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的挑戰不僅多種多樣,而且相互關聯。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科學監管?在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上,來自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嘉賓各抒己見。
“確保國際食品供應鏈的安全性,不再是一個國家的獨角戲。”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處處長徐麗艷認為,當前全球食品安全出現了新形勢。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需要依靠國際合作、政企合作。據介紹,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和主要貿易國家簽訂了189個食品安全合作協議,明確了各個方面在保障國際食品供應鏈安全方面的責任。“產品向中國出口的企業,應該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一旦不合格信息上網以后,可能會帶來相關的影響。”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認為,目前中國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向好,但也面臨3大矛盾,即數量問題與安全問題的矛盾、嚴格監管與監管能力弱的矛盾、消費者高期望值與現實問題難以解決的矛盾。化解這些矛盾,一方面要推進以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為核心的科學生產,另一方面要嚴格監管、全程監管,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打擊各種違法行為。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愛爾蘭食品可持續發展系統總監戴維·巴特勒介紹說,愛爾蘭食品安全局有4項主要工作:有效持續的執法、積極接觸利益相關方、提供最好的獨立的科學建議、進行日常的有效監管。他強調說,“所有的食品行業監管都要基于科學來進行,而且是獨立于食品行業的。”
“對我們來說,一個強大的食品安全體系要關注整個價值鏈,要有強有力的控制和監管體系。”丹麥奇新藍罐集團執行總裁布萊恩·何斯赫介紹說,丹麥立足于集中化的管理組織、從農場到餐桌的原則、注重市場經營者的責任3個方面,要求每一個利益相關方都要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負責。在丹麥,所有的質量檢查報告都必須要在網絡上公開,而且報告有一個分類級別。
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責任人。杜邦公司營養與健康事業部產品監管與法規總監約翰·霍夫曼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的一大要點,是其可追溯性。及時準確地識別并定位不安全的食品,并從食品供應鏈中將其清除,是保障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關鍵所在。由于食品供應鏈往往是復雜的,所以必須實現雙向可追溯。杜邦的追溯模型要求能夠實現產品在4小時內識別率為90%。
百勝餐飲集團全球董事局副主席、中國事業部主席蘇敬軾介紹,百勝專設了食品安全部,食品安全官對食品安全相關事項有一票否決權。每個月百勝都舉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會議,每季度公司高層都要參與食品安全的匯報會議。同時,邀請外部專家作為顧問“把脈診斷”。對于供應商,百勝也建立了嚴格的準入制度。
標準是監管的基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貿易能力建設司司長貝爾納多認為,更多地使用標準,有助于更好、更安全地利用食品,進而確保食品安全。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標準管理處副處長齊小寧表示,新食品安全法賦予食品安全標準唯一強制性的執行效力。目前我國已經公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一共有492項,今年將完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整合任務,并加快以往已立項或者目前尚缺失的一些食品安全標準,夯實其科學基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