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研習】建議收藏!我國果蔬運輸現狀,及果蔬保鮮知識分享...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揭示,每年我國蔬菜、水果、水產品、糧食、肉類、奶類、蛋類七大類食物按重量加權平均損耗和浪費率合計22.7%,約4.6億噸,其中生產流通環節食物損耗3億噸。其中,生產環節播種粗放、采收不精,儲運環節冷鏈不完善是造成食物損耗的主要原因。
播種粗放,采收不精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定義,食物損耗是指食物在生產、收獲后處理、貯藏、加工、流通等環節由于人為、技術、設備等因素造成的食物損失,不包括在消費端的食物浪費。
在田間地頭調研發現,有的地方生產環節播種粗放、采收不精、管理打折,糧食損耗率較高。
在播種環節,一些小麥產區仍是“廣種薄收”模式。由于播種技術、種植觀念等不同,用種量參差不齊。天津市農業農村委二級巡視員胡偉通過研究發現,正常用種量在30至50斤,有的農戶播種粗放,每畝播種量高達100斤。
到了收割時節,麥籽被收割機上的鼓風機吹落田里的現象比較普遍,收割機割臺高速碰撞穗頭也會導致掉粒損耗和籽粒破碎。這種情況容易讓小麥發生霉變,影響后期儲存。
一些水稻產區的農戶反映,收割機作業過程中稻穗末端稻谷脫落、清選工序中籽粒不能及時分離等情況,都會產生相當數量的稻谷損耗。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中心主任、研究員程廣燕研究發現,機械收割糧食環節損耗率低可以控制在1.9%,但個別地區玉米機收總損耗率高達10%。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馬鈴薯種植大戶管紹剛說,使用機械收獲馬鈴薯的損耗率為5%左右、人工采收損耗率為15%。
存儲運輸損耗不小
由于設備保障、知識不足,在儲運環節中,蔬菜、水果、糧食等損耗量不小。其中,水果、綠葉菜等損耗達到驚人的地步。
有的糧食企業儲糧設施陳舊老化,通風、溫控等設施配備不足,發霉和蟲蛀時有發生。2020年以來,隨著糧食價格預期上漲,一些種糧大戶惜售心理變強,但其儲糧設施簡陋,有的甚至無法及時烘干,損耗較高。
一些農戶缺乏儲存知識,果蔬產后儲存環境溫度、濕度把握不當。貴州蔬菜種植戶李珍文說,一些小型果蔬基地,多種蔬菜、水果混合儲存現象普遍,已損壞的果蔬產生乙烯會加劇其他果蔬成熟和衰老。
數據顯示,果蔬生產及產后處理損耗低可以控制在9.2%,高則超過25%。
我國果蔬損耗率高與冷鏈化程度較低密切相關,大部分果蔬運輸處于“裸奔”狀態。據了解,發達國家冷鏈物流運輸普遍在80%以上,我國目前僅為約30%。
調查發現,一些商家采用的“冷鏈”還比較原始,僅放幾個冰塊,有的甚至依舊用簡陋的小棉被裹著生鮮品。“為了節約成本,冷鏈司機在運輸途中私自關上制冷機的情況依然存在。”一位冷鏈企業負責人說。
“一車豌豆從云南發往北京,需要經過基地收集轉運、批發商裝車運輸、農貿市場批發、零售商進貨等環節,裝箱搬運少4次。”貨車司機王大勇說,“非冷鏈條件下,一車30噸重的豌豆會產生近5噸損耗。”
如何減少損耗?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七大類食物減損空間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損耗和浪費,可每年節約2.3億噸食物,能滿足1.9億人1年的營養需求。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