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煙火氣VS現代化丨供應鏈視角解局“千億預制菜迷思”
正文共3788字- 閱讀時長10分鐘
過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巨變的時代,時鐘滴答,路途之上,人和食物,步履匆匆。
現代化巨輪滾滾而來,總有一種味道,是聚散離合也不改的信仰:端起碗筷,江南嘗塞北,他鄉遇故鄉,是國人不渝的鄉土情懷。
現代連鎖餐飲比拼的是規模化發展,永存的是舌尖上的不變風味。預制菜作為席卷餐桌的餐飲新物種,正在全新重塑餐飲經營模式。
預制菜結合了傳統烹飪藝術和現代食品工業,宛如一聲驚雷四起,如春雨蔓延。
本文旨在探討中式預制菜發展邏輯,期待與各位餐飲同仁一起回顧昨日來路,踏上明日征途。
萬億元餐飲市場
中餐大單品多,***較少
01
六萬億元餐飲市場 發展縱深巨大
餐飲行業發展縱深廣闊,想象空間巨大。中國餐飲市場規模2023年預計將達6萬億元。硬幣的另一面,是中餐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規模化發展難。
從時間維度來看,中餐歷史悠久而古老,各菜系商業化的成熟度各異;從空間維度來看,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口味偏好各有差異。
僅是一個簡單的“燒”字,就分紅燒、白燒、干燒、醬燒、蔥燒、辣燒...大有文章。
02
中餐大單品爆火 全國性品牌較少
有趣的是,中餐大單品在全國出圈爆火。酸菜魚、白切雞、牛肉煲、小龍蝦、紅燒肉...等諸多餐飲店靠著“店名+品類”,用大單品殺手锏,征服各地味蕾。
受食材供應鏈發展水平的影響,中餐全國***仍然較少。地域性餐飲品牌常常受制于供應鏈標準化、規模化的問題,困于本土,難以全國擴張。
預制菜引領
中餐現代化第三波浪潮
01
餐飲“三高”流血 變革升級仍在眉睫
餐飲行業“三高”痛點擠壓利潤空間,房租成本高、食材成本高、人工成本高,導致利潤微薄,是每家連鎖餐飲企業擺在面前的生存發展的坎。
每個餐飲老板,都希望壓縮后廚面積比例,多擺桌子提高坪效;多整合原料采購流程,減少中間商賺差價;通過標準規模化動作輸出菜品,擺脫對高價大廚的依賴。
中央廚房建設、采購渠道整合,再到預制菜的出現,是始于“降三高”的原始沖動,帶動著連鎖餐飲不斷探究新機制、新價值。
02
餐飲現代化三部曲 預制菜開拓新藍海
1990年左右:現代化中餐萌芽起步
西餐連鎖快餐巨頭進入中國,帶來了凈菜加工廠,拉動了中餐標準化和“去廚師化”的帷幕。
2000年初:中央廚房全國落地
中央廚房在國內落地,在連鎖餐飲企業中迅速普及。中央廚房生產半成品和深加工成品,直接配送到各個門店,大大減輕了門店后廚面積壓力;
此外,中央廚房里每道菜的制作流程開始被細化拆解,如煮、煲、燒等長時間制作流程轉移到中央廚房,大幅增加了門店廚師的出餐效率。
2014年:采購渠道整合探索
餐飲食材B2B整合采購平臺涌現,互聯網加速散亂的食材采購多層批發渠道的扁平化。
B2B采購平臺通過源頭直采等去中間化動作,開始逐步打破餐飲連鎖采購不規模、不經濟的癥結。
2020年:預制菜模式放異彩
受、懶宅文化的影響,中央廚房和整合食材采購兩種現代化思路碰撞下,預制菜新模式順勢而成。
從極易標準化的凍品面點,蔓延到家常燒煮煲炸。如今,小酥肉、梅菜扣肉、佛跳墻、豬肚雞、牛羊肉湯等適合一家人食用、制作工藝較復雜的預制菜,也登上了餐桌。
預制菜的大火引來大量跨界新玩家和資本追逐,行業正式從“0-1”進入“1-N”賽道,風口硝煙漸起,千帆競發。
2023年中國廣義預制菜市場規模預計超過5000億元,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