的早餐問題,又可以解決流動攤檔的治理問題。
而同時南山區市場監管分局有關負責人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2014年有關部門已制定《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草案)》,目前該草案正在省人大網站公示,并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待該條例完善并通過后,流動攤檔與食品加工小作坊將逐步走向規范化。有媒體分析,此舉是將科技園的流動早餐攤收編為“正規軍”。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流動的早餐攤并沒有被監管部門進行把控,同時早餐攤的食品來源也同樣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對此,有食品安全專家表示,熱干面屬于可直接食用的產品,如果出現衛生不合格的情況,將直接危害到人體健康。而如果有些不法廠家通過用硼砂發面的方式牟利,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查處
執法人員:有營業執照便可運營
針對該作坊生產環境存在臟亂差情況,前日,南都記者將暗訪所取得的證據上報給該作坊所處轄區桃源街道辦。當晚11點,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該作坊開工后,馬上將情況反映給桃源街道辦,桃源街道食品安全所、南山區市場監管分局桃源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相繼趕到,對該作坊進行全面調查。
執法人員到場對作坊生產環境進行評估調查時,該作坊幾名工人仍在進行生產,有一名工人仍“赤膊上陣”,用手直接和面。執法人員在生產好的成品中取樣,帶回鑒定機構鑒定。
經過半個多小時調查,桃源市場監管所一名羅姓所長告訴記者,執法人員在該作坊沒有發現食品添加劑等可疑物品,而該作坊已取得營業執照。
記者現場請求該作坊負責人出示營業執照,該負責人不能出示電子執照或紙質執照,并推脫稱,營業執照已辦理,在市場監管委系統上有備案,但自己一直沒有去相關部門領取紙質執照。
此時,羅姓所長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市市場監管局曾查封該作坊,理由是“未取得營業執照”,查封了一段時間后,店主就去辦理了執照,可能現在執照還沒有領下來。
為證實該作坊負責人說法,在記者要求下,執法人員在網上查詢了該作坊的相關備案信息。據查,該作坊名稱為“深圳市南山區寶軍面條加工廠”,經營場所為“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塘朗工業A區商業街12號鋪”,成立日期及核準日期均為“2014年12月31日”。羅所長告訴記者,該備案信息確實存在,并且可以默認為該作坊擁有營業執照。
一個食品加工廠僅有營業執照便可以加工生產了嗎?記者再次詢問羅所長。其表示,根據調查,該加工廠確實沒有相關的衛生許可證、生產加工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相關證件,但該加工廠依然可以進行加工生產,“去年3月市里面出臺了一項規定,就是針對這些小作坊的,以前是需要先辦理相關的證件,才能辦理營業執照。而現在是先辦理營業執照,然后再辦理相關的證件。所以他現在有這個營業執照了,就可以從事加工生產了。”
羅所長還介紹,辦理營業執照肯定簡單些,這個規定出來后無意中提高了行政成本,辦理營業執照的比以前多了2倍多。
記者一再詢問,有營業執照,而沒有相關的許可證,是否依然可以開工營業。羅所長一再肯定,“現在就是這樣的,這些作坊只要有營業執照就可以。同時,我們執法過程中,首先看環境,第二看是否有執照,第三就是看樣品的鑒定結果,有無添加劑等。”
針對此次執法結果,羅所長表示,由于該作坊擁有營業執照,故暫時不做查封處理,“后續的我們要等那邊的鑒定結果出來,如果里面有添加劑等物質,一樣可以依法查封。”
面對執法人員,店方一直沒法提供相關證件。
僅有營業執照,而沒有相關的許可證便能開工生產嗎?對此,記者依然存有疑問。
昨日上午,記者在市市場監管委網站搜索相關信息發現,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審查通則所稱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指有固定的生產加工場所、相應的生產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制作、銷售食品的企業,不包括現做現賣、流動制作等形式的食品加工場點。同時,網站顯示,以上企業沒有向市場批發(外賣)、外送產品等銷售手段,所生產食品不需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昨日上午,記者致函市食安局詢問相關情況。食安局復函稱,“《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商事主體領取營業執照后,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商事主體的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批準的項目,取得許可審批文件后方可開展相關經營活動。鑒于以上規定,采訪函中所涉及的面條加工廠暫不具備相應生產資質,不能開工生產和營業,應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后方可進行生產。”
疑點
執法人員與市食安局結論為何截然相反?
面對記者詢問的“僅有營業執照,而沒有相關的許可證便能開工生產嗎”的問題,執法人員始終表示肯定。而根據記者在市市場監管委網站查詢的資料及市食安局相關負責人的回應,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緣何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執法人員是否未對相關法規理解透徹?或者,是否存在有意縱容該面條作坊的情況?
涉事面條作坊緣何未被執法人員查封?
根據市食安局復函的信息,記者了解到,該作坊在沒有取得相應的許可證,僅有營業執照備案便開工生產,依照相關規定,該作坊暫不能開工生產和營業。而昨日下午南都記者回訪時發現,該作坊仍然沒有任何被查封的痕跡,同時前日的執法中,執法人員也未對作坊進行任何處罰。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